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身份人员如何调入行政单位?能否成为公务员呢?

蓝色火焰依然燃烧


参公人员可以通过调任、遴选的方式调到行政机关转公务员

参公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其人事管理不像其他事业单位那样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公务员法》,即参照公务员管理,入职时需进行公务员备案登记。因此,参公人员除了编制与公务员不一样,其它方面如录用、晋升、考核、离退休等都与公务员无异。

新公务员法在第七十条规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此规定意味着,参公人员调入行政机关在政策上并没有障碍,只要通过调任的方式进入行政机关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即可置换为行政编制。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遴选的方式,进入行政机关,遴选没有实职限制。部分省市甚至放开了参公到行政的交流渠道,局部允许参公人员和公务员自由流动。

本轮机构改革,行政类事业单位将全部取消。事业单位没有行政职能,就失去了参公的依据,参公人员就面临着分流和调整。除部分随职能划转被调整到行政机关外(编制性质大多不变,极少数或被置换为公务员),其余人员全部分流到事业单位安置,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直至退休编制核销。

以后在体制内,只有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种,不再有参公的说法。


我是小公,专注体制问题解答,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可以关注我,私信交流


80后小公


从目前开始至2020年,在全国开展机构改革。到2019年3月底,将完成市、县两级的党政机构改革任务,即所有新设部门和合并、划转职能都必须到位,工作正常开展。这是中央的统一规定。

你既然是参公身份,说明你现在在行政类事业单位工作,也属于本次机构改革的重点单位。

由于本次机构改革实行机构和编制限额管理,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职能划转,只是职能划转,除极少部分人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随职能划转过渡为公务员外,其余大部分人基本上保留到改制后的本单位或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安置,不可能全部随职能划转置换为公务员。


水波不兴3291



参公身份人员调入行政机关,转为国家公务员是可以、可行的,只要是工作需要,由组织办理。

一、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多是具有行政职能、行政执法、委托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原来都是党政机关工作部门,经历多次的机构改革,因为压缩党政机关机构限额、缩减行编制,不得不退出党政机关序列,成为使用事业编制而仍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

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完全按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习称参公人员。

参公人员在2006年,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时,同国家公务员同样进行登记备案,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等,除使用事业编制外,同国家公务员木有任何区别,当然可以调入行政机关,转为国家公务员。



三、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在新一轮深化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将予以消化,不再保留。

(一)部分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按照行政职能转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转为国家公务员;这样的话,势必增加行政编制,在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的形势下,只能是少量确有必要的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实行这个方式。

(二)多数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划归党政机关,恢复事业单位本质,工作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处理,原工作人员保留参公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新增工作人员实行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等。

(三)行政执法事业单位,予以保留,改变各部门分别执法,组建综合执法机构。




z山海


参公身份人员和公务员是可以相互交流调动的,没有任何限制。

大家知道,按照编制性质和人员身份,单位可以划分为行政单位、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除了工勤编制以外,行政单位人员就是公务员,参公单位人员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就是事业身份人员。

在参公单位及人员的认识上,人们总是存在误区,感觉参公单位是参公事业单位,那么参公人员就是事业身份人员。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没有认清参公单位的本质。

实际上,参公管理人员和事业身份人员毫无关系,而和行政人员,也就是和公务员是可以随便交流任职的,没有任何限制。比如说,参公人员可以调入行政单位,公务员也可以调入参公单位,并且,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相互调到后,人员身份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但是,如果参公人员调入事业单位的话,身份就会变成事业身份,而失去了参公身份,同时,事业身份人员是不可能调入参公单位的,除非通过考录或调任。

也就是说,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相互调动交流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参公人员到公务员单位后身份也不用改变,不用重新进行公务员登记。具体事例可以参照中央机关遴选,参公单位遴选到公务员单位后,也不用重新进行公务员登记。


中省直遴选


所有调动都必须接收单位同意接收,不管是公务员,还是参公,当然如果是事业单位调入行政单位成为公务员,就必须通过考核,才能调入,解决公务员身份是必须的。参公人员只要接收单位同意是可以顺利调入并成为公务员的。

