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能顛覆什麼?有哪些機遇?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月31日,以“IT新未來:5G與人工智能”為主題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在深圳五洲賓館正式開幕,5G成為此次峰會的熱門關鍵詞,對於5G時代的到來能對經濟格局、產業格局以及社會產生哪些影響,這其中又有哪些投資機遇,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等都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那麼作為改革開放與創新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廣東省又是如何佈局?

廣州、深圳成為全國首批5G網絡實驗城市 ▲▲▲

廣東省副省長張虎出席了今日的IT領袖峰會,開幕致辭中,張虎表示,近年來,廣東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2018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約25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2.65%,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國第一,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及相關產業規模均居全國前列,廣州、深圳成為全國首批5G網絡實驗城市。

張虎指出,華為已經發布了全球首個基於服務化架構的5G核心網樣機,並完成了全球首次5G通話測試。

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長陳如桂表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已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近年來以IT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產業引領深圳科技創新,推動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去年,深圳本地區生產總值2.42萬億元,增長7.6%,全口徑財政收入9102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4.2%,位居全球城市前列,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是深圳重要的支柱產業,去年產業規模達2.1萬億元,增長14%,規模佔全國1/6,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佔深圳市GDP比重近1/4。

馬化騰:5G和AI雙核驅動產業互聯網進入“快車道” ▲▲▲

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表示,騰訊於去年9月30日宣佈啟動新一輪架構重組和戰略升級,提出‘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其中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主要承擔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探索。

目前中國擁有超過八億網民,98%的網民使用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用戶接近六億,騰訊一直專注做連接,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和服務,讓萬物互聯成為產業互聯網的基礎。中國傳統產業需要充分藉助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領先優勢和創新能力,打通消費端與供給端的有效連接。

馬化騰認為,在5G與AI“雙核驅動”下,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門檻會不斷降低,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進入“快車道”,甚至可以把5G網絡看做一把鑰匙,幫助解鎖原先難以數字化的現實場景,讓數字技術以更小的顆粒度重塑現實世界。

比如在醫療領域,遠程診斷、手術往往受限於網絡帶寬和時延。未來,偏遠地區的患者,就可以通過5G網絡,更便捷地獲得遠方專家的幫助。包括急救車在開往醫院的途中,就可以利用5G網絡,將患者手術之前的準備工作與醫院進行遠程同步,實現急救車與手術室的無縫連接。

其次,藉助產業互聯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將從傳統產業自己“單腳跳”,變為與互聯網協作的“雙腿跑”。在新一輪全球科技與產業革命面前,各國都在尋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即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領先優勢和創新能力,打通消費端與供給端的有效連接(即C2B),幫助整個供應鏈更新迭代,能夠對C端用戶的需求變動,做出靈敏而精準的反應,這也正是目前騰訊和合作夥伴一起探索的方向。

第三,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正在融合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科技創新與網絡安全是這個共同體的兩大基石。今天網絡實現了互聯互通,帶來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同時,也會產生新的安全問題。這是過去傳統產業沒有面對過的挑戰,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公司的經驗和能力。

產業互聯網的另一塊基石是科技創新。如果長期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領域缺席,各種應用創新,就可能像沙漠裡蓋起的高樓,隨時有倒塌的危險。騰訊正在加大科研投入,目前已經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量子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等多個團隊進行前沿領域的探索,並希望與高校、科研機構攜手,特別是在大灣區探索產學研的創新生態。

李小加:5G時代打通數據交易定價體系,讓數據最終走向產品化形成收益 ▲▲▲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談到了5G下,數據和資本兩個“王老五”的遠與近。

李小加認為今天的數據經濟,今天的AI還不能夠真正完全吸引到足夠的資本,資本似乎距離數據很近但又很遠。

李小加解釋到,之所以說數據和資本很近,是因為這條鏈條已經看清楚了,特別是在大健康領域裡面,最核心的就是以數據為基礎,醫院的數據、病人的數據、生理特徵的數據、基因的數據,每個人的數據又對另外一個人有更大的用處。因此,在精確診斷、精確醫療上面,數據和資本已經走得非常近了。

