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350餘項便民服務手機就能辦理

【便民】350余项便民服务手机就能办理

作為上海“一網通辦”的移動端載體之一,去年9月1日,“市民雲”App“一網通辦”試運行版上線。今年2月1日,“一網通辦”App正式命名為“隨申辦市民雲”。只需掏出手機,就能隨時隨地辦理各類事務——這是相關部門在App原名“市民雲”3個字的基礎上增加“隨申辦”的寓意,也體現了“一網通辦”的上海元素和服務特點。 目前,App已對接16個區行政服務中心和220個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為用戶提供350餘項便民服務,拓展線上線下聯動,實現辦事預約全覆蓋。用戶數量也突破1000萬,占上海常住人口四成以上。那麼這個App究竟有何功能?如何使用?來看下吧~

【便民】350余项便民服务手机就能办理

“隨申辦市民雲”App主頁面

24小時不打烊

App整合社保、醫保、公積金、健康檔案、信用報告、稅單等23項個人數據,堪稱用戶的“個人數據銀行”。

部分辦事窗口不開放了,政務服務卻“24小時不打烊”。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不少上海市民體驗了享受政務服務的“新姿勢”——打開手機,滑動手指,許多辦事項目輕鬆搞定。僅春節7天期間,“隨申辦市民雲”App內各種公共服務的使用量就超380萬人次。

“打開App註冊完畢,想不到我的個人信息已全都進去,不用再去業務窗口,坐在家裡就辦好了。”市民於先生春節期間在親戚推薦下,安裝了“隨申辦”App,足不出戶,便完成了機動車違法繳費辦理。他發現,除了車管業務,連稅務信息、公交到站、出入境證件辦理等信息,都可以“一站辦成”。

打開App,通過市民雲、微信或支付寶賬號,用戶都可以登錄,由於這些賬號都已完成實名認證,用戶的個人信息都能自動接入。登錄後,可以使用“隨申辦”“我”和“社區服務”3個頻道的功能。

“我的社保、公積金去哪裡查?”各類網上服務信息太多,零散的移動端、微信公眾號,服務體驗怎麼優化?“明明我是我,怎麼還要到處證明我是我?”以往,信息哪裡查、服務碎片化的問題常常影響群眾的辦事體驗。在上海推進“一網通辦”工作對各類政務數據匯聚整合的基礎上,“隨申辦”App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些群眾辦事的困擾,讓政務服務實現“掌上辦”“指尖辦”。

在“我”頻道中,App整合了社保、醫保、公積金、健康檔案、信用報告、稅單等23項個人數據,比如,在“養老金/退休金”欄目,可以查看賬單,瞭解繳納/發放金額和累計繳費/發放月數;在“醫保金”欄目,可以實時掌握每月醫保金賬單,有餘額的還可以通過“醫保惠民購”功能利用醫保賬戶餘額購買商業健康保險;通過“公積金”欄目,則可掌握每月公積金繳納記錄,瞭解連續繳納的期限。此外還可以查詢交通違法,以及水、電、煤賬單等信息,堪稱用戶的“個人數據銀行”。各個賬戶的信息都一目瞭然,不僅方便了用戶查閱,而且在信息發生變化時也會主動通知提醒。

“隨申辦”頻道,就是原先App中的“一網通辦”頻道,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面向個人和法人辦事的指南查詢、在線預約、亮證掃碼、進度查詢、服務找茬等5大功能。政務事項涉及交通出行、勞動就業、企業開辦等多個公眾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匯聚了市政府各委辦局包括機動車6年免檢、車管預約、出入境查詢、結婚預約等在內的市民關注度高、使用頻繁的200餘項服務事項,並實現辦事預約全覆蓋。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查到所有辦事指南、輕鬆完成辦事預約、隨時查看辦事狀態。

市民陳度對“隨申辦”提供的便捷服務讚不絕口。“去年有一次要自駕出差,出發前幾天才發現車輛來不及年檢了,就直接在市民雲上完成操作。點完後馬上就能看到每一步進展,連快遞員是誰、從哪裡出發、什麼時候把免檢貼標寄送到我家裡,都顯示得清清楚楚。”趕在出發前,他順利拿到通過“一網通辦”統一物流服務寄送來的新的年檢標誌,貼在擋風玻璃上,順利出發。

