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揭陽學宮,也稱揭陽孔廟、揭陽文廟,位於韓祠路口東側。始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距今已有877年曆史。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據志書記載統計,自宋代淳佑六年(公元1246年)首次重修至今,揭陽學宮歷經37次規模大小不同的重修,每次重修都是地址不變。最後一次大規模重修和擴建是在清光緒二年(1876年),由當時知縣夏獻銘主持,歷時5年,耗資白銀19700多兩。這次重修奠定了現在揭陽孔廟的格局。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模型

學宮為三路五進、高臺基、宮殿式的建築組群,現存的學宮基本上保存光緒年間修繕的建築風格。採用中軸線佈局,高臺基殿堂式結構。佔地規模為華南諸學宮之冠,是全國府縣級最大的學宮

1986年6月至1991年12月,揭陽縣人民政府對學宮(揭陽博物館)進行了局部修繕。1992年2月,修繕工程竣工慶典時,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嫡孫女,全國政協委員孔德懋女士專程從北京前來參加慶典,並親題“名城之光”四字相贈。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2007年全面復建學宮,恢復到清光緒年間修繕的建築格局。目前,揭陽學宮修復二期正在進行中,尚未完工。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揭陽學宮修繕效果圖

揭陽學宮由21座單體建築組成。平面佈局分中路、東路、西路建築。中路建築組成是照壁、石欄杆、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包括名宦祠、鄉賢祠)、大成殿、東西廡、東西齋、崇聖祠、尊經閣;東路建築組成是內衙、大堂、教諭署、忠孝祠,再東就是奎光閣(魁星亭);西路建築組成是享祠、節孝祠、文昌閣、文昌祠、土地祠,再西是大堂,訓導署、西廡。

揭陽學宮主要建築簡介

 照壁:始建於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位於欞星門前,起屏風作用。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騰蛟”、“起鳳”兩座牌坊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欞星門:始建於明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欞星即天田星,主司人間文運。設此門寓意孔子乃文星下凡,尊孔子“與天地神祗並重”。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泮池:始建於明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古代學校按照禮制,天子一級學校可四周環水,稱為“辟雍”;諸侯一級學校,只能東西 南通水,稱為“泮宮”。後來在孔廟演變成半圓型的泮池,故古代稱入學者為入泮。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大成門:始建於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原名戟門。大成之名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一語。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名宦祠: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86年),至清末共設14位地方名宦牌位以供祭祀。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鄉賢祠: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86年),至清末共設36位地方賢人牌位以供祭祀。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大成殿:始建於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孔子享殿,殿設孔子塑像,兩側列祀四配塑像和十二哲牌位。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東西廡:始建於明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至清末共設歷代先賢先儒牌位147位以從祀。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崇聖祠:始設於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為祭祀孔子上五代先祖及五配五從祀的場所。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東西齋:始建於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為祭祀齋戒和放置祭器的場所。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忠孝祠:始設於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至清末共設18位地方忠義孝悌人物牌位以供祭祀。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明倫堂:始設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古代學宮明倫識禮的講堂。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教諭署:始設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古代教書先生辦公和休息的地方。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土地祠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節孝祠:始設於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雍正詔曰:旌表節義乃彰善。節婦年逾四十而計其守節已滿十五年以上者應酌量旌獎。後具標名於祠中祭祀,以闡幽光而垂永久。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文昌祠:始建於明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供奉文昌帝君。《史記·天官書》:“北斗之上有六星,合稱文昌宮,掌人間文運”。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訓導暑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尊經閣:始建於1504年,為縣令董琰所首建。大量經典作為藏書。此閣“高明軒豁,雄蓋一邑”。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揭陽學宮普通使用的木雕、石雕、貝雕和嵌瓷等裝飾工藝。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揭陽學宮又是革命活動舊址,1925年周恩來第二次東征時曾在這裡辦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義部隊到達揭陽時,周恩來、賀龍、葉挺等領導人也曾在學宮明倫堂召開軍事會議。1978年,揭陽學宮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公佈為廣東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並命名為“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是省內唯一一處以“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命名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民國時期曾先後在原學宮校舍設縣立簡易師範、縣立第一高級小學、元龍鎮中心國民學校、毓秀高等學校、文華學校等。

中國第二大孔廟|揭陽學宮——千年延續不斷的文脈

“揭陽縣學校,周伯初書”,

揭陽學宮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省政府命名的“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也是紅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