但李小加也表示,目前資本和數據似乎距離還是很遠,儘管有海量的數據,但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這些數據仍然是孤島的數據。數據和大宗商品最大的區別在於,大宗商品是一次性消耗,而數據則可以多次使用、反覆使用、同時使用。數據越多越值錢,越共享越值錢,越多樣越值錢,但是目前數據孤島成群,絕大部分的數據還是處於被閒置狀態。

至於數據孤島成群的原因,李小加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很多工作沒有做,包括確權、標準、定價、存證、信用體系。這些數據到底是誰的?數據到底能不能賣,是賣所有權,還是賣使用權,是分享所有權,還是分享使用權?標準是如何制定的?定價體系互相是怎麼做的?數據追溯怎麼辦,特別是溯源、分潤和收益分配,只有這些規則確定了,打通了,才能讓數據真正能夠實現從被閒置的大宗商品,到像礦山的礦石一樣最終走向產品形成收益。

李小加認為,5G時代會出現新的交易所,交易所不僅僅決定資本的體系,還需要組織下層鏈條的體系。和國外相比,早期國內的資本市場是後發之勢,但在數據和資本的博弈中,中國已經走在前列。立法規則監管是在市場之後,讓數據和資本更近的工作需要靠技術去完成,譬如加密的環節,明確賣的不是裸數據,而是數據使用權,並且需要在加密狀態下進行買賣。

最後,李小加表示,1G在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幾百年,而5G實現可能只需要5年,“沒有一個人能獨立把這件事做成,一定要所有人都參與,市場先行,共同組織業界把事情做成。”他總結,重塑5G時代的資本市場,需要讓資本和數據“早見面、早相愛、早結合、早發展”。

餘承東:5G時代收費模式應該重新梳理 ▲▲▲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圓桌論壇上表示,5G到來之前,所有的通信主要是連接人的,而5G時代到來,最大的顛覆則是5G可以連接萬物。

另一個5G帶來的變化則是帶寬能力有10倍以上的提升,AR/VR、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需要更大的帶寬能力,需要分辨率更高,對比4G時代,要有5倍到10倍的提升。

餘承東還提出另外一個問題:5G運營商要考慮商業模式變革。餘承東提到,3G、4G時代,運營商收入下降,電話和短信兩個業務都在大幅度下降,被微信和WhatsApp佔領了市場,這造成運營商利潤不斷收縮,一旦利潤增長乏力,那運營商就沒有動力去建網絡。所以5G時代商業模式的思考非常重要, 5G時代收費模式應該重新梳理,比如說帶寬分成模式,因為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服務等級有不同的收費,就像坐飛機有頭等艙和經濟艙兩個價格,如果單一按照無限流量,大家都平等一樣的話,就像高速公路免費以後造成大擁堵,這實際上是一個災難。比如AI自動駕駛,如果提供的帶寬時延,免費的用戶和一個月交10塊錢是一樣的,那這也是一個災難,打擊了移動運營商構建網絡的積極性,不利於5G的發展。

圓桌論壇上,餘承東還透露了華為不上市的原因,他表示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利潤支撐就很難有未來遠期的投入,對於一個企業來講,企業如果沒有很好的利潤支撐基礎投入是萬萬不行的,早年的華為沒有這麼強大的基礎的遠期投入能力,這就是華為至今沒有上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華為要把利潤用來投資未來,而上市公司會為了財報好看,會把近期的利潤做的很高。

“華為為何能夠遠遠走到業界的前面,12年前華為就已經開始研究5G的技術,把天線和寬帶合到一起,包括很多新的芯片、材料和算法技術都在提前佈局,對於一個公司一個國家來說,沒有基礎科研的早期投入,未來不會有核心競爭力,基礎研究對於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非常重要。”餘承東強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