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讀書心得


《源氏物語》是中古長篇來自於日本的寫實小說,它代表了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潮,一種顯現的現實主義傾向在作品中呈現出來。因此,該作品也成為了後代作者學習的藝術典範。該小說歷經了日本4代天皇、跨越70多個年頭,小說中所提到的人物上百個之多,光主要人物就有幾十人,可以看出次小說中寫到的故事多而複雜。小說內容向人們展示出平安王朝時王宮生活的奢侈,並伴隨著腐朽淫亂的現狀,反映了一種在貴族階級當中人們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地位爭權奪勢、勾心鬥角的現象,同時還暴露了一種社會上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的現象,門第在貴族之間也有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源氏物語》此書創作於11世紀初,由日本女作家紫式部著寫。在筆者的理解中,此書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去了解:前44回主要寫到源氏在盡享榮華富麗的同時,還伴隨著感情糾紛,前44回的內容可以說是此書的重要部分內容。後10回寫源氏之子薰與宇治山莊女子之間錯亂的複雜的情感。

(一)女性的悲哀

要說到《源氏物語》一書中最讓人深刻的女性形象是誰,那應該就是紫姬了。在紫姬很小的時候,她就被源氏帶到家中撫養,然後按照源氏心裡的完美女性的形象來撫養紫姬。因此,可以說是源氏主導了紫姬的一生,在源氏盡心盡力的培養下,紫姬成為了能和源氏配得上的紫夫人。即便如此,筆者也不認為紫姬的一生是幸福的。由於紫姬長得很像源氏喜歡的藤壺女御,所以,源氏把紫姬作為他喜歡的藤壺女御的替代品也是大家可以想象得到的。筆者認為,任何一個女性都不會接受自己時別人的替代品,但是紫姬大度,她做到了不計較,默默忍受著。但是本性難移,源氏是一個好色之徒,對喜歡的女人還是回去追求,紫姬雖然埋怨得不多,但不意味著心裡不難過。從源氏與紫姬確認為夫妻關係的那一刻開始,紫姬就一直在等源氏,好不容易等到源氏回家,等來的卻是有另一個女人為源氏生下了孩子。再之後,源氏娶了三公主的那一剎那,便是真的心灰意冷了。

這不是一個女人心灰意冷,是一個時代的女人的歧視。因為男尊女卑,所以男人可以朝三暮四;因為男尊女卑,所以女人容易被棄置;因為男尊女卑,所以愛人之間的關係得不到穩定。女性的悲哀就好比春天絢爛的櫻花,越是完美卻又越是易凋零。

(二)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在打程度上影響著日本文化。比如中國的漢字文化,在公元五六世紀時期,日本就用純體漢字或異體漢字來表達日本語,在小說《源氏物語》中,貴族之間他們以寫漢字為榮的,會寫漢字被他們認為是一種有文化的體現。

《源氏物語》此小說中引用了很多我國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歌,比如《白氏文集》。這與作者紫式部有著很大的關係,由於紫式部在宮裡就是負責講解漢籍古書,所以紫式部對《白氏文集》可以說是融會貫通,理解的很透徹,因此才能夠將白居易的《白氏文集》很自然的運用到《源氏物語》當中。早在唐朝時期,我國古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集就傳入了日本,並且收到了日本的朝野和文壇的推崇,緊接著就是他們開始鑑賞和研究白居易的文學,借鑑仿效白居易文學的樣式,所以,在平安時代《白氏物語》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可想而知。據統計,《源氏物語》小說中對中國文學典籍的引用共有185處,涉及著作27多個種類型,其中白居易的詩就有35篇,166個地方。

(三)佛教

《源氏物語》讀書心得

《源氏物語》讀書心得

《源氏物語》讀書心得

《源氏物語》不是一部宗教小說,但是在小說的內容裡,筆者發現有很多僧尼的出現。不僅如此,小說中的人物在自己遭遇不幸的時候,他們會藉助出家來得到自我的一種解脫。源氏愛戀的女子藤壺女御在小說中選擇了出家,源氏自己也有過想出家的念頭,由此可見,在當時他們十分信奉佛教。

佛教的思想除了以上這一點,還有更多的體現。《源氏物語》小說中在描述景觀和人物心理時會讀出一種“無常”的韻味。這不僅有渲染淒涼氛圍的作用,同時也體現了一種佛教的思想。除了“無常”這一點,書中還充斥著種種悲苦,體現著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人生八苦。書中人物為了遠離塵世的喧囂,等到後通往極樂世界,他們會通過禮佛來為自己祈禱祝福。

  匆匆一閱,感慨不算多。日後有空當再細讀。掩卷告慰紫氏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