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归途之四:舌尖上的“香”愁

袁先斌是土生土长的长乐人,甜酒早已融进了他的生活。2006年,袁先斌在湖南省平江县创立了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公司。他请来甜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湘和,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建立甜酒生产线,延续古法酿造的纯正口味,销路渐广,订单激增。

2014年,在袁先斌和熊湘和的大力推进下,长乐甜酒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意兴旺了,带动平江农副产品的产值连年提升。去年,平江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其中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古法酿造,“心要清净”


千里归途之四:舌尖上的“香”愁


熊湘和与袁先斌对甜酒的记忆,与祖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袁先斌记得,儿时家家户户做甜酒,母亲用家里特制的酒曲和米饭做甜酒给他喝,“老远就能闻到甜酒香味。”

12岁那年,母亲便教熊湘和学做甜酒:“母亲告诉我,学会了这门手艺,今后的生活衣食无忧。”他日复一日操持着这门古老的手艺,远近邻里公认他酿的甜酒馥郁浓醇,纯正香甜。

“七分米,三分水,水干饭就熟。”甜酒酿造流程非常繁复,淘米、浸米、上甑、解淘、拌曲、装坛、入窖……整个流程讲究娴熟的手法和恰当的火候。柴火蒸煮约半个小时,散热时米饭要保持在10至15摄氏度,发酵时间两天左右,最佳温度是25至28摄氏度。


千里归途之四:舌尖上的“香”愁


随着技术和设备更新,湿度、时间等需要量化的流程更容易控制,扩大产能的同时,关键的制作工序依旧完全由手工完成,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诚信酿造每一坛甜酒。袁先斌笃信,唯有最传统的手艺,最虔诚的心,才能够酿出正宗的家乡味道:“水要干净,心要清静,做出来的甜酒才会好喝。”

鱼米与稻香


“长乐与平江,共饮一江水,同乘一条船。”袁先斌说。不比长乐自古为湘东北通衢,商贾云集,往来通畅,平江的山区丘陵地形限制了地方发展,人均耕地面积稀少,常年交通闭塞,是全国出了名的贫困县。“没有高速,没有铁路,有东西也运不出去。”


千里归途之四:舌尖上的“香”愁



近几年,地方政府部门打响脱贫攻坚战,拓宽路面,建立通信基站,建设运输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发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2018年5月,平江成为碧桂园集团全国帮扶的14个县之一,帮助当地创业人士拓展市场、革新技术、建立品牌等。袁先斌是碧桂园重点扶持的青年企业家之一。

通过产业带动扶贫,袁先斌的甜酒事业与碧桂园的产业扶贫理念不谋而合。他们将种子和有机肥料提供给农户,收获之后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作物。“农民最担心农作物没有人要,辛辛苦苦白忙活。如果给他们保障,价格还高于市场价,他们就有信心。只要他们愿意种,我们就去收购。”

回归与新生



千里归途之四:舌尖上的“香”愁



2018年6月,袁先斌开始和碧桂园旗下的碧乡农业合作,碧乡通过自身渠道和资源拓展市场,为辣酱、甜酒、红薯粉等产品打开销路。

碧桂园看中了誉湘产品的绿色天然品质,帮助提升包装设计和品牌管理,根据市场风向和消费者喜好定制,再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凤凰优选门店和电商平台等,销售给碧桂园业主。

袁先斌说:“碧桂园的平台能够增加我们的渠道,让企业扩大产能,农户的作物再不愁销路。”他透露,与碧桂园合作至今,已经对接了二十多个大额订单,“我们还在着手研发更易携易储存的易拉罐甜酒、可以冲泡速食的甜酒、多元口味的辣椒酱等等。”

产品在碧桂园平台上供不应求。袁先斌表示,今年要进一步扩大甜酒、调味品以及红薯三条生产线,更新设备,拓展基地,并解决更多农民就业问题。


千里归途之四:舌尖上的“香”愁



平江县大洞村罗导生、杜妹英一家种植的线红椒,是平江辣椒调味系列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当地政府、袁先斌的企业和碧桂园帮扶下,罗导生老两口走出了贫困艰难的日子:政府为一家人安排了县城的安置房,企业收购老两口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猪仔,子女找到了新工作,孙辈读书也有了着落。“如今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我们这辣椒都销到上海去了。”

一桌人就着新鲜美味的辣椒酱,佐一口甜酒冲蛋,配上一桌子山里的美味,夹一筷子,舌尖上是家的滋味,希望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