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会因为黄河的泥沙被填满吗?原因是什么?

行天山


渤海会不会被填满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从历史上来看,自从黄河于1855年改道后,通过携带大量的泥沙如海,使得黄河入海口的陆地面积不断扩张,形成了约6000平方公里的陆地,渤海湾的“老虎”嘴巴正是这样形成的。

1855年的中国地图现在的地图,对比很明显吧。

这个造陆运动的确速度很快,据数据显示,黄河每年会携带16亿吨泥沙入海,如果按照这一速度,不考虑其它因素,那么两百到三百年,莱州湾就可能被填满。而且从渤海的平均深度(不足20米)来看,填满渤海湾似乎是很轻松的事情,况且,在渤海湾入海的不光是黄河。

有人预测的渤海湾被填埋的年限。然而,除了泥沙的因素,渤海湾能否被填满,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海平面的升降,如上的计算都是放在一个很短的历史区间内的,但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地球的气候会经历寒暑的周期,当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那么不但渤海湾填不满,渤海的面积还会扩大。

渤海湾黄河入海口。

其次,因为地壳的运动,渤海的海底一直都在沉降,但沉降的速率并不高,这也是黄河能够在百余年间能够造出6000平方公里土地的原因。如果保持现在的沉降速率,那黄河的胜面还是挺大的。

还有,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会让黄河所携带的入海尼沙量不断减少。

最后,还有渤海湾洋流的问题,这些洋流会将部分泥沙带到渤海湾以外的黄海中。

所以,综合以上种种考虑,黄河想把渤海湾填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本姑娘!


科学重口味


我回答关于黄河的问题比较多,这个问题我也来讨论一下,我的观点是黄河的泥沙很难把渤海填满,下面说说理由。

黄河泥沙近年来已不是想象的那样多了

很多答主都提到了黄河年输沙量16亿吨这个数字,因为这个数字是渤海湾填满最大贡献者,但很多人就脑补为每年黄河输入渤海泥沙16亿吨,是大错特错的。

这16亿吨是黄河整个流域多年的年平均输沙量,它大概有四分之一,4亿吨淤积在河道;约二分之一,8亿吨淤积在河口和渤海浅海处;剩下大概4亿吨会随洋流悬浮在海洋之上,具体会飘到哪呢?黄河入海悬浮泥沙受渤海潮致余流影响,朝辽东湾西侧海岸扩散,这大概给渤海湾,渤海中央海盆,辽东湾带来每年1到0.1毫米沉积。

注意,上述是按过去1956年-2000年的年平均值讨论的。但根据最新的数据,2017年,黄河最后一个水文站利津输沙量为0.077亿吨,相对1956年-2000年的均值7.945亿吨减少了99%,是不是很惊奇?这也从侧面说明近年来黄河是在变清。

为什么黄河的泥沙减少呢?因为黄河中游泥沙供应得到控制,大幅在减少,比如龙门,汾河河津,渭河华县,北洛河这四个加起来输沙1.595,比历史均值12.52亿吨减少87.5%。


华北平原在沉降,渤海也在沉降

一般地质学家认为黄河的形成不仅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关,还与华北平原沉降有关。黄河的河道也是受着华北平原拗陷沉降区影响,例如开封,虽然已经几个曾经辉煌的城市在黄河淤积之下了,但还是从开封经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开封处于一个沉降的拗陷。下图为黄河下游地质构造地格局,未来黄河会不会改道到裂谷的拗陷区,避开鲁中台隆的高地,然后再坚持百年淤积泥沙呢?这是可以想象的!

渤海也在沉降,据研究,渤海地区每百万年有几米到几十米沉降,还有几百米异常沉降区,而黄河过去带来每年1到0.1毫米沉积,随着泥沙减少,未来能保持这样沉积速度是要打问号的。

海平面上升,还得靠黄河的泥沙来抵抗

海平面上升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而海洋的侵蚀是非常厉害,缺少泥沙补充的海岸,往往受侵蚀是非常明显。我举个例子来感受一下,下面是1989年-2009年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变化,1989-1995年黄河入海口像一个鱼嘴一样往海洋

伸展,1999年,入海泥沙开始从北流入,鱼嘴开始受侵蚀,而北面陆地发展。

还有更明显的例子是苏北的海岸,由于黄河改道,缺少泥沙补充,海岸线已出现侵蚀后退了。

所以随着海平面上升,未来渤海沿岸说不定还要黄河的泥沙来守护呢。



昆仑还东国


渤海是否会被黄河的泥沙填满,我们简单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黄河每年向渤海口疏松16亿吨泥沙,约合6.4亿立方米,即0.64立方公里。

渤海的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深度约25米,所以总体积大概是2250立方公里。

如果黄河要把渤海填满,则理论上需要2250÷0.64=3515年。



也就是说,按照黄河的泥沙输送量,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渤海会在3515年的时间内被泥沙填满!

但是有人不禁要问,我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这么多年也没见渤海被填满啊!

