日本森林康養產業引進與中國探索!

日本森林康養產業引進與中國探索!

森林康養是時代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未來,森林康養不僅能在林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還將成為國民共享的一種生態福利。但是這種康養方式在中國才剛剛起步,甚至是一個意識萌芽的階段。然而,在發達國家日本,卻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產業……

日本森林保健學會理事長、東京農業大學教授上原巖分享了日本森林療養產業的發展現狀,給中國森林康養業發展帶來了些啟發。

日本的森林療法產業

森林具有很多生態產品,很多發達國家已經把森林康養產業作為給國民的一種福利方式,而它在日本森林逐漸成為一個產業。

日本森林保健學會理事長、東京農業大學教授上原巖(yán)表示,在日本有兩種森林療法,完全不同。最早的森林療法起源於1999年,由當時的日本森林協會提出,部分殘疾人士率先開始使用這種療法。後來被廣泛用於心理疾病患者、老年人以及孩子等人群。

接受療養的人們可以親自接觸森林裡面的一些植物以及植被,並且自己用嗅覺來聞不同的植物和物種的味道,他們還可以躺在地上,感受自然的力量,讓人感到舒適。

當時,在日本郊區森林區域建立起來一所特殊的醫院,醫院的建立者決定在這裡實踐森林療法。工作人員改變了樹林裡面樹冠的密度,並對土地進行了一些處理,使得森林的地面上能夠長出一些新的植物。

到了2003年,森林療養學會正式建立了,也成為了一個品牌,催生了大量的森林療養地。這時盛行的森林療法主要依託於人們的修行和放鬆的需求,企業在獲取利益的同時還保護了當地的森林資源。

森林療法後來開始使用有一定程度砍伐的森林區域,從而使這些森林得到了養護,其價值得以放大。

日本森林康養產業引進與中國探索!

中國的森林療法探索

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臺灣及內地一些地方開始規劃建立了森林浴場。近年,北京、浙江、黑龍江等地就森林康養相關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北京松山自然保護區森林療養基地的建設已經進入評價階段,如果進展順利,2017年4月中國首個森林療養基地將會誕生。

“中國應把日本或者國際自然與森林醫學會得到的數據、成果、經驗,儘快應用於實踐。” 上原巖建議,中國、日本、韓國同屬亞洲地區,可以共同合作開展研究,在互相借鑑經驗、互相競爭的過程中,把各國的森林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制定出符合自己國情的森林療養系統。

就四川而言,上世紀90年代,成都周邊山區就出現了依託農家樂開展森林康養的民間自發形態。目前,眉山、攀枝花、巴中等地正積極探索打造一批森林康養產業項目。森林康養作為一項新興產業無論四川還是全國都還處在萌芽階段,發展潛力巨大,對社會資本而言,也是一個新的、大有發展前景的投資領域。

日本森林康養產業引進與中國探索!

案例——四川巴中森林康養業構想

依託巴中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以森林公園、溼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國有林場等為重點,統籌財政資金項目,積極引進社會資本,規劃建設一批具備森林遊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功能的森林康養基地。

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切實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經濟優勢,推動現代林業發展和林業經濟強市建設,推進扶貧攻堅和助農增收,讓生態建設的成果惠及山區群眾。

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以米倉山、空山、鎮龍山、天馬山4個國家森林公園為骨幹的全省標準化森林康養基地,帶動林區鄉村發展一批具有較高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森林康養基地。

到2030年底,全面建成4大國家森林公園標準化森林康養示範基地,光霧山—諾水河景區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森林康養度假區,帶動國有林場、巴山新居等廣大林區發展一大批成熟的森林康養基地集群。將巴中打造成西部重要的森林康養福地,應著力建好兩大平臺,切實抓好七大重點工程。

一 、兩大平臺

1.精品康養景區

選擇森林覆蓋率高、景觀優美、負氧離子和植物精氣含量高的最優區域,突出“運動、養生”主題,針對高端市場,圍繞巴中“國際山地運動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的整體定位,突出山地特色,把握後發優勢,堅持高端切入、高點起步,努力打造巴中森林康養精品名片。

