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拿破仑帝国的三个叛徒,最终结局如何?

拿破仑是法国历史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让法国在短时间内成为了欧洲的霸主,控制了欧洲三分之二的领土和人口。但有时候从伟大到可笑仅一步之遥,他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

今天咱们聊聊这位极富想象力又精与计算的法国皇帝身边的那三个叛徒,塔列朗、贝尔纳多特和马尔蒙,他们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灭亡,可自己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颠覆拿破仑帝国的三个叛徒,最终结局如何?

狡诈的变色龙:塔列朗(1754—1838)

塔列朗出身于法国古老的显赫贵族的后裔,是拿破仑身边最为老谋深算,权变多诈的谋臣。雾月政变时,他与拿破仑在一间昏暗的小屋子里密谋,成为拿破仑执政的左膀右臂,一直担任他的外交大臣并兼顾内廷事务。在拿破仑执政晚期,他将法国的秘密情报透露给了俄国与奥地利,使两国坚定了对法作战的决心。他曾经对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说:"俄国君主应该和法国民众联合起来,陛下不应该受唆使去对付奥地利,而应该像我的主人一样承担应有的责任。"

颠覆拿破仑帝国的三个叛徒,最终结局如何?

拿破仑当然知道塔列朗的善变,但也只不过是撤了他职,依然将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从某种意义上说拿破仑离不开塔列朗,他曾经亲口说过:"塔列朗是唯一一个理解自己的人"。拿破仑失败以后,路易十八重新登位,召塔列朗担任总理大臣,然而他并没有得到波旁王朝的信任,他要求路易十八改变血腥的清洗策略,并以辞职相要挟,而国王也顺水推舟让他离开了政治舞台。然而塔列朗的仕途并未就此终结,七月革命后,奥尔良王朝任命他为法国驻伦敦大使,直到1834年退休还乡。四年之后,这位阴险而杰出的外交家在华丽的瓦朗塞城堡中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享年84。

颠覆拿破仑帝国的三个叛徒,最终结局如何?

忘恩负义的国王:贝尔纳多特(1763—1844)

坦白说贝尔纳多特受了拿破仑很多恩惠,当然这与他的妻子是拿破仑的初恋情人有点关系。但不管怎么说他在拿破仑麾下算得上是恩宠有加,在与反法同盟的战役中,虽然他屡次犯下愚蠢的错误,但拿破仑并没有责怪他,反授予了他法兰西帝国元帅的地位。1810年,由于贝尔纳多特在瑞典和丹麦的战场上建有功勋并善待战俘,他被瑞典重臣莫尔奈提议为瑞典王储,并将此事告诉了拿破仑。皇帝原本觉得这很荒谬,但考虑到这可以增加法国的势力范围,所以也就默认了。

颠覆拿破仑帝国的三个叛徒,最终结局如何?

然而,拿破仑做梦也想不到贝尔纳多特竟然会公然背叛他。1812年瑞典与俄国结盟,他写信给拿破仑说:"除了命运之神以外,他对祖国没有任何义务",这措辞几乎宣布了自己与法国的决裂。1813年他的军队入侵了法国保护之下的丹麦,将其控制下的挪威据为己有。更过分的是,他率军参加了1813年10月的莱比锡会战,并说服萨克森人叛变,打击了法军的锐气。拿破仑被流放后,虽然在塔列朗的干扰下,他未能当上法国国王,但它依然在瑞典国王(史称卡尔十四世约翰)的任上直到1844年才去世,享年81岁。

颠覆拿破仑帝国的三个叛徒,最终结局如何?

皇帝最信任的战友:马尔蒙(1774—1852)

三人中,马尔蒙曾经是拿破仑最忠诚的战友,甚至是朋友,他跟随皇帝参加过土伦、洛迪以及大金字塔等许多著名的战役。直到拿破仑从滑铁卢战场撤回法国的时候,马尔蒙依然陪伴在皇帝的左右。但在一次与变色龙塔列朗的会面后,马尔蒙背弃拿破仑,他写信给盟军司令奥地利首相施瓦岑贝格表示:"军队和人民已经解除了对拿破仑的效忠。"一天夜里,他麾下的将军们遵照计划把12000名不明真相的法军带进了盟军的阵营,彻底葬送了拿破仑仅有的底牌。要知道拿破仑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依然十分信任这位年轻时的战友,将四万人中最精锐的部队拨给了他。

颠覆拿破仑帝国的三个叛徒,最终结局如何?

投诚盟军之后,马尔蒙向路易十八表达了忠心,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回来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回到皇帝身边,而是保护国王去了根特,路易十八再次复辟之后,他被封为皇家卫队的四名统帅之一。然而波旁王朝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七月革命的炮声就席卷了法国,这一次马尔蒙并没有在战乱中站对位置,他接受查理十世的命令去镇压义军,但最终因巴黎被攻陷,而走上了颠沛流离的流亡之路,最终,他在威尼斯找到了自己的栖身之所,并撰写自己的回忆录,直至1852年去世,享年78岁。

颠覆拿破仑帝国的三个叛徒,最终结局如何?

拿破仑在临终前的遗嘱中谈到了背叛他的四个人,其中塔列朗和马尔蒙位列其中,而在兰台君看来,贝尔纳多特对于拿破仑的打击要比奥热罗和拉法耶特的背叛更大,或许塔列朗和拿破仑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是相互利用,而马尔蒙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贝尔纳多特则是彻头彻尾的忘恩负义,他在唾手可得的王位面前忘记了自己的祖国。不过这三位的结局都要远远好于那位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忍受着屈辱与病痛折磨的皇帝,80岁左右的人生即使放在今天也不算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