确实是这样,渤海历史上从来没有被黄河填满过,因为黄河的泥沙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而且洋流作用也会带走一部分泥沙到黄海和太平洋。另外,这两个还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渤海每年都在沉降,而历史上渤海根本就是陆地,当时的恐龙还在渤海陆地上驰骋呢!因为下沉速度大于黄河的泥沙堆积速度抢,所以渤海逐渐从陆地演变成湖泊再变成海洋。



虽然现在渤海的下沉速度有所减缓,小于黄河泥沙堆积速度,但是全球海平面却在逐渐升高,这也导致渤海根本不会被泥沙淹没。而且就算渤海被淹没,也要等到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后,这期间渤海下沉速度会不会增加,黄河治沙效果怎样,还不好说。所以总的来说,渤海短时期被根本无需担心被泥沙填满。


科学探秘频道


但是因为这个近年来各级政府有针对中上游这个植树造林绿化,黄河下游的省市引黄灌溉,有许多的支流来沉积泥沙,还会定期的清淤。

所以说黄河水中的泥沙不会将渤海湾填满的,不用有太多的担忧!





农村兔巴哥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长度约为5464千米,在国内仅次于长江(约6300千米),而在世界上则排名第五位,排在尼罗河(约6670千米,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亚马逊河(约6400千米,流经南美洲北部热带雨林地区)、长江(自西向东流经中国14个省级行政区划)、密西西比河(约3767千米,北美第一大河流)之后。

而渤海则是中国最大的内海,平均水深约18米,海域面积约为7.73万平方千米,如果做一个对比的话相当于只比重庆的总面积(8.23万平方千米)小5000平方千米,约为四川省总面积的16.1%。环渤海由北向南按“逆时针”方向主要有辽河、滦河、海河和黄河等水系汇入,净流总量约为888亿立方米,其中黄河的径流量约为574亿立方米,约占65%。

众所周知,黄河流经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较弱的黄土高原,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每年都给黄河带来十几亿的泥沙(据测算约为16亿吨),因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自古就有“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等描述黄河多泥沙的文字记载,民间更是有“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

那么这么多的泥沙去了哪里呢?会不会填平渤海呢?这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沉积作用,由于泥沙的密度比水大,在重力作用下泥沙逐渐沉积,而且随着下游地势的放缓沉积速度也会加快;


2、沿途水库的拦截作用,特别是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其减淤、防洪、防凌的效果凸显,而且设计的75.5亿立方米的拦沙库14年间也仅淤积了32亿立方米;

3、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沿途各地河沙的需求增加,大量的优质河沙被人工搬运“支援”建设了。

4、渤海海水不断的在与黄海之间的水体进行交换,会带走一部分泥沙,而且渤海区域地壳在不断的下沉。

而且黄河每年输送的泥沙对于渤海的“容积”真是微乎其微,通过计算渤海的体积约为7.73*1000000*18=1.3914E+12立方米,而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泥沙达16亿吨,根据泥沙的湿密度为1.6~1.7吨/立方米,其体积约为16亿/1.7=9.5亿立方米,假如所有的泥沙全部输往渤海内,需要约1478.3625年才能填满。然而千万年来,渤海始终未被填满,况且咱还有“天鲲号”这个王牌。

虽然黄河的水浑浊,但她却滋润了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浑浊的黄河水还给鱼类带来丰富的有机质,那些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营养丰富黄河大鲤鱼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看完这些,你还觉得有必要派“天鲲号”去黄河挖沙吗?

本文为原创内容,严禁抄袭,转发和关注才是真爱!


地理那些事


认真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黄河的造陆能力使得我们的国土每年都会增加,但是渤海属于自家内海,完全没有海洋归属权的纷争,属实没有造陆的必要,当前渤海带给周边城市的利好以及资源完全不是陆地能够比拟的。另外,黄河泥沙制造的陆地,当前基本只是湿地地貌的存在,并不是像大家认为的南沙围礁造岛那样。不过担心虽然不是多余的,但是从理论上来看渤海基本不会被黄河泥沙填满,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广为人知的海洋暗流排挤作用,会将泥沙回旋带到太平洋,只是渤海湾的底部泥沙层会提高,响应会让渤海湾水变得更浅,沿线城市的港口可能会有泥沙淤积,导致航道通行方面的障碍,经常性的要疏通港口淤积物。

这里说一下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黄河入海口的地理位置,东营黄河入海口处在渤海湾的西南部,如果放任黄河泥沙进入渤海湾,也不可能北上到达河北黄骅以北,最先淤积的肯定是莱州湾,也就是东营、潍坊、烟台的龙口、蓬莱一带,这里淤积完毕以后就会从蓬莱长岛地区继续进入太平洋,北部影响不大。以长岛为界限,过了长岛的大钦岛往北还有出海口,北部的渤海湾城市完全可以走此通道。当然,黄河治沙的措施一直在实施,而且近些年黄河经常断流,未来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治理完毕以后,就不用担心渤海淤积的问题了,毕竟不会放任黄土高原的沙化问题不管不顾,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就是很好地案例,只要认真加以治理,黄河下游河道也有可能真的利用起来,实现下游通航,改变现在地上河的现状。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学习。


