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费"举国之银"重建正阳门?

头脑大师


北京正阳门有着悠久的历史了,元朝修建元大都时,在正阳门的位置已经有一城门被称作是丽正门,这是最初的正阳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首先对北京城进行扩建,在城墙上开出城洞,但这时没有成楼没有箭楼。明代正统元年的10月份,正统皇帝下令修建京师九门楼,这时候正阳门才开始建起城楼。这种建制一直延续到清代。

但是正阳门的命运也是颠沛流离曲折离奇,自正阳门的城楼建立之后,到清代灭亡这座辉煌的城楼,经历了几次被毁,又经历了几次的重修重建。在这里就简单的说一下,清代光绪年间正阳门城楼被毁,然后重修的这件事。

光绪26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八国联军主力从正阳门开始向你进攻正阳门城楼和箭楼被联军的重炮轰击,造成了巨大的损伤。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各国分开驻扎驻扎在正阳门一带的联军正好是奇葩的印度军队。印度军人在这里生活,做饭的时候,结果不小心一把火将正阳门城门的主体建筑构造彻底烧毁。


大门被烧了,当然要修缮或者是重建,但是这时候的清政府内忧外患,国力疲弱对于修缮这样一座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城楼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资料记载,当时负责正阳门修缮工程的是时任户部右侍郎陈壁,根据他的估算对正阳门将台和马道的全面修缮工程至少需要花费44万辆雪花银。

政府的国库根本拿不出这样一笔钱来,怎么办呢,只能众筹。当然这个众筹不是像现在一样由个人出资,而是由中央政府向各省众筹工程款。

正阳门的修缮工程从光绪27年一直持续到光绪32年,在这几年之中,大清朝的中央政府分别从福建,陕西,山东,湖南,浙江等地一批又一批的筹集到工程款大约为52万两白银。

既然大清王朝依然衰颓成这样的情形,为什么慈禧和光绪为首的中央官僚集团还要决定花大价钱来正阳门呢。我们来看下正阳门的位置。北京城分为皇城内城和外城,其中修建外城时因资金不足所以锦绣南部部分与内城南部城墙相连接。

其中北京城内城有九门,分别是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其中正阳门位于内九门的南部正中间,是北京九门之首。有规定正阳门从城楼建起之后,历经明清两代,但是除了天子出城祭祀和外出围猎之外,正阳门的正门是终年不会开启的普通车马,行人只能从左右侧门出入。

八国联军入京之后慈禧以及光绪帝仓皇逃窜,等联军撤退,慈禧和光绪一行准备回京。当然回京的时候不能再想逃窜之时一样惊慌失措,该摆起来的皇家仪仗还是要摆出来的。所以按照仪式的规定,慈禧与光绪一行回京,就必须只能从正阳门入城。

1902年1月,慈禧光绪一行回京,虽然这两门已经开始修复,但是还未修缮完成,为了迎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銮驾回京不得不在,正阳门采取一些应急措施,现在正阳门上用凉棚达成成么样子,然后再装饰上五色的绸缎显得十分庄重。

这也正是慈禧为什么在大清帝国国库空虚,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要坚持修正澳门的原因,因为正阳门是京城九门之首,更是大清帝国的脸面所在。


于史他说


正阳门是旧时北京城里最重要的一道大门,有国门之称。

它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丽正门”,正统时改为“正阳门”。

在历史上,这座大门地位很尊贵,它位于中轴线,是皇帝祭天必走之门。

不过它也很可怜,遭过无数次火灾,比如乾隆四十五年,在道光二十九年以及光绪二十六年。

尤其是在清末慈禧太后时,正阳门还发生过一件“大事”。

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

这可是慈禧老佛爷的“偷拍照”,由外国人偷拍到的。

可以看出,老佛爷好像很“累”。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2年慈禧在正阳门瓮城内的观音庙拈香时的情景。

那么,堂堂老佛爷为什么会来到正阳门呢?