“這不是一堆服務的‘超鏈接’,我們希望任何一項服務,你看到了、點下去,就能直接使用,不需要再次認證,甚至不需要再填個人信息。”App開發方、上海市民信箱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兆進表示,“隨申辦市民雲”的目標,不是簡單彙總的“網址導航”,而是“一鍵服務”,實現數據和服務的“通”。

線上線下聯動

對接16個區行政服務中心和220個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匯聚了各區、各街道的服務,實現辦事預約全覆蓋。

在“社區服務”方面,App則拓展了線上線下的聯動,對接16個區行政服務中心和220個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匯聚了各區、各街道的服務,實現辦事預約全覆蓋。用戶只需通過App,就可查詢附近的辦事場所,顯示排隊情況和當前等候時間,或直接進行在線預約,填寫相關信息,當按照預約時間前往線下窗口辦理時,只需驗證身份,此前填寫的信息都無需再重新填寫。“‘隨申辦’有一個特色:橫向到邊,實現事項‘全覆蓋’;縱向到底,對接各區、各街道。”市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App解決了群眾辦事的“最後一公里”難題,也讓社區治理“有抓手、有平臺、有數據”。

每次辦事,都要帶上一大堆證照、材料,不僅繁瑣,還容易遺漏,許多人的皮夾子也常常被各種證件塞得鼓鼓囊囊……這樣的煩惱,也有望在“隨申辦市民雲”的幫助下解決。

“隨申辦市民雲”App創新電子證照服務,目前已上線電子證照17張,包括身份證、出生醫學證明、企業營業執照、駕駛證、行駛證、居民戶口簿、居住證、殘疾人證、醫師執業證書、護士執業證書、申請享受生育保險待遇計劃生育情況證明、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食品經營許可證、結婚證、離婚證、不動產證。在一些窗口應用中,目前已經可以實現紙質證照材料免交。

而在“卡包”中,還納入了社保卡、讀者證、交通卡、駕駛證、行駛證、志願者證、獻血證等證件,其中多類證件已關聯部分用證服務,比如電子讀者證關聯的“市民閱讀”服務,用戶只需點擊讀者證,就可以在市圖書館和各區圖書館借書併線上續借。

“許多地方還停留在僅僅顯示圖片或數字的程度,但上海已真正可以掃碼在窗口辦事,無論是輕應用還是電子亮證,都引領了行業新的服務方式。”王兆進說。

相比於“一網通辦”的網上總門戶,“隨申辦”App的功能有所區別,更側重於便民服務,不僅僅侷限於政務服務,還增加了天氣、公交信息這類強調隨身性、位置性的服務信息,這些信息一般只有使用手機時才會查看,而辦事人通常使用電腦辦理的複雜涉企事項則沒有收錄進來。

政務服務要像“網購”般方便

網購好在哪兒?不外乎方便與貼心。政務服務要像“網購”,聽上去很美,要實現起來卻很不容易。

難在哪裡?首先難在“備貨”,各部門的事項能否全都接入,實現數據共享?其次難在服務,習慣“朝南坐”,能否當好“店小二”,得到五星好評?也難在精準,如何根據用戶習慣,推薦他們喜愛的“商品”?

就像網購的目的是獲得滿意的商品與服務,群眾在享受政務服務時關心的,往往只是辦成一件事,並不在意辦成事涉及哪些部門、需要哪些流程。“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就把事情辦成,是他們所希望的。大數據分析、精準化推送、智能化服務,所要解決的正是提升用戶體驗,讓他們感受到“方便”與“貼心”。

細細琢磨,其實“一網通辦”這四字也頗為用心。兩兩切割是“進一網,能通辦”,逐字拆分,“一”意味著統一門戶,一口辦理,“網”意味著線上線下融合與服務事項全覆蓋,“通”則是辦事的前提,孤立的、分散的數據進行集中、整合,最終體現到結果層面的“辦”。“一網通辦”App“隨申辦市民雲”上線運行,讓我們看到政府部門自我革命的決心。我們期待,這樣的“網購”體驗可以越來越好。

轉自 上海社區公共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