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儿子盖一座农场,现在儿子19岁,却没喊过一声“妈”


曹芳是福州闽侯县井下村放星家园农场的创办人,也是一位19岁自闭症患者的母亲。19年来,儿子从未喊过一声“妈”。对大龄自闭症孩子来说,城市其实很危险。他们不知道冲向行驶的车辆很危险,通常也难以控制情绪。为了让孩子的生活安全自在,曹芳费劲心思找遍福州近郊的乡村,最终在井下村盖了这样一座自闭症农场。图中右侧的自闭症孩子叫昊添,是农场的一员,他42岁的单亲父亲3月10日不幸猝死。

“熊大”是曹芳的儿子,今年19岁,体重超过200斤。因为身材壮硕,妈妈给儿子起了“熊大”的绰号。熊大和舅舅曹祥贞最亲近,因为舅舅平时在自闭症农场陪伴他时间最长。曹祥贞说,自闭症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通过引导,尽量提升他们的本体协调能力。

熊大特别粘曹舅,几乎形影不离。农场建立早期,曹芳曾经尝试不建围墙,毕竟农村不像城市,几乎没有带来危险的车辆。曹芳突然意识到这样做并不合适:万一孩子们半夜睡醒了突然跑出去,怎么办?不得已,围墙还是建了起来。


小毅体重超过200斤,是最近来到农场的新成员。晚上,农场的林老师和小毅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小毅看一会儿电视,注意力往往会转移,重新回到自己的精神世界。老师们目前还没摸透小毅的脾性。壮硕的小毅一旦发火,三个男老师合力才能让他平静下来。

每天早晚,农场的孩子们都会进行两次巡山,合计里程约12公里。图为小毅在巡山过程中,抬头感受大自然的气味。乡村生活的农疗,让不少自闭症孩子的脾性比在城市生活时变好很多。曹芳说,儿子熊大刚来农场时天气炎热,每天出去一次就得撕烂一件上衣,看见河就会脱掉衣服跳进去,“乡村的生活让他们不憋闷,现在熊大已经不会再那样聒噪。”

对于刚到农场生活的小毅来说,每天12公里的巡山非常劳累。他体重超过200斤,每次巡山往往落在最后面。林老师手里还得拿一根棍子,驱赶山间可能突然窜出的野生动物。


巡山的时候,两位老师需要看护十几个学生走在山路上。图中的魏老师年后刚到农场任职。一年时间内,已有三位老师辞职。农场处于山村,并非每个老师都能适应乡村相对单调的生活。师资问题,是农场成立以来曹芳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

天黑了,自闭症男孩卓兮站在农场的屋檐下,默默无语。不少自闭症孩子不具有语言能力,一生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终生不会听到自己的孩子喊一句“爸爸妈妈”。某种意义上说,自闭症孩子都是无知的“绑匪”,他们用生命“绑架”了父母的后半生。父母身心因此遭受的折磨,会持续到他们生命的终点。

深夜,自闭症男孩阿迪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晒后转身走回自己的房间。阿迪是农场为数不多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孩子。他还会使用电脑搜索音乐。但他听歌的时候,手里需要一直把玩一副扑克牌,以寻找一种本体的平衡。


曹芳特别感激井下村,是这个村子接纳了她,实现了她给孩子们盖农场的梦想。有村民曾经对村书记说,“孩子们既然来到村庄,就是村子里的人,我们要善待他们。”这句话传开后,让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们分外感动。村子的居民,时不时就来给孩子们送各种好吃的。图:年前快过年的时候,乡邻给农场送来自制的特色粿糕,让孩子们尝尝。

井下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代,也曾接纳来自福州市的200多名知青。如今这个村庄存在空心化的现象,留守居民多为老人。自闭症农场的进驻让村庄得到活力,常年会有十几个家庭的车辆往来于城市和井下村。曹芳希望社会能对自闭症家庭有更多关注,城里人也可以多来井下村,尝一尝村子里的各种绿色有机农产品。

夜晚,昊添在农场的客厅里闲坐,和自己的口巾玩耍。这天是2月2日,距离他父亲的猝死,还有36天。不过,昊添并不能理解死亡,也不明白失去没日没夜跑网约车挣钱的父亲的意义。同时,他不知道奶奶也还在住院。昊添今后如何生存,成为迫在眉睫的又一个大难题。


农场的孩子们正在吃午餐,刚吃完饭的阿迪向曹祥贞撒娇,曹祥贞把自己的饭喂给他一口。老师们的每一次用餐,都是站着吃的,以防随时可能发生的打闹。自闭农场的发展目前面临诸多难题,除了师资不稳定,还有8个孩子排队想进来却没有空间,现在农场的餐厅与厨房空间已经非常逼仄,无法满足14个孩子的用餐需要,亟需扩建。但曹芳对农场的先期投入已接近200万,再也无力承担更多投入。

自闭症日到来,如果你想帮助农场自闭症孩子筹建放星家园二期空间,可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捐助。如不能识别,可将二维码保存到手机相册,打开扫一扫,从相册中选取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该项目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水滴公益”发起募捐,并负责项目的审核、执行及信息反馈。该项目最终解释权归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所有。详情请关注“水滴公益”平台动态。

关于“感光计划”:是2018年7月12日由今日头条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 ,参与项目的公益摄影师,在符合《慈善法》要求的基础上,将通过自己的头条号持续发布反映救助线索的公益图片,为有需要的受助人连接社会募捐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