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学习类APP进校园应避免“一刀切”式监管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他带来了

《关于完善学习类APP进校备案工作促进互联网+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学习类APP进校园应避免“一刀切”式监管

图片来源丨中国青年网

朱永新在提案中提到,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要求“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凡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近期,教育部出台规定,明确规定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

在教育部的规定出台后,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层加码,纷纷出台更加严格的管控办法。

朱永新表示,规范化的管理是好的,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会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应用造成影响,也容易导致在线教育合法性受到质疑,引发民营资本的退出,影响教育资源公平利用及均衡发展

为此,朱永新建议:

01

主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事业,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02

完善学习类APP进校备案工作。

取消对学习类APP实施学校和教育局的“双审查”。

借鉴直播平台的管理经验,通过实施平台所在地备案制度,对学习类APP实现实时监管。

备案标准、监管要求和奖惩治理实行全国“一盘棋”,建立全国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治理协同机制,借鉴直播平台相关管理要求,给予警告、停业整顿的处罚,并建立全行业黑名单制度;

03

避免“一刀切”式的监管。

为学习类APP进校备案审查设立必要的过渡期。

在过渡期内,各学习类APP供应商应当自行整改,申请备案等,过渡期间,在未违反《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该允许现有进校APP正常使用

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丨澎湃新闻

小艺看点

1. 学习类APP禁止进校园是否应该进行“一刀切”式监管?

综上三点,可以在To BTo C两个维度看:

To C的APP提供学生多以作业辅助类,题库类,自我学习类产品为主,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替代性相对较高;

To B类APP提供根据教师需求有教学辅助,备课辅助等功能,较为刚需。两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需求对象,使用频次完全不一样。是否进行理应分开看待。

2. 为什么会出台禁令?

根据之前政府的监管及已禁封的App,可以看出,多数知识领域类APP由于变现乏术,从广告、灰产等方向入手层出不穷,严重干扰老师教学备案及学生正常学习秩序。

3. 对于学习类App进入校园应该怎么做?

打造干净纯粹的学习类APP连接师生有望重新进校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