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书匠小猪


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在这方面加以重视,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事,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走向独立。因为培养孩子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他(她)学会基本生活独立能的技能,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动脑思考,拥有健全人格,健康的身心,直至离开父母而独立走向社会去发展。

那么怎样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下面我结合多年好习惯好品质培养研究的经验给家长一些建议供参考。

家长要拥有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观念意识,不要总做孩子的保姆。

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观念决定意识,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意识,那就必须要将意识化为实际行动,而在这方面有很多家长做的不够好,动不动就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不管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帮助就替孩子做事。为了解决立场不坚定的思维怪圈,我给你几招来试试吧。

1、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全家人的行为准则。一般家庭里,老人最容易破坏这个准则,需要年轻家长要在平时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让老人清楚现在如果总是替孩子做事,就容易让孩子养成懒惰的坏习惯。如果我们都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反而会让孩子减少对大人的心理依赖,慢慢养成下意识做自己事的好习惯。当然,一定要列出做事清单,明确具体做人才可以确定责任哟。

2、围绕一日生活,有步骤教孩子学会做事方法。如果你细细观察孩子的一日生活,会发现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如起床、穿衣、洗漱、吃饭、洗碗、洗衣服、戴表、上学、写课外作业、午(晚)睡等。所有这些小事,都需要家长手把手教孩子,并且是有步骤去教,只要孩子学会了,就必须坚定地告诉孩子,现在该你自己独立去做了。请注意,如果孩子学会做某件事,大人就不要再替孩子去做。

3、给孩子灌输相互协作的概念,让孩子不自私。曾经有些家长问我,说有时需要孩子帮助大人做一些事的时候,孩子会张嘴就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可怎么办才好呢?我告诉家长,那就引入相互协作的概念啊,要教给孩子,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和别人相互协作的可能,谁能参与协合,谁会获得他人的欣赏,谁就是出色的好孩子。当孩子加入协作的过程中时,经常给孩子一些肯定和赞美,会让孩子从小不自私。

家长要引导孩子来观察生活中的懒惰者,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从孩子幼儿期开始,如果家长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孩子其实很愿意尝试去做事,如尝试自己拿杯子去杯水或奶,最初用手去抓饭吃,慢慢过度到学着用勺子吃饭,最后再学会用筷子吃饭。但是很多时候,大人却剥夺孩子独立动手的能力,因此,就需要引导孩子来观察生活,看谁在抢别人的事情做,看谁在做懒惰者,从而增强孩子辨别能力。

1、鼓励孩子自己发现做事目标。很多时候,大人之所以替孩子做事,并不是刻意想溺爱孩子,真正的原因是都极易忽视孩子找不到做事的目标,就如起床时,孩子很容易被窝里边穿衣边玩儿而磨蹭很长时间,家长一急就替孩子把后面流程包办了。但如果你引导孩子发现做事的目标,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每一步的小目标,孩子很容易自己去做了。

2、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的不合理帮助。聪明的家长在给孩子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事意识之后,并没有认为这就完成了任务,而是让孩子把自己能独立做的事列出清单来,如果有人替自己做,就让孩子大声说出来:“对不起,这是我自己的事,我能做,请让我来,谢谢理解。”瞧,既文明礼貌,又让孩子争取到了做自己事的权利。

3、让孩子学会问询别人是否需要帮助。这和上面一点正好相反,教孩子学会主动帮助别人,这是做一个好心人的起点。但是要让孩子明白一点,你帮助别人也需要发出请求,在别人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出手相助。如果孩子做事能力真能发展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可以说前面所有的努力你都获得了回报。说明孩子已经眼中有活,心中有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家长一定要搞好安全教育,不要让孩子勉为其难,防止发生危险。

有很多家长缺乏安全意识,也不会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就贸然撒手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而这却往往容易让孩子陷入危险的境地。如在家里用电设备,如果孩子不会安全操作,一不小心会触电,如孩子在厨房做饭,很容易烫伤或烧伤,类似的案例每年都有多起发生。

1、家长要教孩子安全操作流程。在有些发达国家,很多家庭里都有安全操作手册,厚厚的一本。分门别类将做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标注出来,这就最大程度减少了孩子独立做事的风险性。尽管我们国家在这块并没有重视,那不妨从你的家庭里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安全操作手册。有了这安安全操作流程,在有步骤教孩子做事时就可以融入安全教育了。

2、让孩子主动汇报做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来说,有些幼儿到了5岁左右,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就已经正式开始发展了,如果之前家长连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这时就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向爸爸妈妈请教,千万不要贸然自己做哟。这样的规定是避免孩子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乱来,容易出事。

