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要古村,黃永古驛官道終段路廊民居古樸靜美

浙江台州,黃岩,決要古村。

位於台州市黃巖區富山鄉最西邊,毗鄰永嘉縣。富山鄉境內保存部分黃永古驛官道,而決要正是黃岩境內黃永古道的終點,現存部分古道、路廊與古民居。



探村台州黃岩 | 決要古村,黃永古驛官道終段路廊民居古樸靜美


-村景


汽車在通往黃巖區決要村的公路上行進,盤旋在黛青色的山巒之間,一路上,還有嘩嘩作響的溪流作伴。隨著海拔的增高,一邊是翠竹縈繞,一邊是懸崖峭壁。山路曲折漫長,人行其中,如畫中游。黃綠相間的梯田,錯綜起伏的山巒,似乎是亙古不變的風景。


遠遠望去,群山環抱,竹海蔥鬱,一抹青山圍著一片屋宇,決要村就這樣呈現眼前。村前是蜿蜒的公路,村後是連綿的大山,兩條清亮的小溪順著山勢蜿蜒而下,穿村而過,房子大多沿溪而建,這個寧靜的小山村就坐落在山谷之間。




探村台州黃岩 | 決要古村,黃永古驛官道終段路廊民居古樸靜美


-民居木花窗


這裡的村民自古生活簡樸,男耕女織,靠山吃山,民居建造也就地取材,以石築造。沒有雕樑畫棟,沒有氣派臺門,只有褪盡繁華的質樸。石圍牆裡是木結構房子,頂部覆蓋著魚鱗瓦片,偶有古樸的木窗花。石牆上爬滿青藤,房前屋後除了野草翠竹點綴,也有紅豆杉、樟樹、板栗等古樹,得好幾個人才能合抱。溪水潺潺,一路有石臺階、石板路,隔著不遠,還有石矴步,塊塊石矴排列在河床,方便人們行走。

探村台州黃岩 | 決要古村,黃永古驛官道終段路廊民居古樸靜美



-石矴橋


依山傍水的老房子,頗具滄桑古意。徜徉在決要村,忽而臨水,忽而過溪,忽而轉折於青磚土牆之間。牆面還留有不同時期的各類標語,歲月的留痕,恍如在這裡凝固。


大門往往都那樣隨意敞開著,屋前陽光瀉下一地的金黃,屋前的桂樹開著花。老母雞咯咯地炫耀個不停,主人在屋前屋後忙碌著。光線投在褐色的木板牆上,屋簷下沉默的老人,安詳地坐在竹椅上。一份寧靜,一份安然,悄然彌散於這深山古村之間。

探村台州黃岩 | 決要古村,黃永古驛官道終段路廊民居古樸靜美




據《決要陳氏宗譜》記載,乾隆年間,決要村就已形成。在北宋年間,他們的始祖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到此地,但後來不知因何緣由,陳姓人在這一帶突然消失了。到了元朝,移居仙居的八世祖陳月樓舉家遷回,才逐漸繁盛起來的。現村裡有三百多戶人家,其中兩百多戶姓陳。


關於村名的來源,村裡的老人有自己的說法,這與黃岩、永嘉兩縣爭要有關。從馬安山向西,大約有十幾個村莊的水都流向永嘉,原先都屬於永嘉。據說在今天馬安山嶺頭莊永靈廟內,還有一隻香爐,上面鑄有“永嘉五十都”字樣。


民國時期,黃岩的經濟比較發達,附近的寧溪、烏巖、小坑、溪頭都有集市口,便於山區群眾定期進行畜牧農副產品交流和貿易,而永嘉各地都沒有集市口。因此,馬安山以西的十幾個村莊的百姓,強烈要求把本村劃到黃岩縣。後經省裡一位官員的調解,終於將這十幾個村莊,劃歸黃岩縣管。“決要”意為決心要在這個地方。在當地方言裡,“決要”發音同“決好”,也是後來兩地矛盾化解後的見證。




探村台州黃岩 | 決要古村,黃永古驛官道終段路廊民居古樸靜美


-潘氏宗祠


村裡還留存陳家和潘家兩座宗祠。陳家祠堂被改建成村裡的文化俱樂部,但裡面還掛著不少先人的照片。祠堂門口有一溜的石柱礎,被人坐得異常光滑,這些柱礎是原來宗祠留下的。潘家祠堂則在村邊的山坡上,還留著以前的木門。村裡還有一個關帝廟,一個觀音廟。廟宇都是近年重建的,只有關帝廟裡的三棵古樹,高大挺拔,高聳入雲,沉默著守護著這個小山村。


決要村位於黃岩、永嘉兩縣的交界,自然也是交通要地。黃永橋邊不遠處,便是沿巖路廊,那是黃岩境內黃永古驛官道的終點。路廊前還有黃岩永嘉的分界碑。黃永古驛官道始於明清之際,沿山形由東向西,從寧溪鎮王家店起點經富山鄉境內的半嶺堂、半山村、鞍山村、北山村,到達決要村,沿巖路廊入永嘉縣張溪鄉,是古代黃岩西部通往永嘉的重要交通樞紐。現存黃永古道,沿途保存路廊四處,石樑橋一座,全長約15公里。


古道上在過去是相當熱鬧的,傳遞文書的,販賣貨物的,趕考求學的,無所不有。當然,從古道走過的最龐大的隊伍,恐怕是擔私鹽的和摜樹的。


不外乎人是最廉價勞動力,也沒有別的法子,窮人只好結伴出門冒險賺錢,擔私鹽和摜樹在民國年間都是有風險的。鹽是生活必需品,官鹽壟斷,私鹽價廉物美,卻被官方禁止。而擔私鹽有錢,也要被強盜記掛。所以,那時候,挑私鹽最怕遇到的就是鹽兵和強盜。



探村台州黃岩 | 決要古村,黃永古驛官道終段路廊民居古樸靜美


-沿巖路廊


古老的驛道和驛站,坍塌在歷史風雨中,現存的路廊也已殘敗荒廢,但大多還供奉著一尊佛像,是路廊神泗州大聖。村人大多說他是玉帝的侄子,因為犯錯才被貶去管路廊。


石頭鋪就的山路,一頭連著大山,一頭通往山外。而今走在古道,塊石路面上雜草叢生,清寂無人,只有風吹樹葉的唰唰聲,鋪天蓋地的綠意,從四面八方襲來,偶有小鳥飛過頭頂,受驚的無名小動物,匆匆地鑽進路邊的草叢裡。


古道荒僻,路廊寂寞。古道上的那個集美麗、神秘、貧窮、倔強的小山村,依然蟄伏在蒼莽的大山深處,不動聲色地演繹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更多全國縣市古村古鎮關注微信號,請搜微信號:gucun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