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蔘知識講堂之二

海參的分類

中國古人根據刺的有無,將海參分為兩類,有刺的稱為“刺參”,無刺的稱為“光參”,人們也叫“光參”為海茄子,這種說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西方,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自然科學的研究投入迅速增加,生物分類系統大多采用了現代生物學的研究成果。

世界上首先科學地命名海參的是林奈。1758年,在第10版《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一書中,林奈將Holothuria這個詞用於某些游泳動物。1767年,他在擴大版本《自然系統》中,把海參也放在Holothuria這個屬內。

1801年,拉馬克把海參命名為Holothuria(廖玉麟, 1997)

隨著航海業和海洋考察的不斷髮展,發現的海參種類逐漸增多,關於海參的研究也不斷增加和深入,這使得海參的分類系統也隨之不斷完善,現有的海參分類系統有6個版本:Theel(1866)的分類系統、Selenka(1867)的分類系統、Semper(1868)的分類系統、Ludwing(1892)的分類系統、Mortensen(1927)的分類系統、Pawson et Fell(1965)的分類系統。

但是目前採用較多的是Pawson et Fell(1965)的分類系統,海參綱下設3亞綱、6目、24科。

如我國常見的刺參,拉丁文學名為Stichopus japonicus,隸屬於棘皮動物門,海參綱,楯手目,刺參科,刺參屬;海地瓜,拉丁文學名為

Acaudina molpadioides,俗稱海茄子,隸屬於棘皮動物門,海參綱,芋參目,尻參科,海地瓜屬;烏爪參,拉丁文學名為Holothuria tubulosa,隸屬於棘皮動物門,海參綱,楯手目,海參科,海參屬;夢貝海參,拉丁文學名為Isostichopus Badionotus,隸屬於棘皮動物門,海參綱,楯手目,刺參科;小有刺海參,Holothuria floridana,隸屬於棘皮動物門,海參綱,楯手目,海參科。

海參分類依據

海參知識講堂之二 | 海參的分類

海參的骨片

目前,海參的分類主要是依據海參的外形和骨片的差異。

海參的口周圍有能伸縮的觸手,其形狀是海參分目的重要依據。廖玉麟(2001)對我國主要食用海參觸手的形狀進行了研究,發現枝形觸手見於枝手目海參;楯形觸手見於楯手目和平足目海參;羽形觸手見於無足目海參;指形觸手見於指手目海參,並且海參觸手的數目常為10,15,20,25 個或 30 個,一般均為5的倍數,但也有12個的。

骨片是位於海參真皮表層的海參內骨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是隨海參胚胎髮育而逐漸完善穩定的重要特徵,形狀、大小隨種類不同而差別很大,是進行海參分類及快速鑑別的最重要依據。李贇等人(2008)對 15 種海參幹品骨片進行形態學觀察,比較了各海參骨片類型及各類骨片的相對比例,認為骨片組成特徵相當穩定,可作為海參快速鑑定的理想指標。

此外,目前鑑定海參的參齡主要也依據骨片。而許多銷售海參的商家為了謀取利益,將個大的海參挑出來高價出售,對消費者宣稱個大的海參參齡長,營養價值更高,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海參的個頭有個體差異,不一定個頭大即參齡大,也不一定參齡大就說明營養價值高,和人參有差異。海參的壽命一般在18~30年左右,可以通過骨片鑑定參齡,而不是依據海參的大小,而海參的營養價值主要與海參酸性粘多糖的含量有關。

海參的分類鑑定方法除了上述形態學方法,還有光譜結構的分析、生物活性物質成分及化學結構分析、分子生物學三種方法。

以上內容摘自《海參的研究》— — 柯亞夫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