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可以“教”出来吗?这里有7个适合爸妈的指导原则

2、3岁的幼儿时期正是关注创造力的好时机,因为这基本是孩子一生中最具想象力的时期了。

但同时,2、3岁,也是孩子开始学习自我控制时期,这会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吗?确实会有一点儿。

不过,爸爸妈妈的目标,就是在培养孩子遵守规则以具备一定的社交技能,以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之间找到平衡。

创造力可以“教”出来吗?这里有7个适合爸妈的指导原则

具体怎么做呢?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指导原则:

一、鼓励主动的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想象力也需要经常锻炼。就像肌肉一样,长期不练,就容易萎缩。

同理,如果孩子长期从事一些被动的活动,比如看电视——总是被动接受别人的形象和想法,而不是主动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肯定是不利的。

相反一些普通的活动,比如朗读、户外散步,就比电视更能发展孩子的创造性。

除此之外,爸爸妈妈们可以经常跟2、3岁的孩子们交谈,提出问题,促使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允许他们自己编一个另外的结局,这都很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要是跟宝宝聊天的时候,实在想不出问什么问题孩子更喜欢,请参考:

创造力可以“教”出来吗?这里有7个适合爸妈的指导原则

二、提供充足的安全的用品

孩子很喜欢探索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玩法。

所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幼儿专用的无毒的手指画颜料、水彩笔、面团,即便宝宝吃到嘴里也不用太担心。

以及易于穿脱的用于扮家家的衣服、帽子,注意保证没有任何可能引起或窒息危险的小部件。

创造力可以“教”出来吗?这里有7个适合爸妈的指导原则

三、让孩子有机会做出选择

只要能保证安全,并且还比较好操作,不妨让孩子自己思考并做出选择。

例如,问问孩子:

是想要从绿色杯子还是蓝色杯子中喝水?

你喜欢穿条纹裤子还是格子裤子?

想坐红色的小板凳还是黄色的小板凳?

虽然这样的选择对于成年人来说微不足道,但这些小小的选择,却让孩子觉得自己能控制自己生活,这简直太令人振奋了。

创造力可以“教”出来吗?这里有7个适合爸妈的指导原则

四、做好“一塌糊涂的准备”

给孩子一个专属的“艺术空间”,让孩子可以自由地进行“艺术实验”(弄脏也不要紧)。

比如,在一面墙上先贴上大塑料布,再贴上画纸;

或是一个妈妈告诉我的独家经验:让孩子拿着颜料在浴室的玻璃门和瓷砖墙上作画,画完了,正好浴室和孩子一起洗……

创造力可以“教”出来吗?这里有7个适合爸妈的指导原则

五、爸妈也参与孩子的创意活动

如果爸爸妈妈也参与到孩子创造性游戏中去,孩子可以发展更广泛的词汇和更灵活的思维技巧。

所以,坐下来和孩子一起画画,编故事,或者和他一起扮家家吧。

创造力可以“教”出来吗?这里有7个适合爸妈的指导原则

六、父母对孩子的创造能力要有合理期待

千万别指望一个2、3岁的小孩子能画出一个规规整整的房子,能讲出一个有开头、有中间、有结尾的非常有逻辑的故事,这样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爸爸妈妈可以期待的是孩子们“想象力的自由飞翔”。比如没有结局的逻辑不通的故事、浓墨重彩的大胆的涂鸦(完全看不懂画的啥)、以及孩子更多的热情。

哪怕孩子只是在纸上画了一个点,也让孩子感觉他创造的东西足够了。

创造力可以“教”出来吗?这里有7个适合爸妈的指导原则

七、不强迫

如果孩子对某种创作不感兴趣,比如孩子不爱画画,那就不需要强迫孩子。

因为即便强迫了,他的注意力也不会放在这上面。

所以,不如换上另一种需要创造力的玩法吧。比如讲个新故事,玩游戏的时候衍生出新规则,扮家家、玩沙子、面团……

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意识到:创造性过程是一种乐趣,是很享受的过程,而不是一件难以忍受的苦差事。

创造力可以“教”出来吗?这里有7个适合爸妈的指导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