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國能 恆大拋下FF再造車?

恆大堅持要造車!在與FF分手後,恆大造車項目走向引發外界種種猜測。終於,1月15日,恆大健康(00708.HK)一紙公告,官宣了結局。公告顯示,恆大以9.3億美元收購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51%股權,再次走上造車路。

有趣的是,隨著恆大入股國能汽車,與之相應的還有“國能入股Faraday Future(FF)”消息傳出,筆者就此與FF、國能汽車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求證,目前FF方回應稱,“是恆大入股他們(國能汽車),與FF無關。有媒體搞混了,烏龍了!輿論市場太期待FF拿到融資了。”國能汽車也表示,“恆大收購NEVS 51%股權一事可以確認,其他未得到消息”。


入股國能 恆大拋下FF再造車?


恆大造車的“謎之執著”

房地產大佬本身自帶光環,再加上此前投資FF這家風口浪尖上的公司,註定了恆大在汽車領域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媒體關注。但短短半年內,恆大與FF就從“甜蜜聯姻”鬧到“對峙公堂”,這場鬧劇終結於2018年12月31日,雙方“分手”且“分家”。在花了8億美元后,恆大獲得了廣州南沙工廠,而其他的資產、技術、員工、管理權等核心權益還在FF手中。顯然,恆大手裡的籌碼還不足以獨立完成造車事業。


入股國能 恆大拋下FF再造車?


離開FF後,外界多數認為恆大還是會堅持造車。汽車分析師胡欽高曾對筆者表示,從恆大的角度分析,其選擇造車更多是因為許家印的產業鏈佈局需要,在經濟大形勢變化下去選擇新的利潤增長點。目前,房地產的黃金二十年已經過去,面臨利潤收窄的情況。而新能源汽車則是很好的風口,因此,恆大一定會繼續尋找合作機遇來開拓汽車事業,其中尋找一家可以直接兼併或者合資的車企來經營廣州工廠是件大概率事件。

資本的本質是逐利,恆大造車也是為此,而逐利分為短期逐利和長期逐利兩種。長期逐利,則意味著恆大需要選擇一傢俱有完整或較為完整研發能力的企業進行合作,立足後可考慮“擼起袖子加油幹”。短期逐利則可能是玩資本炒概念,快速套現離場。但恆大已經在汽車上下游展開了佈局,2018年9月以145億元人民幣入股廣彙集團,年末以2億美元購入FF香港所有資產,再加上最新收購NEVS,短短十個月內恆大在新能源車領域的公開投資已超過280億元人民幣。如此大的投資手筆,顯然是鐵了心要長期造車。

新標的為何出手如此速度

前任分手僅半月,“新歡”國能入場了。恆大健康與NEVS的交易是通過一家叫做Kerryman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實現的,該公司是一家在英屬處女群島註冊的企業,持有NEVS 51%的股份,後者持有國能汽車50%股份。通過對NEVS的收購,恆大或將間接持有國能汽車25.05%股權。


入股國能 恆大拋下FF再造車?


『“國能汽車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結構,其100%控股國能汽車』

根據公告,恆大與NEVS在2019年1月15日簽訂收購協議,同時完成收購事項交割。9.3億美元將分兩期交付:第一期的4.3億美元已於2019年1月15日完成支付,餘額則計劃在2019年1月31日支付。這意味著恆大在半個月時間,完成所有的資金支付。

相比入股FF,恆大此番投資可謂迅速。也許有部分原因是因為這次投入資金相比投資FF的20億美元少了許多。但更多的或是恆大在汽車領域佈局的決心和需要,以及造車的窗口期越來越短。與FF分手後,廣州南沙工廠是劃歸恆大的,此前有汽車之家用戶留言表示,南沙工廠目前處於停工狀態。


入股國能 恆大拋下FF再造車?