1900年,义和团闹北京,正阳门被烧毁大半。

不久,八国联军也来了,这一来不仅把慈禧给赶出了紫禁城,而且国门正阳门也被损坏,尤其是这时驻扎在瓮城内的英军印度兵,因在正阳门城楼上做饭,不慎失火,又将正阳门城楼给烧了。

(当时正阳门失火情景)

可怜的正阳门命途多舛啊!

1902年,慈禧太后回銮,按照路线,太后和皇帝必须从正阳门正门进宫,可这时的正阳门还没修好,残破不堪。

于是乎,为了让老佛爷风风光光的路过正阳门,大臣们竟在残址上搭建了这样一个纸扎的牌楼(如下图)

纸扎?!这不是给死人用的吗。

真不知道当时慈禧看后是何想法,而咱们一开始那张照片就是这个时候拍的。

也许慈禧看到这纸扎的“国门”心里也不是滋味,所以一回宫就下令,必须重修正阳门。

钱从哪里来呢?

慈禧想了一个办法——全国一起捐!

“全国二十一行省,大省报效二万,小省报效一万”。

就这样,正阳门就用全国的力量建好了。

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正阳门就被美国人“接管”了,变成了美军兵营及使馆边界,直到民国时才归还政府。


宫殿君


中国古代一直都追求对称美,中间一条轴线,两边可以对折。特别是故宫,作为皇室的宫殿,是皇权的重要表现。正阳门是故宫那条中轴线上的最南端,作为故宫的脸面,爱面子的慈禧无论如何都是要重建的,即便是国库空虚,就是众筹也要把它给修好。



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宏伟大气,两侧的楼台低矮内敛,为的是体会皇权的至高无上,而中轴线最南端的正阳门形制高大,气势雄厚。据说当年永乐皇帝下令修建故宫,当他巡视到正阳门箭楼时,发现箭楼的楼顶没有他想要的霸气,于是非常生气,限令工匠们一个月之内想出办法解决,不然就要杀头之罪。工匠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一直无计可施,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木匠像工匠们讨盐。后来的好几天那位老人都会来向工匠们请求往他的咸菜里加盐。

终于后来有一个工匠受到了启示,本来就是咸菜为什么要一直加盐,这不就是提示我们要加“檐”吗,于是工匠们在箭楼的楼顶加了一圈飞檐,使得整个箭楼显得更加壮丽,永乐帝看见了也龙颜大悦。



壮丽非凡的正阳门却命途多舛,修建以来多次被火烧,有史籍记载的火烧再重建就有四次。庚子事变时,义和团一把火点燃了前门大街的老德记药房,害得正阳门的箭楼被付之一炬。后来又被当时候的八国联军的英军在城楼上做饭把城楼给烧了。

正阳门的门匾上那个门字是没有带钩的,不仅正阳门,紫禁城里的其他门都没有带钩,明朝人马愈说门字有脚钩,带火笔,故招火灾。明朝开国之初,一个叫詹希源的书法家因为写的门字带了钩而被朱元璋给处死了。所以后来的书法界写门字都不会带钩,因为最后一笔是带火钩,会钩来火灾。然后即便这样也没有替正阳门抵挡住什么伤害。



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被吓得容颜失色的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后来回京时,自然要体面一些。因为皇帝祭祀出宫都是从正阳门出入,所以这次迎皇帝太后回宫自然也得从正阳门进,而一下经历两次火烧的正阳门已经被烧的只剩下门洞,破烂不堪,于是慈禧下令立即修缮正阳门,这可是故宫的门脸。



以前的正阳门两扇城门上各有九九八十一个铜门钉,后来庚子事变后修正阳门时,很多门钉都被换成了李代桃僵的金漆木门钉,因为那时候岌岌可危的大清朝早已国库空虚。


码字不易,看到这里的小可爱可否点个关注(ฅ>ω

宝阿宝呀


正阳门,北京俗话称大前门。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根据记载中描述,城楼相当宏伟大气,气势磅礴。

