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在二戰戰場上,德軍擁有眾多的優秀指揮官。而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也將自己的孩子送入了軍旅生涯之中,有些甚至以身殉國。這其中,曼施坦因的長子吉羅就是代表。然而,有這樣一位在英國留過學的高官兒子,在戰爭爆發後,用出色的能力狠狠地打擊了那些曾經嘲諷自己的英國同學,並榮獲騎士鐵十字勳章。他,就是德國外交部長的長子——魯道夫·裡賓特洛甫。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曼帥與其長子,吉羅·埃裡希·西爾維斯特·馮·曼施坦因(Gero Erich Sylvester Von Manstein)的合影。這位出生於1922年的第18裝甲擲彈兵團的少尉,在1942年陣亡於蘇聯前線,年僅19歲。

1921年,魯道夫出生於魏瑪共和國的威斯巴登(Wiesbaden)。關於其早年的資料,筆者並未詳細查證。但已知的是,其父約阿希姆·裡賓特洛甫於1936年出任德國駐英大使,並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待到1937年11月。在這段時間裡,年輕的魯道夫就跟隨著他的父親,一同在英國留學。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年僅15歲的魯道夫在英國留學時所拍下的照片。這個朝氣蓬勃的大男孩,日後將用戰功與果敢,去贏得對手的尊重。

在英留學時,魯道夫在位於倫敦的威斯特敏斯特(Westminster)學院就讀。有趣的是,日後就任英倫外交官的布萊恩·厄克特(Brian Urquhart),對這位面貌俊朗的德國留學生並不友好。在其回憶錄“我在和平與戰爭的年代”(1987年版)中,他是這麼評價的:“他(指魯道夫)每天早晨到學校時,總是有1-2兩輛紫色的梅賽德斯·奔馳轎車接送。更搞笑的是,每次一到學校門口,他的那些司機都會從轎車裡跳出來,站在車前擺出納粹禮,高呼希特勒萬歲”。在厄克特看來,這位外交官之子顯然就是個“只會顯擺的官二代”。然而,事實真的就如他所說的那樣嗎?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剛從容克軍官學校畢業的魯道夫少尉。

1939年9月1日,二戰爆發。18歲的魯道夫,也恰好在這一天參軍。他以一名補充兵的身份,加入位於慕尼黑的黨衛軍“德意志”(Deutschland)團中服役,1個月後,轉調至該團第11連,參與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佔領任務。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自1933年組建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LSSAH),此時已是一個新銳的裝甲擲彈兵師。而魯道夫也將在這支精銳中,贏取更多的榮譽。

當1940年的“鐮刀”行動打響後,魯道夫跟隨著他的部隊,在法國境內勢如破竹。也正是因為在西歐戰役時的勇敢,他贏得了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同時被晉升為準下士。而他也在法國戰役期間,首度負傷。西歐戰役結束後,因為表現出色,魯道夫被位於巴爾特茨的黨衛隊軍官學校選中,進入該校深造,以求成為一名排長。在結業後,他被晉升為少尉,並被派往“北方”(Nord)補充營中,擔任第1連某排排長。在德國侵蘇後,北方營被調往芬蘭駐紮。在此期間,由於表現出色,他還被授予了四級芬蘭自由十字勳章。不過在1941年9月2日,魯道夫因左前臂負傷,第二次入院,在霍亨林青(Hohenlychen)的黨衛軍醫院接受治療,並一直待到1942年2月才離開。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日後的黨衛軍大將,保羅·豪賽爾。

這一次,他不再被派往訓練部隊了,而是直接進入了大名鼎鼎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對於自己轉調至警衛旗隊一事,魯道夫是在從家返回軍中才得知的。在1943年2月,坐著火車的他在輾轉了波美拉尼亞與東普魯士地區後,來到了戰事膠著的哈爾科夫地區。在這裡,由保羅·豪賽爾統帥的黨衛軍第2裝甲軍,此時已面臨被優勢蘇軍包圍的危險。在這樣的危機下,豪賽爾決定,先發制人,主動向哈爾科夫南部展開進攻,化被動為主動。在黨衛軍中校庫爾特·邁爾(Kurt Meyer)的指揮下,警衛旗隊的第1裝甲擲彈兵團開始向亞歷克謝耶夫斯卡(Alexeyevska)發起進攻。該團7連的任務,是進攻一片位於沼澤地附近部署的敵軍。而魯道夫所在的6連,負責保護7連的側翼,同時掩護其撤退。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1943年的哈爾科夫戰役時,行進在雪地中的德軍IV號坦克。其正面裝甲足以擋住蘇軍的76炮在常規距離的射擊,但暴露在外通訊器材與光瞄設備仍易受損。