『恆大南沙工廠土地』

南沙工廠土地於2018年4月被恆大FF以3.64億元底價拿下,為廣州南沙保稅港區一塊601畝的土地,當時恆大接受了政府招拍掛定下的附加條件——“須在競得土地一個月內引進具備國際一流純電動汽車研發製造水平的純電動汽車組裝項目,且需自土地移交之日起1個月內動工開發建設,24個月內建成投產”等。因此,恆大需要儘快找到新的夥伴,才能保住這塊地,同時也給當地政府信心。

這場新合作有多“速成”?答曰:15天敲定。NEVS、國能汽車創始人蔣大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與恆大的合作接觸時間不到半個月。這意味著恆大在FF和解之後,立刻就找上了國能汽車。

恆大國能一拍即合?

與FF相比,國能汽車在國內造車似乎更具優勢。首先它有資質,2017年1月,國能汽車成為國家發改委批覆的第十個純電動乘用車項目;2018年11月5日,國能汽車正式進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13批),工廠建成後的國能也正式獲得了造車資質。


入股國能 恆大拋下FF再造車?


『國能汽車工廠內部』

其實有一定技術。NEVS於2012年8月完成了對薩博汽車有限公司、薩博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薩博汽車模具有限公司資產的收購。且首款產品國能汽車93已於2018年10月末正式開啟預售,據企業官方介紹,首批500輛國能汽車93已經開始面向政府採購及網約車運營公司交付,預計2019年3月將陸續向個人客戶啟動交付。

再者相對更便宜。按照25.05%股權作價9.3億美元,國能汽車估值為37億美元。而恆大投資FF時,是以20億美元,獲得45%股權。簡單計算可以得知,FF更“貴”。入局越便宜,意味著未來上市回報率可能會越高。同為造車新勢力,於2018年9月上市的蔚來市值已經接近70億美元。


入股國能 恆大拋下FF再造車?


恆大需要國能,國能更需要恆大。還是以初創造車企業中進展較快的蔚來汽車為例,其在造車兩年半的時間裡已累計融資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6億元),虧損超109億元。而國能在此番之前還未公佈過資本引入情況。計劃在今年開始陸續交付的國能汽車,從小規模量產到規模化量產,還需持續大筆的資金投入。

細看恆大汽車領域佈局邏輯

對比國能汽車與FF,有很多相似之處,或許也能從中一探恆大在汽車領域佈局邏輯。

一是要有國際背景。FF擁有美國硅谷背景,其全球總部位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而NEVS則是擁有瑞典基因,且收購了薩博汽車技術和資產。可見,恆大或許希望在汽車領域落點全球。


入股國能 恆大拋下FF再造車?


『國能汽車93』

二是戰略宏大。一直處於高光下的FF大家都熟悉,賈躍亭提倡打造汽車生態。而國能的佈局也是“磅礴”。在還未獲得造車資質之前,國能汽車就已陸續宣佈獲得27萬輛訂單。此外,在天津工廠還未落地之前,國能汽車就醞釀在上海投資200億元建設一個年產能為10萬輛電動車的新工廠,並提出建設智能電力公路“三網融合”平臺,推進交通網、能源網和信息網“三網融合”。一系列大手筆戰略的發佈,也讓行業對國能靠譜性提出了質疑。

事實上,外界對於國能汽車一直保有懷疑態度,首先其一直宣稱擁有薩博技術,但技術掌握多少不談,光是技術本身還是否具有競爭力都值得商榷,其研發團隊也並沒有正式亮相過,具體研發實力如何並不可知;其次除國能汽車93外,國能汽車還未有新的產品規劃發佈,後續實力如何還值得商榷。

全文總結:

房地產商入股造車新勢力在汽車圈並非沒有先例,最近發生的是2017年底華夏幸福以3.3億元收購合眾新能源53.4%股份,不過1年左右時間,華夏幸福便從合眾新能源退出。此番恆大入駐國能汽車,後續故事如何發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