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75%開通了移動支付,子女如何防範老人“中招”網絡詐騙?

3月5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兩會“部長通道”上提示“投資”風險——近些年一些金融亂象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實質是非法融資,要堅決打擊。老百姓要提高警惕,不能借錢投資。

中老年人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75%開通了移動支付,子女如何防範老人“中招”網絡詐騙?

銀保監會的風險提示,明顯是有針對性的。在經濟探底期,投資渠道、收益都在收窄,一些非法融資在內的金融亂象時有發生,有其必然性,是需要嚴加防範的金融、社會問題。

另外,還需看到,我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郭樹清所言的“老百姓”,重點應是老年人群體——近年來,在多地通報的非法集資案、社會詐騙案件中,老年人都是最大的受害群體,其中尤以小有積蓄的下崗工人、離退休人員、個體工商戶為甚。

除這兩者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即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的迅猛發展,使得近幾年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等花樣翻新,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化、線上消費和移動支付向三四線以下城市或地區下沉,給用戶防騙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這其中,老年人群依然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之前,一些對中老年人在互聯網使用方面的“用戶畫像”顯示,50歲及以上群體佔整體網民的比例超過10%,三成中老年人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而超過75%的中老年人開通了移動支付。不得不說,這與社會對老年人“守舊”的刻板印象反差還是比較大的。

不過,上述現象在展示新趨勢的同時,其實也提供了以老年人為重點、以移動支付等線上資金流動平臺為抓手、應對借貸式“投資”等防騙問題的新思路。類似的案例,比如在近日,支付寶與全國26個城市公安反詐中心一起,聯合呼籲“像打擊酒駕一樣打擊詐騙”,而在支付寶上線的反詐新功能中,子女可以作為“守護人”與父母“綁定”,當支付寶識別到交易存在詐騙風險,會向“守護人”發出提示。

打擊非法集資、反詐騙,尤其在涉及到老年群體時,是比較複雜的社會問題。而傳統的打擊和防範手段,在涉及到老年人群體時,如轄區民警、網警的提示,以及子女的引導,前者往往缺乏針對性、後者也因為子女的距離和溝通及時性的原因,往往都流於事後補救。

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在識別詐騙風險時,基本要靠業務人員的敏感性,像銀行卡轉賬延遲到賬這種被動的防詐騙方式,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有效,但卻是以犧牲普遍的便利性、效率打折為前提的;另一方面,隨著包括資金流動在內商品、服務交易活動的重心持續向線上傾斜,線上金融機構接棒傳統銀行擔負起老年人防騙問題的角色,實際上是勢在必行。

與此同時,線上化的資金流動在帶來便利性的同時,涉及到老年群體防騙問題上的風險識別、預警,乃至干預,手段其實也更多。首先,某一詐騙事件的受害人群往往帶有群體性特徵,在線上,可以實現數據化的關聯,從而有助於風險的早期識別;其次,當前的詐騙手段往往是花樣翻新、快速迭代,但在線上,某一新型的詐騙方式一旦被識別,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被移動支付等機構進行數據化的採樣和技術防範;最後,即便是最為隱秘的詐騙手段,在線上也是有數據留痕的,這些數據線索,可以為事後追溯提供很大的價值。

總而言之,當前,老年人防騙作為重要的聚焦點,需要的是子女、職能部門、金融機構進行充分的聯動,而相比傳統的反詐騙手段,線上支付機構由於不僅承載著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動,同時也是發力多方聯動、風險識別的天然中樞,因而可以作為突破的重點。

楊國英(財經評論員)

微信公眾號關注“新華經濟369”加讀者群可獲得粉絲福利和參與抽獎。

頭條號關注“新華經濟分析師”,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