在德軍坦克的猛烈炮擊下,好幾輛試圖攔路的蘇軍坦克被擊毀,而佈設在陣地上的幾門火炮也被打啞。然而,德軍這邊也付出了不小代價。身為排長的魯道夫,從6連的連屬無線電操作員——阿爾特的口中得知,連長的座車已經被敵軍擊毀了!話音未畢,一枚炮彈突然擊中了魯道夫的IV號坦克。雖然沒什麼損傷,但卻摧毀了魯道夫座車天線,通訊也受到了很大破壞。進入夜裡,少部分蘇軍從他們的陣地裡撤退了。此時,魯道夫和他的戰友,仍然有遭到蘇軍發起夜襲的危險。為此,豪賽爾親自下令,在白天實施救援計劃。兩天後,魯道夫與他的連成功撤進了梅爾法(Merefa)的德軍陣地,並在那裡首次見到了豪賽爾軍長。這位日後的哈爾科夫元勳,只對這些疲憊的德軍裝甲兵說了一句話:“你們還有任務在身,祝你們好運”!重整過後,邁爾得到了上級的新指示,要求他率部,切入蘇軍位於諾瓦拉·沃洛拉加(Nowaja·Vololaga)的環形結合部,在消滅對方的同時,打通與弗利茨·維特戰鬥群的聯繫。此時,第6連的第2排(指揮官艾克卡特少尉)奉命充當全連的尖兵,進入村子。然而,當艾克卡特的坦克進入小村後,瞬間就被埋伏的蘇軍打成了冒火的棺材。而少尉也當場斃命。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指揮官一死,2排立刻群龍無首。而魯道夫此時臨危受命,接起了2排的指揮權。在他的指揮下,2排的坦克以高速繞開了那些分散的蘇軍部隊,並在快速移動的過程中,接連向出現的蘇軍坦克、火炮發起炮擊,毫不留情的摧毀了對方。在此期間,2排的坦克絲毫沒有放慢速度。這也使得邁爾的坦克部隊距離蘇軍的先頭部隊僅剩下40公里。在此期間,邁爾親自在座車上,與魯道夫的坦克並行,甚至不允許任何車輛放慢速度。在路過哈爾科夫城期間,在他的側翼還出現過蘇軍部隊!即便如此,魯道夫與他的戰友們還是趕在天黑之前,進入了臨近亞歷克謝耶夫卡的小村——葉弗莫沃卡(Yefremowka),達成了他們當日的目標。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2月13日,德軍收復了亞歷克謝耶夫卡。為了解放這座小城,蘇軍發起了一系列攻勢。同時也向魯道夫駐守的葉弗莫沃卡發起了猛擊,但最終被德軍以付出重大傷亡的代價擊潰。戰鬥中,魯道夫被蘇軍狙擊手擊穿了肺部。身為軍官的他卻不願撤回後方,反而要求醫務人員先救那些負傷的士兵。也正因為其勇敢的表現,上級授予他一級鐵十字勳章。在以一名戰地指揮官的身份短暫代理了團部參謀後,魯道夫被正式調往2連接任第1排排長職務,並指揮部下參與了在哈爾科夫的撤退行動。1943年3月1日,魯道夫指揮第7連,參加了重奪哈爾科夫的作戰。哈爾科夫戰役結束後,魯道夫被調往第1裝甲擲彈兵團團部,擔任副官。1個月後,他又被派往二線,晉升為中尉的同時,負責訓練那些新進入警衛旗隊的空軍補充兵。6月15日,這位年輕的指揮官重回一線,並被派往老6連繼續服役。7月20日,由於在哈爾科夫戰役時期的卓越表現,他被授予騎士鐵十字勳章。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在獲頒騎鐵以後,魯道夫拍攝了不少宣傳照以紀念此項殊榮。

1943年8月,休假結束的魯道夫來到了新組建的“青年團”師,與兩名尉官一同負責訓練新兵。4個月後,他進入了該師第12裝甲團1營3連擔任連長職務。1944年6月3日,他受邀參加一場該師的通訊演練作戰,在位於勒·諾博(Le·Neubourg)的回程中遭到了一架噴火式戰鬥機的攻擊。但僅僅在負傷6天后,這位不屈不撓的戰士就從醫院中返回了前線。在諾曼底的防禦作戰中,他因出色的表現獲得了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同時還獲頒裝甲突擊勳章。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攝於1944年諾曼底戰役時的魯道夫,坐在三輪摩托駕駛位的,是騎士鐵十字勳章獲得者:馬克斯·溫舍。

法萊斯突圍時,魯道夫又成了第12裝甲團的團副官。至1944年末,無畏的他又跟隨自己的部隊,參加了阿登地區的作戰。12月20日,不幸的他又一次負傷,這一次,是嘴巴被炮彈劃傷。而他也因負傷五次,獲得了金質戰傷獎章。1945年1月30日,魯道夫晉升上尉,同時成為了希特勒青年團師第12裝甲團1營營長。勇敢的他率領1營一直作戰,直到1945年5月8日向美軍投降,成為戰俘。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魯道夫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時的另一組照片,其軍銜還是中尉。

這位納粹外長之子,在戰後並沒有選擇高調現世,而是隱姓埋名,居住在德國的拉廷根(Ratingen)地區,而筆者所獲的資料也僅此而已。根據權威統計網站GeNi發佈的數據,這位現如今許多百科宣稱“將至百歲”的二戰老兵,早已於2015年去世。實乃遺憾。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由GeNi網站顯示的魯道夫·馮·裡賓特洛甫的家族圖譜,顯示其本人已在2015年時過世,享年93歲。(筆者供圖)

這個德國官二代不簡單:在戰鬥一線打滿二戰全場還拿了鐵十字勳章

▲2008年,由魯道夫回憶所編撰的戰爭回憶錄《我的父親約阿希姆·馮·裡賓特洛甫:一個希特勒的外長的戰爭經歷與回憶》在德國成書,隨即被翻譯為數類文字在國外熱銷,期望有朝一日也能在國內看到它的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