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报班越来越多,钱越花越多,结果教育越来越像“养鸡场”。

在中国文化中,妈妈往往过度重视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而忽视了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看不到孩子与生俱来的独立愿望和努力。

大部分人甚至会觉得孩子是在3岁后或者上学后,进入有意吸收阶段时,才会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意志时和独立意志。

但,其实并不是。

我们怎么做才能不扼杀孩子的独立意志?

给孩子报班越来越多,钱越花越多,结果教育越来越像“养鸡场”。

从一个生命诞生起,他们就有一股追求独立的最原始动力,来支持着自己与父母的互动,和对世界的探索。也许刚开始受限于动作、认知等能力,他们不太容易表现出来。可是当这个生命一旦意识到自己强大的力量后,最早的对抗就开始了:"不""不要""这是我的"。他们向所有人宣告:让我自己来!

他们并不是故意和你作对,他们只是受与生俱来自我建构能量的驱使,想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

这就是孩子的独立意志。

给孩子报班越来越多,钱越花越多,结果教育越来越像“养鸡场”。

然而,我们的的教育越来越像"养鸡场"。

"养鸡场"的逻辑是,"小鸡"们自己独立走路的话,会走歪,所以得由大人给他们划定一个活动范围和一个成长路线。这个逻辑,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无处不在,并集中体现在学校和家庭中。如果说这些大学是超大型"养鸡场",那么,我们无数管理过分严格的中学、小学就是中小型"养鸡场",而无数持有这个逻辑的家庭,则是迷你型"养鸡场"。

给孩子报班越来越多,钱越花越多,结果教育越来越像“养鸡场”。

然而,无论"养鸡场"掌控者的目的看似多么好,这个逻辑最终都会导向一个恶果:"培养"出无数缺乏独立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好孩子",以及无数叛逆成性的"坏孩子"。"坏孩子"会令人头疼,而"好孩子"则会令人失望,因为他们势必会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缺乏创造力。因为,创造力的源头是自由意志,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和判断的信任与尊重。如果老有人替他做主,老有人安排他的人生,那其实就是在说,你的感觉是错的,你的判断是不可靠的,一旦一个人失去了对自己感觉和判断的尊重,就不可能拥有丰沛的创造力。

给孩子报班越来越多,钱越花越多,结果教育越来越像“养鸡场”。

我们到底怎么做才能不扼杀孩子的独立意志?

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以直观观察的方法,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分析,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教育法,其中有一个理论「独立成长理论」:

一是,想独立成长,必须生理独立。———独立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二是,想独立成长,必须能够适应环境,拥有发展生命的能力,也就是心理上的独立。———独立是成长的主要目标。

给孩子报班越来越多,钱越花越多,结果教育越来越像“养鸡场”。

我们国家提倡自主和创新,这可以放到每个人的身上来。一个人首先要有自主,然后才有创新。如果我们国家变成了无数"养鸡场"的大集合,那我们未来将面对的就是无数没有自主能力的青年,创新也无从谈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比家长更重要。他的主动探索,比家长的安排和指导更重要。一个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索,才能成为自己,才会拥有强大的独立意志和高度的创造力。只有尊重这一点,一个家庭或一所学校才不会变成"养鸡场"。

啃老30年后饿死家中:多少巨婴正在自我毁灭。谁是啃老"帮凶"

自己的叛逆刚过去,孩子的叛逆来了,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喜欢替孩子出头,为孩子搞定一切的父母。考虑过孩子的存在吗?

在中国做个孩子太难了!李娜的育儿观:不希望孩子受中国式教育

谁在摧毁孩子的真实存在?还会说,我爱你,所以才这样对你。



专栏

育儿心理学

作者:第一心理

30币

315人已购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