3、让孩子去做安全防事故工作的讲解员。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有些大人总是思维定势,一味单向去说教孩子,这绝对不是做法。还应该逆向思维去考虑,如让孩子在家里,在路上,在公共场合,在野外等环境下,做怎样做自我安全保护,避免或预防事故发生。当你提出话题和目标时,稍加引导就可以让孩子扮演起安全讲解员的角色。

结束语:上面分了三部分给家长们提供了怎样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可能会发现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孩子的一日生活。尤其是孩子独处的过程中怎样做自己的事情,避免一些风险的发生,这是家长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家长一定要坚持不替代孩子做自己能做好的事,这是避免孩子学会消极懒惰的最好办法。


寒石冷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大概是我们从小到大,每位家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尽管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自立的本领。但是在最终结果和教育方向上却大径不同。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立能力呢?


一、家长要从思想意识上明白,从孩子一出生的那一刻,孩子就是个独立的个体。要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等年龄来和孩子相处。


  • 1、孩子不是你的私有,从孩子呱呱落地这一刻起,你的作用是来辅助和成就孩子的,未成年之前,你是辅助孩子成长的,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分清楚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要以孩为本,把孩子和你放在同等的地位上。


  • 2、家长要放低身价,不能以自己的年龄段思维方式来要求孩子。要捕捉孩子每个年龄段的敏感期,而不是一概而论,拿自己几十年的阅历,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来要求和命令孩子如何如何。


二、要想孩子独立,首先家长要独立。

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家长管的越来越多,包办的多。本该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不是心疼溺爱孩子受苦,就是犯急躁毛病,嫌弃孩子磨蹭,干的不好,浪费时间等等。经验永远代替不了体验。家长总是拎不清,这样的家长不但没有把孩子培养出力所能及的本领,还天天把自己累个半死,这是家长不独立的一种表现。


三、依据生活,有策略有方向的培养起孩子独立的本领。


培养孩子独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试想每个孩子一出生就会吃奶,那是求生的本领,一种天性。


  • 1、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需要吃饭、穿衣、同人交流交往,需要看外面的世界,需要学习等等,这些过程家长都要关注,循序渐进,从生活细节培养锻炼孩子,切忌急于求成,包办一切。什么孩子还小,长大了就什么都会了,什么女大自巧,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思想都不可取。不经过风雨锻炼的树苗长不成参天大树。

  • 2、立足实际情况,有策略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记得我女儿在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那个暑假,跟着外婆单独去参加钢琴夏令营,整个暑假我们母女两人两地相隔,女儿有好几天想妈妈想的哭着睡着了,我也是克制住想念孩子的心,每天电话联系,多鼓励打气,一天天的坚持度过了那个暑假。随着女儿的成长,随后的无数个外出的日子,她都能在思念家的同时,照顾好自己。


  • 3、趁着大人的目光还能在孩子的左右徘徊,还能呵护孩子周全,趁早给孩子设计无数个培养独立的机会。比如安全教育,逆商教育和适度的挫折教育,这一切都要立足孩子的实际情况。内向的孩子采用什么方法,外向的孩子采用什么方法。大人都要多动脑。

四、家长不要过度的溺爱孩子,否则必定会养出巨婴型、啃老族的孩子。

  • 农村有句老话,惯子如杀,害人害己。我们都看到和听到很多对孩子过度溺爱酿成的恶果,有残杀父母的,有不顾父母安危,抢劫的。百度一找一大把。这些问题孩子都是从小娇生惯养带来的后果。


  • 我家有门远方亲戚的孩子,30多岁的人了,在单位得过且过,一家小三口在父母家吃喝,非但不久交钱,父母给她们带孩子不好了还辱骂和伴随肢体暴力。出现这么多类似的事件,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多反思?


五、不但要培养孩子日常行为方面的独立,更要培养精神层面的独立。

不是说日常行为方面孩子力所能及就可以了,大人更要注重孩子精神层面的独立。一个独立的灵魂要比一个唯唯诺诺有趣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莫太强势,凡事要孩子都听话,顺从。遇到事情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孩子多分析问题,共同商议出最好的解决方法。逐渐培养起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即便孩子有时候的决定是错误,让孩子多磨练几次,又何妨。

六、开拓眼界,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更有利于培养独立意识

没有什么比开拓眼界,拓展思维更让孩子有自信和独立起来的。跳脱开平常的生活,也是让孩子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的好机会。让孩子独立的设计旅行线路,组织并实施,准备旅行用品,三五成群的外出旅游,参与一次购物,和小伙伴一起郊游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虽然是句老调常谈的话,却蕴藏着深厚的哲理。教育好的,孩子终生受益;教育不好的,全家痛苦。


所谓父母一场,和孩子最好的姿态便是像紧挨的大树一样,在地下紧密相连,在空中互相观望欣赏。


三毛的教育视界


曾经网络上有一个最“一岁半的孩子独自在家能干什么”的视频暴红网络,让无数中国妈妈为之汗颜。

许多父母出于各种原因,宁可将所有的活都揽在自己手里,也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其实,孩子的能力远非你想象的那么有限,是时候转变观念,放手孩子做事了!


