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去年盈利 11 亿,现金多到只能回购自己股票

映客去年盈利 11 亿,现金多到只能回购自己股票

秀场直播平台映客发布了 2018 年简要财报,去年营收 38.6 亿,比 2017 年下降 2.1%;其中直播收入 37.3 亿、广告收入 1.2 亿,净利润 11.01 亿,同比增长 39%。由于秀场直播中,用户从充值到购买虚拟物品的周期很短,映客是现金牛,账上现金 33 亿,而市值只有 40 亿,所以它打算斥资 1 亿回购自己股票。

映客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电商,映客提供平台,主播提供才艺表演,观众打赏,映客、主播分成。

如下图所示,随意在映客上选取一位 3 月份映币总金额超过 121 万(12.1 万元人民币)的主播,可以看到贡献榜排名第一位的用户打赏金额为 36 万映币(3.6 万元人民币);前三位合共打赏超过 68 万映币(6.8 万元人民币),占总打赏额超过一半。该主播粉丝为 41.5 万人,而打赏金额在 10 元人民币以上,就能挤进月度打赏榜的前 180 名。

映客去年盈利 11 亿,现金多到只能回购自己股票

这说明该主播 99%的粉丝没有打赏。在打赏的用户中 99%的人消费金额也不高。该主播绝大部分打赏金额来自排名前 10 位的土豪粉丝。也就是说,主播能否从直播事业中获得较高薪酬,全仰赖于极少数土豪粉丝。

这个数据说明了,起码在现阶段,无论对于平台来说,还是对于主播来说,维护一小撮土豪用户才是正经事。

在这方面,映客于 2017 年底推出的“直播对战”,让两名主播连线 PK,在对战时间内,获得更多打赏金额的主播胜出,这一业务显然可以刺激爱护主播的土豪用户的付费意愿,让映客可以维持高额直播收入。

而映客能成为近年少有的早早实现高额盈利的互联网新公司,还有赖于其特别的主播制度、营销开支。

直播平台主要依靠主播的才艺获得收入,因此平台给主播的分成是开支重头。与很多别的平台不同,映客是与明星主播签约,而不依靠“公会模式”。在别的平台上,主播会依靠公会,因此形成了“平台-公会-直播”的分成模式。很多主播看似打赏收入很高,但大部分收入都被平台与公会抽成了。而在少了公会之后,主播从映客获得的分成收入更多,这应当增加映客对主播的吸引力。

互联网公司的宣传费可被看作获客成本的主要部分。有的互联网公司增速高,但可能也会带来不断增加的获客成本,距离盈利遥遥无期。映客则不然。2015-2018 年,映客的营销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34%、16%、8%、12%,说明映客已经在直播用户心目中产生品牌效应。这也是直播平台的特性所致,平台上头部主播够多,就能牢牢吸引用户,不需加大宣传。

又跟很多需要厂商、店家定期付款的平台不同,映客用户在充值后进行打赏的周期比较短,这使得映客的现金非常强劲,根据年报披露,账上现金从 2017 年的 22 亿增长到目前的 33 亿。只不过,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直播平台的渗透率在过去一年多一直停留在 19%左右,映客自身的营收跟 2017 年持平,也暂时没有外延并购、开拓新业务的动作,所以港股市场给到映客的估值非常低,市值 40 亿,市盈率只有 4 倍,甚至比同样增长缓慢、利润稳定的谭木匠的估值还低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