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誕生地浙江遂昌,這部電影向湯顯祖與崑曲致敬

以《似水流年》為片名的華語片,拒查有四部,分別拍攝於1934年,1941年,1962年,1984年。其中1984年這版,由嚴浩導演,斯琴高娃主演,豆瓣評分8.2。2019版的《似水流年》,由鄭君奇、李龍俊導演,胡琨、初俊辰等主演。

“似水流年”這個說法,語出湯顯祖《牡丹亭》第十齣中的唱段,“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流行的那些年,好些人會錯把“似水流年”當成普魯斯特的說法,其實錯了,這充滿光陰感與憂傷感的四個字,是湯顯祖創作的。

《牡丹亭》誕生地浙江遂昌,這部電影向湯顯祖與崑曲致敬

鄭君奇、李龍俊導演的這部《似水流年》,與湯顯祖有莫大關係,甚至可以說,其創作出發點,就是以湯顯祖及其代表作《牡丹亭》展開的。湯顯祖是江西臨川人,但與浙江遂昌有很深的緣分,1593年,因寫文章批評朝廷而被貶兩年的湯顯祖,再次得到朝廷啟用,來到浙江遂昌(時稱平昌)任知縣,除了公務之外湯顯祖最大的成就,就是創作了《牡丹亭》。

遂昌是《牡丹亭》的誕生地,《似水流年》是為了紀念湯顯祖、弘揚崑曲而創作,這個邏輯很清晰,定義《似水流年》這部電影也就不難了。在表現形式上,《似水流年》和現在正在公映的《地久天長》一樣,採取了時間跨度三十年的做法,幫助觀眾去了解過去,重溫舊時光,進行新舊對比,尋找遺落的美好。

一名崑曲傳承者,帶著三個徒弟,堅守著自己的戲班子,後來又收養了一名在大街上暈倒的少女,再後來又憑空撿來一個幼兒,六口人都無血緣關係,但卻活出了“一家人”的味道。三個弟子長大後,與師妹產生了感情,但為了不影響徒弟練功,師傅自作主張把女弟子嫁了出去,由此造成的情感悲劇,雖然令人惋惜,但也頗符合古戲曲故事以及戲班子家教原則。六口人的命運與崑曲的凋零相互交織,呈現出一幅漫長的文化失落史。

《牡丹亭》誕生地浙江遂昌,這部電影向湯顯祖與崑曲致敬

《似水流年》不禁還讓人想起,當年以製片人一跪成名的吳天明導演遺作《百鳥朝鳳》,《百鳥朝鳳》說的是嗩吶藝術失去傳承之後的落寞,同樣,《似水流年》說的是老戲臺子“牡丹亭”被拆、崑曲失去聽眾之後的寂寞。傳統文化不被重視,經典藝術無人問津,文化傳承人紛紛出走,這是兩部電影的共同之處。但不同之處在於,《似水流年》找到了解決辦法:當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重新尋找文化精神的時候,出走的三位土地,以成功者的身份迴歸遂昌,重新再次登上舞臺。

這樣的故事設計大家喜聞樂見,戲班三兄弟掙了錢之後迴歸藝術,扮演了兩個角色,一是扮演救贖者,安慰一輩子為崑曲做貢獻的師傅,同時也渴望從當年被他們拋棄的崑曲中,重新找到自我;二是扮演拯救者,崑曲有了可以復興的大環境,但需要有人繼續做貢獻,這個時候為崑曲做一些事情,既是貢獻也是拯救。等到人們有了環境優雅、服務到位的欣賞環境,自然會對他們做出很高的評價,那時候,一段陷落的歷史得到了撫平,所有依然活著的當事人,也都尋找到了樂觀對待明天的意義。

《牡丹亭》誕生地浙江遂昌,這部電影向湯顯祖與崑曲致敬

以傳統藝術為底蘊,以悲劇人物為主角,以拯救為主題,這樣的結構,為拍攝電影故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這個結構下,只要發揮正常,總是能拍出打動人心的故事。當年《百鳥朝鳳》有了一個不錯的票房數字,祝願《似水流年》也能得到理想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