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定居的朋友是如何解決父母養老問題的?

kobe8334


我們在新加坡跟兒子一起生活在新加坡多年,辦的是長期簽證,來去方便離家近又安全更環境適舒,我看孫子負責洗熨五小組三代人衣物,我老頭子早晚溜我家金毛狗。

做三頓飯採購,打掃衛生,清洗孫子各類吃奶用品,母乳泵抽出來用瓶裝奶油,洗呀刷呀煮呀麻煩著呢。

為保證孫一歲之內能吃上母乳保障嬰兒身體健康,四月份和親家倆口交換班了,他倆來我倆個回國。

我們的宗旨為子孫服務,贍養三個八十幾我們的老人,至於我們養老不需要兒子了,獨生子太累,我們準備好晚年儲備金了,倆個人都好就混,一個人好侍候對方,倆個人都不好花錢找保姆,堅決不進養老院。

年歲太高過了百歲仍沒走,意識清楚下安樂算了倆個人一起,也不行給子孫留下不孝之名,到時再想法,反正是二億人共同面對個思考。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這個問題,確實一直困擾著像我一樣出國定居的人。我一個人身在加拿大溫哥華,爸媽都在國內,歲數也都很大了,身體都不太好,平常小病小災的跟我彙報的時候,都有點小擔心,更別提有什麼大病的時候,自己在這邊急的火燒火燎,也不知道國內的爸媽情況怎麼樣了,只能乾等消息。因為一直在這邊,每年基本上回去一次看望家人,爸媽每次問“什麼時候回來啊?回來給你做好吃的”聽的我都挺難過的,我一個人在國外努力工作,就是希望能把他們也接過來一起生活,不過感覺爸媽不是特別想生活在國外,可能因為太陌生的環境,他們在國內生活了一輩子,老了在國外生活讓他們適應這邊的生活他們好像也挺拒絕的,雖然每次嘴上都說好好好,感覺還是會更喜歡在國內,我自己也很頭疼這個問題。我已經出國差不多10年了,感覺自己跟國內的生活已經嚴重脫軌了,每年回國都會讓我震驚一下,國內發展的迅猛,加拿大的生活太安逸,更適合養老,不太適合奮鬥,這邊本土的人很懶,基本都不怎麼上進,生活的差不多得了,可能由於我出來時間長了,有些也不太適應國內的節奏了,所以讓我回國發展,感覺有些有心無力,再加上思維上的轉變,感覺自己一畢業沒有立刻迴流,現在再回國內發展自己會非常困難,所以就想把爸媽也接過來,但是加拿大如果辦理父母團聚移民,那收入一定要夠一定程度才行,現在的我顯然沒有辦法,所以也在努力當中。不管怎樣,最後是讓父母過來,還是自己回去,都希望能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自己能努力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吧。


溫房網


我在美國定居,獨生子女。媽媽年齡大了70多歲好在身體硬朗,每隔一段時間來住個半年,她超不喜歡美國,講是鄉下地方,出門必開車,自己在家像坐牢,走又走不出去,出門英文也不會。不像她在上海活動豐富,愛上哪上哪。她覺得美國生活辛苦,什麼都要自己動手,笑講我們來這裡勞動改造。明裡暗裡慫恿我們回上海生活。我也是很為難,我有二個小孩要養,上海的外籍生讀書費用超貴,回肯定要換個大房子不補個5,6百萬也不現實。真的不是我不想回,真是沒條件回呀。好歹在美村有個小別野小孩能有撒野的地方,公立學校全9分,除了中飯,課後班基本沒其他費用了。回魔都什麼都是錢呀。我是希望老媽能移民來美,但是她老人家不願意,也只能慢慢幫她洗腦,好在她比較疼二個小的,我只能讓兒子們勸說了。希望能說動她移過來。老天保佑她老人家身體健康,不然我兩邊很難兼顧,走一步算一步吧。


Kelly9326


我在美國定居18年了,唯一的女兒今年也快本科畢業,準備繼續學醫考研究生。

我也是爸爸媽媽的唯一女兒,父母養老問題當然也曾是我的心病,所以10年前和父母商量後經他們同意幫他們辦了綠卡......。這樣他們可以長期生活在美國,畢竟生活在一起後我們生活上可以互相照應,他們都已經75歲左右了,但身體健康硬朗,如偶有小病我們小輩在身邊,可以帶他們看醫生得以及時治療,也免去我們在國外小輩的煩惱......。

