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变“拖欧”

英国“脱欧”变“拖欧”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前)在议会下院进行首相问答。新华社发

“脱欧”进程

议会下院27日完成两大议程:一是正式确认推迟“脱欧”;二是用“排除法”否决了八个“脱欧”替代方案。

正式确认推迟原定于3月29日的“脱欧”。

议会下院当天还就八种“脱欧”方案举行“指示性投票”,结果无一方案获得过半数支持。

特雷莎·梅为“脱欧”最终期限提供“二选一”时间表。

方案一是如果英国议会下院能通过“脱欧”协议,将允许“脱欧”期限延至5月22日,即欧洲议会选举的前一天。

方案二是如果英国议会下院未能通过协议,则英国必须在4月12日之前再做出新抉择。

首相

当天,特雷莎·梅明确表态将在实现“脱欧”后辞职,部分保守党议员随后转而支持政府的“脱欧”协议。但是,来自北爱尔兰的民主统一党对“脱欧”协议的反对态度没有丝毫松动。简言之,未来“脱欧”之路仍迷雾重重。

(顾震球、杨晓静、桂涛)

民众

多个媒体民调显示,多数民众认为首相特雷莎·梅在“脱欧”谈判中未能以公民利益为重;约三分之一的民众认为政府应对“脱欧”困局负责,另外三分之一则认为议会应该负责。对此,有英国媒体直接呼吁“特雷莎·梅必须停止将‘脱欧’看成是一党私产,而应将其当作国之大事。”

欧盟

欧盟在刚刚结束的春季峰会同意“宽限”英国至4月12日,是为了帮助英国以较软方式“脱欧”。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27日谈及英国将近600万人请愿要求留在欧洲联盟,说如果英国想要重新考虑脱离欧盟的战略,欧洲议会应就“长时间”宽限英国持开放态度。

同时,英国《卫报》以消息人士为来源报道,如果不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向欧盟要求短期延期,欧盟可能同意把“脱欧”期限后延至2020年3月31日,而非4月12日。(陈立希)

据新华社电 英国议会下院27日经投票表决,正式确认推迟原定于本月29日的“脱欧”。目前“脱欧”最终期限仍未确定。

当日,英国议会下院经过辩论,最终以441票支持、10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确认将原定的“脱欧”日期从法律中移除。

此前,欧盟已同意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提出的推迟“脱欧”申请,并为“脱欧”最终期限提供“二选一”时间表。方案一是如果英国议会下院能通过“脱欧”协议,将允许“脱欧”期限延至5月22日,即欧洲议会选举的前一天;方案二是如果英国议会下院未能通过协议,则英国必须在4月12日之前再做出新抉择。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说,新抉择可能是批准协议,也可能是无协议,或是继续延期,甚至是撤销“脱欧”。

议会下院当天还就八种“脱欧”方案举行“指示性投票”,结果无一方案获得过半数支持。议会最反对的方案包括在4月12日未能通过一份“脱欧”协议的情况下“无协议脱欧”。

27日,英国“脱欧”事务大臣巴克利表示,政府可能于29日将此前曾两度被议会下院否决的“脱欧”协议再度交付议会表决。同日,特雷莎·梅明确表示,只要“脱欧”协议获议会通过,她将在英国“脱欧”后辞职。

一些英国媒体认为,首相的这一承诺稍稍增加了“脱欧”协议在议会通过的可能性,但阻力依然很大。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领袖、英国北爱尔兰首席部长阿琳·福斯特27日重申,“脱欧”协议带来了北爱尔兰受制于欧盟条款的风险,可能导致北爱尔兰被从英国分裂出去,因此该党将继续反对“脱欧”协议。

英国议会下院议长伯科27日重申,按照议会传统,他将拒绝“脱欧”协议在“实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第三次交付议会表决。(桂涛、顾震球)

“脱欧”遭“绑架”

距离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已逾千日,“脱欧”实际已沦为利益斗争的工具。在“脱欧”这场政治赌局中,没有赢家。

用全民公投的方式决定是否“脱欧”是英国一系列政治赌局的开始。许多人在投票时并非投给英欧关系,而只是要用手中的选票表达对现状和建制的不满,寻求改变,而不管这种改变会让国家和社会走向何方。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中,支持和反对选票比例接近,就注定会在英国掀起一场势均力敌的对垒。英国政府试图找到一种“能团结起全英国”的“脱欧”方式,但这一愿望难以实现。

“脱欧”公投以来,是否“脱欧”以及如何“脱欧”始终没有取得相对统一的意见。“脱欧”沦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工具,英国执政党内部和不同党派之间屡屡上演“为反对而反对”,政府和议会陷入对立,舆论和民意被撕裂。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执政党与反对党内均出现“反叛议员”,他们在议会下院结成独立团体,以“独立议员”身份投票,不再受政党束缚。一些议员说,他们无法忍受所在政党在“脱欧”问题上盲目按政治站队、不顾人民利益。“脱欧”这样事关国家命运和民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已被某些党派与团体的一己之私所绑架。

国际观察

“脱欧”无赢家

“脱欧”给英国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不小打击。

“脱欧”导致英国国内政治面临危机,不仅削弱了首相和执政党的权威,也使民主制度遭受质疑。英国舆论开始讨论,当代议制民主遭遇“脱欧”这样程序复杂、利益多元、博弈激烈的政治事件时,是否出现了失灵。

从经济上看,“脱欧”为英国带来的长期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一些依赖欧洲地区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产业与企业撤离英国。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自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以来,金融服务业约有至少1万亿英镑资产和7000个工作岗位正从英国转移到其他欧盟国家。此外,英国智库“新金融”本月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为应对英国“脱欧”,有275家金融机构确认已经或计划从英国撤离。

而欧盟也要承担“脱欧”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包括贸易关税、跨境货物贸易、产业链等方面的损失。英国一家智库调研认为,如果英国“硬脱欧”,欧盟27国或因此要共同承担995亿英镑的损失费。

“‘脱欧’不只对英国,对其他欧洲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可怕的损失。没有人会为‘脱欧’感到高兴。”法国前驻美大使、卡内基欧洲中心高级研究员维蒙说。

(桂涛、王慧慧、柳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