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暢談開放,是曇花一現還是大勢所趨?丨開放銀行系列研究

多家银行畅谈开放,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丨开放银行系列研究

起源於英國的的“開放銀行”成為了全球銀行業轉型的一個新方向,浦發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中國銀行也開始探索開放銀行轉型模式。2018年被認為是“開放銀行”元年,許多銀行高管也紛紛表態支持開放銀行,開放銀行到底是曇花一現還是大勢所趨?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億歐金融認為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發展開放銀行的原因和開放銀行的價值。

發展開放銀行原因——內憂外困,亟需破局之道

發展開放銀行的原因可能是驅動銀行聚焦“開放銀行”的重要驅動因素。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銀行業也面臨轉型的壓力。全球金融危機十年後的今天,銀行業重回健康發展軌道,但仍面臨內憂外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銀行業盈利模式面臨轉型挑戰,淨利潤增速有所下滑。當前,利率匯率市場化、多樣化融資渠道發展分流銀行儲蓄和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銀行靠傳統“存貸匯”業務帶動快速增長越來越難。根據中國銀監會官網數據顯示,2018年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1.83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08萬億元,同比增長4.72%,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26個百分點。

多家银行畅谈开放,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丨开放银行系列研究

第二,銀行客戶流失率居高不下,服務水平與客戶需求存在較大差距。據麥肯錫分析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新客戶中平均三分之一開戶後未發生任何業務,一個月內更進一步流失平均15%,六個月後留存率不到一半。除此之外,據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調研顯示,客戶對於銀行性能、功能、操作體驗、應用範圍等滿意度較低,部分用戶特別是年輕用戶正在減少使用銀行服務。

多家银行畅谈开放,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丨开放银行系列研究

第三,金融脫媒加劇。大資管行業快速發展,存款分流對於銀行的客戶存款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同時,銀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也有所弱化。截至2017年底,住戶部門存款餘額65.2萬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比上年末低2.4個百分點。居民資產配置日益多元化,脫媒也呈現加速趨勢。

多家银行畅谈开放,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丨开放银行系列研究

第四,互聯網企業將金融產品嵌入生態挑戰銀行的商業模式。在金融科技浪差下,中國互聯網企業也將金融與場景相結合,誕生了一批獨角獸企業——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騰訊的騰訊金融科技、百度的度小滿金融、京東的京東數科。這些金融新貴將金融與場景無縫銜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對銀行的存貸匯業務造成了巨大沖擊。

開放銀行的價值——改善客戶體驗,提高風險經營能力

開放銀行的價值或許是眾多銀行選擇聚焦開放銀行的主要原因。開放銀行的優點很多,但主要可以總結為兩點:改善客戶體驗和提高風險經營能力。

改善客戶體驗

改善客戶體驗是當前銀行的核心要務之一。正如西班牙對外銀行亞太區首席執行官Gonzalo Torano所說:“我們的銀行業怎麼樣能夠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下來?...我認為一切都是源於這個,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對客戶提供最好的體驗,這是最重要的。”

開放銀行可以建設以銀行為核心的多元生態圈,為銀行提供豐富的場景和海量的數據。由此,銀行可以增加與客戶的觸點,並且可以對客戶進行更精準的分析,進而幫助銀行激活存量客戶,提高獲客能力,獲取新客戶。

提高風險經營能力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的質量壓力不斷增大,不良貸款餘額增速居高不下,不良貸款率一直上升。2018年底,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高達2.03萬億元,不良貸款率也由2013年的1.25%上升至1.83%。

多家银行畅谈开放,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丨开放银行系列研究

建設開放銀行可以幫助銀行更好的經營風險。開放銀行可以實現端到端價值鏈的數據覆蓋,銀行在原有的金融信息基礎上,可以獲得更多維度的海量信息,進而優化風控模型,獲得更精準的風險預測結果。

通過上面對於發展開放銀行的原因和開放銀行價值的分析,再回歸到最初的問題“開放銀行到底是曇花一現還是大勢所趨”,我想已經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了——大勢所趨。

擁抱金融科技,共建開放銀行生態圈丨開放銀行系列研究

開放銀行大勢所趨,生態圈構建正當時丨開放銀行系列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