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批3張虛擬銀行牌照發出,阿里騰訊小米這次落後了京東

香港首批3張虛擬銀行牌照發出,阿里騰訊小米這次落後了京東

時隔多月後,香港金管局今日終於公佈首批獲得虛擬銀行牌照的3家企業,分別是:

中銀香港、京東、怡和的合資公司Livi VB Limited;

渣打銀行(香港)、電訊盈科、香港電訊及攜程金融的合資公司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 ;

眾安在線、百仕達集團的合資公司眾安虛擬金融。

並且,牌照即日起生效,預計6至9個月內提供服務。

香港首批3張虛擬銀行牌照發出,阿里騰訊小米這次落後了京東

此前報道稱,香港金融管理局在20份申請中篩選了8家公司發出通知函、做最後盡職審查,入圍候選包括渣打銀行與香港電訊組合、中銀香港與怡和集團組合、財付通、螞蟻金服、我來貸、小米集團與尚乘組合、眾安在線與信銀國際財團以及平安旗下壹賬通。

這也意味著騰訊系財付通、阿里系螞蟻金服和小米等熱門人選都無緣第一批3張虛擬銀行牌照。

虛擬銀行牌照價值幾何

香港虛擬銀行類似內地的互聯網銀行,除了實體辦事處以外,一般不設立實體營業網點,所有業務通過網絡辦理,效率更快,且服務和運營費率更低,主要面向零售客戶和中小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2018年5月31日,香港金管局發佈的《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修訂本中明確指出“虛擬銀行是指主要透過互聯網或其他形式的電子傳送渠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銀行。”、“虛擬銀行一般以零售客戶為服務對象,當中包括中小型企業。”

但這樣的優勢,香港傳統銀行卻似乎並不太感冒,在已知的香港虛擬銀行牌照申請者中,香港傳統銀行只佔到極小的一部分。究其根本原因是,香港傳統金融體系已非常先進完善,而後期進入市場的虛擬銀行能獲得的市場份額有限,並且在成本節約上也同樣有限。

針對香港虛擬銀行,恆生銀行副董事長鄭慧敏便曾表示,不敢說成本一定能便宜多少。而這也代表了一大部分香港傳統銀行的意見。另外,目前香港傳統銀行發展迅速,虛擬銀行所提供的大多數產品,其原有的網上銀行業務也能夠提供。

那為何在這場香港虛擬銀行牌照的爭奪中,金融科技巨頭的熱情尤為高漲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內地銀行牌照、支付牌照相當稀缺,且目前內地金融業正面臨強監管時期;

二是香港虛擬銀行所能開展的業務非常廣,包括存貸款、理財、轉賬匯款、票據、結算、信用證等,對於金融科技企業來說價值更高;

三是香港金融市場非常發達,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如果能拿下銀行牌照,有利於進一步拓展國際金融市場。

文章綜合自:互聯網金融電訊、移動支付網 到wx“新金融城”,查看更多金融乾貨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