地理有意思


防止渤海被填满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引黄出海口到黄海。黄海海域宽广,黄河可以把带来的泥沙淤积于黄海边。增添沿海土地靣积不用怕填满之慮!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严重的产生根源。整个北边塞地,长城沿线黄土高原沙漠;黄河流域两岸多植防护林体系。绝不许再开垦农田耕地。黄河两岸纵深几十公里封闭强制实施绿化工程。严控水土再续流失。历史上黄土高原黄河两岸森林覆盖率很好,由于地处边塞兵家战争之地,历代皇朝又多号召屯兵开垦就地解决軍糧草问题。千多年来开垦破坏过度,导致出现荒漠化。气候变干燥。一下大雨极易引发大水泥沙冲入河道中淤堵,成水災泛滥千里失收。黄河変成災难之河!根治黄河在今天我们这代完全可以实现。使黄河及华北地区河流重返山绿水清,恢复良好生态环境。一一黄河清則中华兴!


刘衍泰


渤海是否能填满取决于黄河泥沙含量,还取决于黄河改道情况,主要是这两个因素。如果中游河段,水土保持或治理的好,泥沙含量低,恐怕这个问题是伪命题,这里没有讨论的必要了。还有河流因泥沙较多,入海口改道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价值。为此放在这里讨论,主要还是黄河泥沙,泥沙,泥沙……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一碗水,半碗泥”,“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根据近代实测资料分析,进入黄河干流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黄河沙量之多,含沙量之大,为世界大江大河之冠。黄河流域大约70%的面积为黄土高原。它是造就泥沙的根源。看下图

黄河河口镇至潼关河段水量占全河水量35%,泥沙量占89%(图中红色部分),而这一段恰好穿过黄土高原。而河口以上的河段水量占54%,泥沙量才占9%,从这些数据来看,黄河水文特征是水沙异源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黄河的泥沙还是很好治理,水量小泥沙多,可以修建防泥沙工程,如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等治理方式。

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分水岭防护林,本月12日,美国航天局NASA在推特发布一则消息,称世界因为中国和印度变得更绿了,绿叶面积增加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和印度,中国的绿叶增加率超过10%,印度的绿叶增加率超过6%,而世界平均水平仅为2.3%。而这里绿叶面积多指黄土高原的库布齐、毛乌素沙漠的贡献。如下图

千年浑浊的黄河水,近几年居然变清了,预示着我们对黄河泥沙得到初步治理 ,已见成效。如果泥沙少了,渤海还能被填满吗?

历史上因洪水得不到控制,泥沙泛滥,黄河夺淮入黄海,这对于渤海来说,填满渤海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今天渤海的存在,多得历史上黄河改道,(这里不要拍砖,黄河改道给人类会带来深重灾难)如果历史上河道没有变迁,泥沙含量又这么高,那么渤海二三百年也就淤满了,渤海早就消失了。


我们还可以人为控制改道,主要原因是黄河长期没有洪水泛滥,土壤盐渍化,长期抽取地下水,出现地下漏斗。我们可以通过”灌溉“方式,使河道发生改变,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又对河流泥沙进行治理。这样也能减轻泥沙沉积渤海。

此外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如地壳下沉、洋流变化 ,海平面上升等,这些因素毕竟很微弱,这里不在讨论。


地理纵横


渤海会被河流带来的泥沙填满吗?这个问题其实在以前的初中课本都有答案的,不会。

虽然黄河还有海河、辽河等每年都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渤海,但渤海海底是沉降区,沉降速度刚好与堆积速度相等,也就是说河流堆积多厚,海底就沉降多深,所以渤海在有人类记载的历史中形状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另外随着人们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入海泥沙的增速还会减少,如果没有大的地壳运动,渤海的形状将继续保持。但局部形状还是会变化的,如黄河三角洲会一直向海延伸。



秦三之地928


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绝对不会让黄河的泥沙把渤海湾填满!

根治黄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根治黄河:第一是渠化渤海湾和黄河流域!

第二是在中上游绿化梯田化拦截水土,把全部水资源调往北部建设成耕地面积!

第三是把大西线南水北调扩大到每年一千两百亿立方米,把其中的四百亿立方米清水从渭河进入黄河冲刷渠化后的黄河下游泥沙!

第四在渤海海峡筑坝建设大型船闸,把渤海湾建设成内陆淡水湖,一是防地震在坝上建设成高速铁路和公路!二是把每年节约下来的上千亿方淡水资源支援内蒙古,把内蒙古变成绿水青山!

第五是恢复渤海湾到西安的航运!

第六是把三峡工程每年拦截下来的上千亿方洪水从巫山大宁河连通丹江口水库调往华北取代中线和东线,降低调水成本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