正阳门不单单是门楼那么简单,在两朝时期,用于军事防御,迎接凯旋将士典礼,也是文化建筑艺术的一种表现。那可是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清末时期,本身正阳门就被破坏过几次。也修复了多次。这个时期农民起义八国联军等对正阳门的损坏非常大。基本毁坏了。

1902年的时候,慈禧太后要回北京故宫,古代皇帝回宫是很长讲究的。选择黄道吉日,路线什么都是提前选好的。正阳门是必经之路。可是正阳门已经被毁坏了。为了这些表面的东西,大臣在残址上搭建了一个用纸糊的纸楼。

慈禧回京后,下令重建正阳门,没钱怎么办,全国各地全款来修,那时候民不聊生,外国侵略割地赔款等。不过最后还是凑钱修好了正阳门。


华语历史


1900年,义和团运动传入北京。前门大街上出售洋药的“老德记”,成为义和团攻击的对象。义和团一把火烧了“老德记”,火借风势,一路烧开,前门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金店、绸庄、参店、洋货店……全都毁于一旦。大火不仅烧毁了前门大街和大栅栏的商家,还殃及正阳门箭楼。祸不单行,不久,驻扎在瓮城内的英军印度兵,在正阳门城楼上做饭,不慎失火,又将正阳门城楼给烧了。除了城楼底座及门洞残存外,周围是一片狼藉。有“国门”之称的正阳门,如风雨飘摇中的大清朝一样,丧失了最后一点尊严。

正阳门命运多舛,历史上它曾几次惨遭焚毁。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正阳门箭楼失火,从傍晚一直烧到次日辰时;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城楼失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失火;同治五年(1866年)瓮城东门洞千斤闸自燃……不过,由于正阳门位置特殊,每次失火后,它都被迅速修复起来。可是,“庚子”这场惨祸,非同一般。八国联军不但占领了北京城,连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逃到陕西去了。因此,直到1902年“两宫回銮”时,清政府仍没有对正阳门做任何修复。

1902年,为迎接两宫回銮,清政府特意在原城楼的位置搭了彩牌楼,样式雷还画了图纸。

1902年1月,在西安避难一年多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返回京城。按计划,帝后从马家堡火车站下车后,銮驾要从永定门往北走,通过正阳门回到紫禁城。可是,正阳门这么“秃着”迎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太不成体统。于是,官员们想了个救急的办法——让承修正阳门工程的厂商在城楼上搭了一个临时的彩牌楼。当时接驾的直隶总督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辛丑两宫回銮有期。余奉命承修跸路工程,以规制崇闳,须向外洋采办木料,一时不能兴工。不得已,命厂商先搭席棚,以五色绸绫,一切如门楼之式,以备驾到时,藉壮观瞻。”据说,彩牌楼扎得异常精美,引来众多百姓前来观看。

不过,路过正阳门的慈禧太后看见这个“山寨”国门,心里还是颇不是滋味。回宫后,她便下了一道懿旨:“门楼为中外观瞻所系,急需修建。”可是,修正阳门需要钱,刚逃难回来的慈禧太后囊中羞涩,上哪儿去找钱呢?于是,她下旨命令,“全国二十一行省,大省报效二万,小省报效一万”,这才有钱重建前门楼,挽回了一些颜面。

据直隶总督袁世凯和顺天府府尹陈璧上的《修正阳门工程奏折》记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开工,三年完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全部报齐。大楼工料价足银二十七万四千二百二两四钱二分,箭楼工料价足银十五万五千六百九十八两八钱七分,两项共计工料价足银四十二万九千九百一两二钱九分。

不过,花费“举国之银”重建的正阳门,后来落在了美国人手里。正阳门城楼及东侧城垣,成了美军兵营及使馆边界。美国人还在城楼及城垣上设岗,盘查进出城门的车马行人,上下正阳门城楼也须得到他们的批准。直到民国以后,美国人才把正阳门交还给民国政府。


荒井胡桃


不想谈这个老巫婆!


你是何方妖怪


大清不该亡!大清在,城墙就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