视频里的孩子才一岁半,可以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澡、自己刷牙、自己烤面包、自己把脏衣服丢进洗衣机、自己喂狗,甚至用吸尘器吸地……


一天结束,自己换睡衣,自己躺下睡觉觉…… 其实这段视频意在向世人说明一个道理:孩子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马比龙效应”,即孩子总是会往你预期的方向发展。如果你总是不相信他能做好,他就可能始终会一团糟;而若你相信他有能力,他往往会给你一个大惊喜,只是你需要给予更大的耐心。比如,你在他看书的时候叫他把废纸扔进垃圾箱,他往往会专注读书,耳朵却听不见,这时你就需要耐心地和他说:“我相信你看完书一定会把废纸扔进垃圾箱哦!”等他看完书就会自觉做到!


让孩子学会做家务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并不一定要一本正经地命令孩子:“你立刻把你的玩具收好!”却可以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游戏方式,比如说:“你看,你都要上床了,你的小汽车要是没有回到它们的停车位,它们会没法休息啊,要不你来帮帮它们吧!”


1、 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


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让孩子掌握几种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因此,爸爸妈妈除了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愿意坚持以外,更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不是帮爸爸妈妈做。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了房间,不妨说:“真棒,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了”,而尽量少说:“真棒,能帮妈妈做家务了”。如果孩子撒娇,不愿意自己做的时候,也要坚持到底,让他明白他长大了,以前爸爸妈妈帮他做的事情现在该他自己做了。


2、提供机会,让孩子尽情体验


能力是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孩子只有更多的参与到个人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才能发展他们的个人事务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让3—6岁的孩子自己去决策,自己去做了,比如进餐、选衣服、分配看电视和玩玩具的时间、收拾房间等等。在做中,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爸爸妈妈可以成为幕后的把关者。


3、营造宽松的氛围,学会耐心等待


成长需要时间。孩子们可能拿着筷子却夹不起饭菜;可能想穿衣服却找不到衣袖的入口;可能想亲近某个伙伴,却被别人讨厌;再或者想下棋,却乱走一气。 不要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好,他们需要时间,当他尝试的时候,等着他,鼓励他。如果遇到早上赶着上班,那么请早点叫孩子起床,给他充足的时间。当他苦恼的时候安慰他,帮助他。当他进步的时候,表扬他,激励他。相信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会成长得很好。


4、要求积少成多,让孩子逐步独立


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难度也不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帮他们安排一个进度表,一样一样地学,逐渐增多。比如可以先学自己用勺吃饭,做到不洒出来;再学自己端饭、添饭,让孩子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合适的量;接着是端汤、使用筷子……这样,孩子 就渐渐能独立完成进餐的所有活动。


5、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


个人事务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穿裤子就需要先看裤子的前后,坐下来,把腿伸进裤腿里;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就需要和别人协商,想办法征得同意,而不能抢;玩玩具就得知道玩具的特性和相应的规则。因此,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多特儿童专注力


以下是我的观点:

一、从小培养。

从孩子能拿起奶瓶开始,就让孩子自己拿,孩子自己能走时,就让孩子自己走。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二、从细节坐起。

不要等到有事发生再让孩子自己做,等到那个时候孩子完全会手足无措,所以应该事无巨细的小事情入手,如梳头,洗手等。

三、培养责任感。

责任感从小培养起,孩子犯懒的时候不要出手帮助,这只能让孩子越来越调皮。孩子哭闹,家长陪着,不要帮助,一定等到亲自动手为止。千万不能手软,坚持,想象这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


教书匠小猪


家长先学着懒一点。孩子很多时候不是不会做,只是有依赖不想做。所以,妈妈不要太勤快,当孩子穿衣服的时候,你要学着给孩子戴高帽子:哎呀,妈妈也不会,宝宝教教我吧,宝宝最棒了!孩子一般这个时候都很愿意做的。

另外就是家长不能只用嘴说让孩子做。因为很多事情都是有流程的,比如:提裤子的时候,先把里面的衣服拉下来,塞到秋裤里,再提外裤,放下外衣。要给孩子教,让孩子明白。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你说你的,孩子着急又不会的情况了。

我是幼儿园张老师,欢迎关注我!分享教育过程的美好!


幼儿园张老师


怎么教育孩子自已的事情自已做?

