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弥补不了教育的缺失:用心陪伴才是成就孩子的唯一捷径

01

这个社会存在一种现象:物质丰富却精神贫瘠的人比比皆是。什么样的人活得最不满足?内心空虚、欲望高于能力的人。

我们早已过了愁吃愁穿的时期,为什么大家的幸福感却没有提升,却反而下降,甚至还有很多人觉得无法生存?

因为,我们的许多人,虽然拥有了足够生存的物质,却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更没有成就自我的能力。

幸福从哪里来?

首先,安全感是幸福的保障,其次,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幸福的源泉。

真正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不是简单的金钱和物质满足,而是让他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凡是金钱可以买得到的东西,最终都很容易失去。教育成功的父母,给孩子更多的是金钱买不到的东西。

02

在人民日报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里,提出了家长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成就自己,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不少父母抱怨:没有钱怎么给孩子好的教育?于是,为了赚钱挤去了陪伴孩子的时间。

他们疏于陪伴,只为了能让孩子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同时还认为花钱就可以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

不少留守儿童,从小因为父母外出工作,被丢到了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的身边,从而带来了影响终生的心理问题:缺乏安全感、自我否定、感情冷漠,等等。

金钱弥补不了教育的缺失:用心陪伴才是成就孩子的唯一捷径

03

金钱弥补不了教育的缺失,用心陪伴才是成就孩子的唯一捷径。

在习惯用物质满足来代替陪伴孩子的家庭里,孩子的问题往往最多。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还不如金钱重要。

他们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爱;

他们还会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

这些孩子只能从物质享受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从而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终身追求目标。

用玩具来代替陪伴,也是许多大人哄孩子的一种方式。

可一旦孩子学会了什么都用金钱来交换,长大后他就成为金钱和物欲的奴隶。

那些不给买玩具就哭闹的孩子,多半是父母没有用心陪伴他们导致的。

金钱弥补不了教育的缺失:用心陪伴才是成就孩子的唯一捷径

04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很多家长都明白陪伴的重要性,也舍得为孩子花时间了。

那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一、3岁前的陪伴,是给孩子安全感。

1岁前,父母(尤其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人,陪在孩子身边,无微不至地关怀照料孩子,能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爱和受欢迎的,这让他拥有了安全感。

1岁前,父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1岁后,开始慢慢地适当延迟满足。

二、3-6岁,在安全感的基础上,鼓励孩子探索,并设立规则。

这段时间里重点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规则意识和情绪控制力。

有了这样的基础,孩子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就会顺畅许多。

三、父母在陪伴中最重要的是:情绪教育。

心理研究发现,只要父母对孩子做好了三个方面,孩子的成长方向就不会出现问题。它们是:

充分的耐心、稳定的情绪和独立的自我。

有些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一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是源于这三个品质。

在孩子越小的时候,父母的状态越好,收获的教育效果就越好。在孩子3岁前,父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孩子将终生受益。

做到第二层次,父母就向合格迈进了。

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不花时间来陪伴,哪来的教育效果?

金钱弥补不了教育的缺失:用心陪伴才是成就孩子的唯一捷径

05

心理学里有个说法:所有人都活在5岁前。意思是,人一生处理问题的模式,在5岁前就形成了。

其实,父母陪伴孩子的最主要时间,也就是在6岁前,这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父母在6岁前能给孩子好的陪伴,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6岁后,父母更多的作用是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引导并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需要父母自己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上。

马云说:

未来世界,智商、情商和爱商,一个都不能少。

除了这些,还有逆商。

教育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的决定于智商,剩下的80靠的是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商、爱商和逆商。

每个孩子的智商其实都相差不大,他们今后的人生差距,往往体现在其他三种非智力的因素中。

金钱弥补不了教育的缺失:用心陪伴才是成就孩子的唯一捷径

情商让人更好地控制自己情绪、认知他人情绪,并很好地协调运用于实际情况中。有了情商,才能把所拥有的知识和文化变成动能。

一个缺乏情商的人,不会沟通和交朋友,有困难不会找人帮忙,有能力却帮不到他人,又靠什么来成就自己呢?

爱商让孩子了解爱的本质,知道如何去爱,正确恰当地接受和付出爱,表达爱。这些都需要孩子从父母爱自己的行为方式中,感受到并模仿学习获得的。

爱商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人有了爱商,才有更多更大的担当,才能走得更远。

逆商,让孩子面对逆境和挫折时不失去希望和信心,能够依靠自己和他人的力量去征服困难,摆脱困境。

这就需要他有一个良好的从容心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反应方式。

这些因素往往就藏在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日常状态里。父母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成就孩子。

爱因斯坦说:

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为。

完善孩子的人格,孩子才有良好的状态去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拥有精彩而卓越的人生。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青云计划获奖文章: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