首先明确定义,所谓参公即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其次来说调动的事

公务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但绝大部分参公(另有极少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众团体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使用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制,普通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在编人员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事业编制在编人员需经过考试才能调入参公单位和党政机关,而公务员和通过考录的参公人员是可以相互调动的。
除了编制不同,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等等,包括退休,包括交流调动等待遇是一样的。

最后,要明确调动要分析利弊,因人而异。常言说“人挪活,树挪死”说的就是人的调动的事,如果在一个单位确实无望,而又有诸如行政单位想调动自己的话,那当然是好事了,关键是有没有做好思想和素质上的准备,千万不要仓促领命,在当前社会下,德不配位,能不适岗是很痛苦的事,工作也干不好的,不过也可以通过到岗位后勤奋努力获得空间。加油!


草根说说


公务员那些事,带您了解公务员这一职业!

您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参公身份人员是可以调入行政单位的,可以成为公务员!

参公人员调入行政单位是有条件限制的,各地区的限制条件可能略有不同,以辽宁为例,在《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辽组通字2011年45号)中第七条中规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经批准登记的工作人员中符合下列条件,在规定编制和职数限额内,可以按照公务员转任的方式,根据工作需要,交流到实行公务员法的机关任职,一是在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时,已经办理过度手续的人员;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工作人员;三是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考试录用并试用期(服务期)满的人员;四是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录用并达到工作年限要求的选调生;五是按照国家军转安置有关规定接受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六是由机关公务员调入到现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

也就是说只要接收单位有空编和职数,原单位也同意放人,就可以通过转任的方式调入行政单位。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遴选、选调和提拔的方式调入行政单位,成为公务员。


公务员那些事


公务员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并依法进行了公务员登记的工作人员。

参公人员是指在党委、人大或政协机关工作而明确其身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通常填写有人社部门、组织部门统一制作的“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登记表”)。

这两类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因工作需要交流、调动岗位。如副市长提升进市委常委到宣传部任部长、乡镇长升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到县直机关任县政府组成部门局长等;人大、政协、妇联、团委的参公人员提拔、交流到政府机关的也不少。这些都是公务员和参公人员之间的互相调动、交流,通常情况下也只办理组织关系、调令等,并不存在要办理什么“参公转公务员”一类的手续。可以理解为:参公=公务员。

要注意的是:参公机关的工勤人员、事业编制人员(非参公)是不能调入公务员岗位获得公务员身份的。反之亦然!


公考第一号


《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工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了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因此,参公身份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除了编制不一样,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都是和公务员一样的。

参工管理单位与公务员单位的人员是可以互相流动的,只有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的单位双方的同意,一个愿意放一个愿意收就可以。

另外2019年可能既将取消,这是因为党政机构正执改革中,为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同时又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使得行政类事业单位进行统筹推进,对党政机关部门设置进行统一规范。

主要各级党政机构改革,市县部分事业单位将改革为行政单位,政府直属事业机构…,部分参公人员编随事走,人随事走置换为行政编制,转换为公务员,机构改革所造成的混编混岗问题限期于2020年10月底整改全部到位。

谢谢推荐


用户名Mavis


“参公”全称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是政治体制下一种比较特殊的身份,属于事业编制,与公务员相比除使用编制不同外,全部按照《公务员法》执行管理。

“参公人员”通过公务员招考、正式录用登记为“参公人员”后,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行政机关有空余编制接收可以转变为行政编制,身份由事业编制转变为行政编制,原职务职级一般不变。


祚珩


首先要了解事业单位的编制有哪几种?总共分为四类:参公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工人、临时工、政府雇员。题主是参公事业编。针对题主的问题部分参公事业编有极大转公务员编制的可能,可以说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啦!但是还是要看你所在省份的政策。

参公编制人员成为公务员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你在的机构转成公务员机构。

二、个人调动到公务员机构里面,这个需要政策支持和接收单位的同意。

三、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公务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