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設備國產替代非易事,或可從貝斯達的應收賬款窺探一二

醫學影像設備國產替代進口,有多艱難?或可從正在衝刺科創板上市的深圳市貝斯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貝斯達”)招股書中窺探出一二。

3月27日晚間,貝斯達正式在上交所刊登擬申請科創板上市的招股書。

医学影像设备国产替代非易事,或可从贝斯达的应收账款窥探一二

2000年成立至今的貝斯達,專注於大型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統(簡稱“MRI”)、醫用 X 射線設備、彩色超聲診斷系統、核醫學設備、醫療信息化軟件等五大系列近四十款產品。貝斯達主要核心技術人員曾參與了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第一代自主知識產權的電磁型磁共振設備研發,是我國最早從事核磁共振研發的技術團隊之一。

貝斯達招股書顯示, 2018年,公司磁共振成像系統銷售金額2.98億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65.81%。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整體起步較晚、規模小、產品相對單一。大型醫學影像診斷設備技術複雜,以 GE 醫療、西門子、飛利浦為代表跨國醫療器械巨頭,起步早,經過多年的積累,資金實力雄厚,研發投入高,技術先進,長期佔據著市場主導地位。儘管近幾年來,我國在扶持國產醫療器械行業發展,推動國產醫療器械替代進口進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三級醫院等高端市場中,外資品牌產品的銷售優勢地位仍難以被“撼動”。

回到醫學影像設備市場,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國 MRI 市場保有量排名中,公司排名第五,在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二,市場保有量前三名被 GE 醫療、西門子、飛利浦三家外資品牌佔據。

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貝斯達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56億元、4.15億元、4.7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則為9330.92萬元、1.03億元、1.08億元。

貝斯達目前的銷售市場主要集中在民營醫院、中小醫院。

與公立醫院相比,民營醫院實力相對較弱,在人才、資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診療次數、床位數佔比仍相對較低,資金大都為股東投入或經營所得,綜合實力相對較弱。而磁共振成像系統等屬於大型醫療設備,產品單價高,行業內對民營醫院產品的銷售,普遍給予其一定的信用期或採取分期收款的模式。

而這樣的分期收款銷售模式其實也貝斯達這樣的廠家帶來一定的資金挑戰。

招股書也顯示,報告期各期末,貝斯達應收款項(含應收賬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長期應收款)賬面價值分別為 6.34億元、7.36億元和8.08億元,佔當期末資產總額的 52.10%、 49.08%和 51.27%,金額和佔比均較高。公司表示,若客戶經營狀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存在應收款項無法回收的風險,從而對公司未來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貝斯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 4087.97 萬元、4751.13萬元和 3948.66 萬元。

貝斯達亦表示,由於公司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和分期收款的銷售模式,公司應收款項持續增長,同時存貨等佔用營運資金增加,致使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低於同期淨利潤水平。未來,隨著業務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如果公司不能加快應收款項催收力度、持續強化現金流管理,將會面臨營運資金短缺風險,對公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貝斯達此番赴科創板上市,公司計劃募集資金3.34億元,用於建設高性能醫學影像設備擴能項目、高性能醫療設備關鍵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營運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