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名號源自中國古籍,安倍欲做改變,日本文化卻說不

據日媒報道,日本明仁天皇將於今年4月30日退位,而新任天皇會在同年5月1號即位並修改元號,在明仁天皇退位後,將被稱呼為"上皇",皇后則會被稱呼為"上皇后",明仁天皇的小兒子秋篠宮作為皇位的第一繼承人,將被稱呼為"秋篠宮皇嗣殿下",此外暫不設"皇太子",以便繼任天皇后的秋篠宮今後能將皇位傳給兒子悠仁親王。

天皇名號源自中國古籍,安倍欲做改變,日本文化卻說不

圖注:明仁天皇

日本,作為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歷史上與我們有著深厚的淵源,日本在不斷的從外界學習文化經驗再融入本土文化中加以發展最終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而日本天皇便是日本文化的標誌性象徵之一。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稱號,天皇相傳是日本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代,不僅是神道教最高領袖,同時還是日本國家象徵,有著悠久的歷史,從神話傳說時期的的神武天皇到現在的明仁天皇已有125代,每一個天皇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年號,有意思的是這些年號往往來源於中國的古典文籍。此次退位的日本現任天皇明仁天皇,年號"平成",便來源於中國古籍《史記》當中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一句,表達了對於日本皇室和國家家國平安的期望

天皇名號源自中國古籍,安倍欲做改變,日本文化卻說不

圖注:近代日本天皇年表

天皇名號源自中國古籍,安倍欲做改變,日本文化卻說不

圖注:明治維新

提到日本天皇,對近代日本影響最大的便是睦仁天皇,1868年8月,睦仁天皇即位,年號"明治","明治"二字出自中國古籍《易經》裡"聖人南面聽天下,嚮明而治"一句,以希望可以成為以為善於治理國家的明君,而也正是在其領導下日本大量學習西方制度和技術,並在此基礎上本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明治維新運動,這次改革使得日本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同時開啟了日本的近代化進程,堪稱日本近代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可與期望的不同,睦仁天皇雖然通過革新將日本變得強大,但是依然實行專制主義,帶來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為將來的落敗埋下了種子。除了明治維新以外,睦仁天皇還做出了一個重大舉動,那便是改年號為"一世一元",即一個天皇只限一個年號,因此睦仁天皇之後也可以年號來代替天皇的稱呼。

天皇名號源自中國古籍,安倍欲做改變,日本文化卻說不

圖注:"二二六"兵變

睦仁天皇病逝後,他的第三個兒子嘉仁接任日本天皇,年號"大正","大正"取自《易經》裡"大亨以正,天之道也。"一句,但是天生有腦疾的嘉仁天皇雖然酷愛西方文化,推進了日本民主進程,但是也給了日本軍國主義掌權的機會,最終因為虛弱的狀況與強大帝國形象不符被迫退位,其任內的日本也沒有如他年號中那樣繁榮走上正軌,而是充斥動盪和窘境。嘉仁天皇退位後,其子裕仁天皇接任,併成為日本歷史上最長壽以及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堪稱超長待機,執政長達62年零13天,裕仁天皇年號"昭和",這個名號取自中國古籍《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雖然這個年號的意味是希望國民安康,友鄰和睦,但是諷刺的是,正是在昭和年間日本的軍國主義發展到了巔峰,持續對外擴張,最終不僅讓他國民眾承受了沉重的戰爭苦痛,也讓日本國民蒙受了深刻的陰影和苦難。

天皇名號源自中國古籍,安倍欲做改變,日本文化卻說不

圖注:"天皇萬歲!(天鬧黑卡,板載!)"中呼喊的天皇便是裕仁天皇。

日本的年號是摹仿中國的制度而制定的,只要有祥瑞的徵兆等因素,一個天皇可以容許變更多個年號,日本年號是從公元645年的"大化"開始,一直到現在的"平成"大多出自中國古籍。而據日媒報道,日本將在4月1日公佈新任天皇的年號,新年號的出處也因此備受關注,本來按傳統從中國古籍中挑選名號無可厚非,但安倍的臨門一腳卻讓這件事帶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不同於以往,此次日本政府也將日本古籍作為了選擇新年號的候補選項,所以此次新年號很可能同時採取中日雙方的古籍作為來源。

天皇名號源自中國古籍,安倍欲做改變,日本文化卻說不

圖注:明仁天皇一家

而針對接下來將會延續多年和載入史冊的名號,安倍為首的保守派勢力希望可以用日本自己的傳統文化典籍來制定,擺脫以往從中國古籍中選取的境況。可這絕非易事,要知道日本的很多傳統文化都是從博大的中華文化當中借鑑而來的,更何況日本大量使用漢字,所以日本面臨的局面便是越優秀的文章,其更可能來源於中國的儒教經典《四書五經》。當然正常的日本民眾對此並不感冒,因為長時間的文化交流早已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樂於接受這樣的文化,恐怕只有少數"井底之蛙"才會無視西瓜,抱著自己的芝麻洋洋自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