以4大國家森林公園、光霧山—諾水河景區等為核心,重點抓好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搞好醫療保健等服務配套,精心設計森林康養體驗活動項目,大幅增強景區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建設高質量高品位的巴中森林康養產業標準化示範樣板。

2.全域康養基地

在森林康養資源較優、特色優勢產業突出、基礎配套設施較好的區域,突出“休閒、養老”主題,針對大眾市場,把握巴中精品旅遊向全域旅遊由點連線擴面的發展趨勢。

以處於廣大林區的國有林場、重點鎮和巴山新居等為對象,加強通道、水系、新居綠化,提升森林景觀,大力發展農林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打造康養體驗亮點,配套完善森林康養服務功能,大力推進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建設成為數眾多、星羅棋佈的森林康養基地集群。

二、七大重點工程

1.森林生態提升工程

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加強森林資源管理、病蟲害防治、森林火災防控和平安林區建設,切實維護好森林康養產業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根基。

以增強森林康養服務功能的提升,開展林相改造與維護,實施森林撫育,培育大徑級林木,加大芳香植物等有保健功能的樹種營造,以及彩葉景觀森林的培育。建立森林康養環境指標監測體系,將森林康養基地良好的生態指標化、定量化、數據化實時展示推送。

2.基礎設施完善工程

加快構建形成“1個機場、4條鐵路、8條高速公路”的全域大交通體系,統籌城鄉路網、電網、水網、氣網、通訊以及汙水、垃圾處理等內部綜合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森林康養基地飲水、廁所、停車場、垃圾汙水處理等設施配套,完善無線網絡、寬帶網絡等通信條件,增強森林康養基地的可進入性和吸引力,不斷擴大客源市場規模,優化客源市場結構。

3.康養房產建設工程

開發建設養生型居住和養老型居住房產,與特色農林業、旅遊業、文化產業等緊密結合、良性互動。

精品森林康養景區按照“高端國際度假區”模式,全域森林康養基地按照“巴山新居+特色產業+生態旅遊”的思路,著力發展生態度假、生態療養、生態養老等房地產,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康養房地產產品供應體系,打造一批獨具秦巴山區特色的高端康養社區,把巴中康養房地產市場逐步推向全川、全國。

4.醫療服務配套工程

充分發揮巴中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巴藥”資源優勢,開發中藥保健酒、飲料、化妝品等特色產品,深入挖掘中醫藥保健養生,打造區域特色中醫養生保健品牌。

鞏固提升本地現有醫療保健機構能力和水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配置組合醫療衛生資源,開展健康管理、高端體檢、美容養顏、康復療養等醫療健康服務,逐步形成與森林康養服務功能配套的養生、養老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日本森林康養產業引進與中國探索!

5.康養文化教育工程

充分挖掘巴中獨特的人文資源和文化元素,以文化休閒養生為切入點,以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以文化龍頭企業培育為重點,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文化養生園、銀耳養生館、茶文化養生館、《紅樓夢》文化養生館及影視拍攝基地等森林康養文化產業。

依託巴中現有教育資源,並引進外部優質教育資源,發展森林康養教育培訓產業,為森林康養產業提供人才與科技支撐。

6.特色產業培育工程

充分利用和挖掘巴中特色產業資源優勢,引進現代農業先進技術和理念,創新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綠色農業以及保健食品、綠色農產品加工等康養產業,以核桃、茶葉、巴藥“三百”工程為引領,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

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將農業發展與自然風光、休閒度假、養生養老相結合,有機整合內容及項目,體現森林康養基地特色和吸引力,大力推進廣大林區鄉村森林康養基地集群建設。

7.體驗項目打造工程

根據森林康養基地資源狀況、目標遊客市場等實際情況,依託優質森林環境,精心設計打造一系列極具吸引力的森林康養體驗活動項目。

開展森林浴、森林步道、養生溫泉、養生飲食、森林茶館、運動養生等體驗項目建設,培養本地森林講解員,加強體驗項目指導培訓服務,增加遊客森林康養活動的體驗參與積極性,建設完善森林康養標示標牌和解說體系,增加遊客體驗愉悅感和滿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