自已的事情自已做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这不教育的结果,而是放手与不放手的结合。有的孩子3岁还不会自已吃饭,有的孩子几个月可以自已吃饭。这是怎么了?

①家长知道孩子的发育规律与各个时期的心理生理特点

②放手孩子可以做到的。

③不放手孩子做不到的。

④协助孩子努力可以做到的。

为孩子创造自立的环境是家长的责任,放手而不代替,帮助而不代劳。


104号渡老师曹爱田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两件事儿:

第一:孩子从出生开始,每天都在努力的学习着自己做各种事情,细心的爸爸妈妈肯定能够发现孩子努力学习成长的样子,而且在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剥夺了孩子自己学习的机会,孩子往往会强烈的反抗,这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要呵护好孩子的这种天性,并给予孩子赞许!

第二:孩子的成长遵循一定的成长规律,不是什么事情都越早越好!孩子的发育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想要提前培养孩子的某种技能,无异于揠苗助长。不仅不会有好的效果,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了解了以上两点后,我们再来一起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这件事儿上,我建议各位爸爸妈妈不要升级到教育这个层面,选用“呵护”这个词应该更为妥当。

在为众多家庭服务的过程中,我发现,但凡孩子独立性不强的家庭,基本都有一个喜欢代偿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

代偿是什么?就是家长习惯性剥夺孩子成长锻炼的机会,强行代替孩子去做一些日常琐事。

代偿出现的原因,通常是基于家长为了自己省事儿,而做出的第一反应!

以下场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担心孩子把衣服弄脏,把饭洒的到处都是,所以选择亲自喂孩子吃饭。(衣服脏了还得洗,弄得到处都是还得费劲收拾)

担心孩子把餐具打碎,所以喂孩子吃饭。(餐具碎了还得买,当然很多家长也考虑到了不安全因素,但这不是根本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购买儿童餐具来解决)

嫌孩子太慢,直接上手帮助孩子做各种事情,比如穿衣服,穿鞋子等等

……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一种权利争夺战。家长通过行动和说教成功的从孩子手里夺走了孩子每一次成长锻炼的机会。而对于孩子来说,基于适者生存法则慢慢的开始适应了这种代偿行为,独立性开始变得越来越差!


某一天,父母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开始想从一些代偿行为中摆脱出来,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独立性的教育问题。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明智的父母都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守护者,守护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只要不涉及安全和道义问题,几乎不需要我们强行去干预孩子做任何一件他想做的事儿。但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我在最上面第二条交代的时期。我们不能期望让孩子吃奶的时候去自己做饭吃。而此时父母所做的事情也绝非代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尝试做到以下两点:

1. 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父母的行动永远都比说教更重要!父母希望孩子独立,首先自己就要独立起来,而且不要剥夺孩子不同时期学习锻炼的权利。给予孩子榜样的力量,守护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2.从小告诉孩子,自己的独一无二,让孩子知道他是家庭成员之一,不仅需要照顾好自己,还需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照顾好家。他小的时候,需要爸爸妈妈照顾他,随着慢慢长大就具备了越来越多自己可以照顾自己的能力,要让孩子拥有成长的自豪感!保持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


育儿,爱上它,享受它,幸福就会自己来敲门!

我是六五,一名创业奶爸。六五爱商育儿,六五育儿私享会创始人。让每一位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享受育儿,实现自己的财富自由之路!期待遇到更多热爱育儿的爸爸妈妈,结伴共同成长!


六五爱商育儿


家长要慢慢的引导,从小就培养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家里一般都是一两个孩子,作为家长还有爷爷奶奶的都不舍得让孩子做一点事,什么事都要给孩子做好,还做的方方面面滴水不漏的,这样孩子自己也没有表现的机会,时间长了他就会觉得你们帮他做的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感恩的心。我家孩子从一岁多能自己拿勺子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吃饭,及时弄的身上到处都是饭菜也坚持让他自己吃饭,从平时的一些小事开始慢慢培养他,现在一般只要是他自己能解决的事都由他自己来。



用户6616759425632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如何让孩子从小懂得并且引导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做为家长,将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从表面看是爱孩子,其实这是在给孩子发出错误的信号:"你什么都不要做,你的一切都由妈來做″。我们不否认"母爱″是伟大的爱,但母爱应该有"度″不能将母爱变成溺爱,孩子应做的事情由自己做这本来很正常,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对此家长不必过多"插手″。


郑化英11


这个真挺难的,过去家长特忙,除了工作就是打理几个孩子的吃穿住行,真没有时间,逼着孩子成长。现在的家长除了工作,省去了很多家务,一心照顾孩子,孩子从小就是奔于各个校外辅导班够辛苦别太较劲了。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现在各种视频那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