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光源”研究發現星際中超熱羥基自由基來源

“大连光源”研究发现星际中超热羟基自由基来源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袁開軍研究員﹑楊學明院士團隊與南京大學謝代前教授合作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基於可調極紫外相干光源的綜合實驗研究裝置(簡稱“大連光源”)研究水分子光化學,揭示了星際中超熱的羥基自由基的來源。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羥基自由基(OH)是星際介質和行星大氣中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其性質活潑,能和大部分原子和分子發生反應。但是星際中超熱的羥基自由基的來源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

實驗中發現水分子在極紫外光照射下,會生成大量的處於高轉動激發態的羥基自由基,部分羥基自由基的轉動能甚至超過了羥基化學鍵的解離能,實驗上稱其為“超級轉子”。 在115nm水分子光解下,科研人員發現迄今為止最熱的羥基自由基產物,通過與理論研究合作解釋了其動力學來源。該實驗結果表明水分子的極紫外光化學過程有可能是星際中超熱的羥基自由基的來源,需要加入星際化學的模型中。

“大連光源”是我國第一臺大型自由電子激光科學研究用戶裝置,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運行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自項目通過驗收以後,“大連光源”裝置運行情況良好,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團隊前來尋求合作。將對大氣化學中性團簇、行星原始大氣演化﹑地下水和冰川樣品測年、發動機燃燒過程中複雜機理等能源化學相關領域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