另外的好處是國外確實整體生活環境比國內強一些,比如生態環境空氣、水質、食品安全、居住條件、醫療服務.....。所有這些適合老人生活!


kathy94151266


我的情況與你父母相似。獨生女兒在悉尼十幾年了,我不想移居澳洲。我身患多種疾病,經常需要就醫,在澳洲女兒女婿上班會很不便。現在我是讓女兒出一定數量的錢請了一名親戚家的孩子照顧我,將來考慮進一家醫養結合的養老院頤養天年。你要考慮清楚,即便你在國內工作,怎麼可能不工作照顧失能父母呢?所以我們這代老年人應未雨綢繆早做計劃,最後的結局都是進養老院。根據具體經濟狀況選不同層次的罷了。


手機用戶50517402799


朋友,你能在海外呆滿七年,把學業和工作都搞定。真是不容易,恭喜你啊!

我非常支持你留在外面(德國),花個幾年十來年,把自己的事業、家庭理順。

至於父母的養老問題,還沒到山窮水盡的那一天啊,先別發愁吧。

畢竟,你的父母現階段身體還是健康的,他們還是能夠相互照顧的。

再說,國內他們也有兄弟姐妹、也有親朋好友,暫時還是生活充實的。

另外,可以鼓勵他們培養自己的愛好,多出去走走看看,遊山玩水,時間也是不夠用的啊。

我先生的舅舅,兩老都是快八十啦。大女兒在溫哥華,二兒子在芝加哥。兩位老人在北京,買菜做飯逛公園,舅舅玩手機健身啥的,挺好的呀。

我朋友的領導,女兒在法國定居了,找了當地人成家。他們是每年一聚,選一個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兩邊飛過去,在那裡匯合,一起憨皮,完了各自回自己的家,不是挺好?

你就算在國內,只要跟父母沒在一個城市,你也未必能做到天天承歡膝下啊。

我相信,父母都期望孩子過得好。

真到了動不了的時候再說吧。

辦法總比困難多。


雲是鶴家鄉680


如果你的獨生子女出了國,你就要開始考慮老了怎麼辦?想出去,就學開車,學點英文,否則又聾又啞,又沒腿,是無法適應。不想出去,就攢多點錢,把自己送進好的養老院,不要指望兒女回來伺候。當初送兒女出國不就是為他們著想,多一個選擇嗎,既然他們選擇了留下,做父母的就只能讓他們往前走,沒有後悔藥可吃。


白鵝潭晚霞


我現就居住在溫哥華女兒家,媽媽年紀大了,而女兒落地生根回不去了,就只能我過來了。但真的不習慣,語音不通,交通不便,非孩子帶了才能出門,食物更是跟國內無法相比。好想家和朋友們啊。但與其孤零零的一個人,在這裡畢竟還有孩子在身邊。既來之則安之吧。


真水無香mei


父母養老是一個人人都繞不開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大,麻煩就越來越多。我自己去年退休了,小孩在外,只去了四年多,目前沒有條件辦我們出去,再說我也覺得那也不適應,特別是看病,什麼都要預約排隊,時間超長。另外我還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在老家,以前身體好還沒什麼,但去年反覆多次感冒,老人內心上很希望我能回去陪她,但由於我自己的身體也有點狀況,長期陪伴她確實做不到,這時內心的糾結就無以言表了。好在還有其他兄妹,他們會不時去陪伴看望。多年來,我無數次地動員母親來跟我們居住,他總說不習慣,老家住得好,兄妹們也想接她去住,可她那都不願去,這個難題真是無解了。我們現在是既遠離自己的母親,又遠離自己的兒子,對這個養老的問題,內心只有糾結,除了糾結還是糾結,真的無解啊!!


大文171301190


你的父母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城裡人本身就有養老,生活沒必要擔心,生老病死全有國家負擔。農村人就死定了,你在外國發財了就應該儘子女孝敬,如果沒發財那就講究子過吧,因為你是父母養大的,你就應該給你父母養老送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