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到底有多少军阀?各个军阀的地盘又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北洋军阀是由袁世凯领导的新军演变而来的,所以,在北洋军阀当中很多都是袁世凯的学生。可见袁世凯在当时的权力有多大,直接逼迫清朝皇帝退位,心里毫无恐惧之色。孙中山就是考虑到袁世凯的军事实力太强,辛亥革命以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孙中山主动把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了袁世凯。由于袁世凯恢复帝制,以至众叛亲离,遭到他的很多部下讨伐。1916年6月6日,袁世凯被气死以后,整个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导致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北洋军阀在袁世凯死后,最初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军阀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军阀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的定武军张勋,西南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虞我诈,争斗不已。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中央掌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府院之争”。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权后,投靠日本,企图以武力手段统一南方军阀。1917年8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因此“护法战争”拉开序幕,由于北洋军的镇压,民国军政府内部矛盾重重。5月,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战争失败,北洋军阀内部再次分裂。因此,直系军阀(首领曹锟、吴佩孚)与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为争夺北洋军政大权,在北京发生了第一次直皖战争。由于奉系军阀张作霖与直系军阀结盟,最终以皖系军阀失败而告终。

1920年直皖战争之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奉系军阀张作霖极力推荐亲日交通首领梁士诒出任内阁总理,导致了直奉翻脸。1924年9月,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爆发了江浙战争,最终遭到了张作霖的谴责。张作霖出兵干预,导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作霖打进北京,在奉系军胜利以后,张作霖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后来,日本人向拉拢张作霖,遭到张作霖的反对。遂遭到日本人的报复,1928年6月4日早晨,张作霖乘坐火车经过皇姑屯的时候,被日军埋藏的炸弹炸伤,最终不治身亡。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接过领导大权,但是无力挑起大梁,最终“东北易帜”。张学良将东北三省的军权交给了民国政府,北洋军阀的统治也宣告结束,民国进入历史的舞台。

其实,北洋军阀在袁世凯死后,主要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为争夺北京的统治权,三派军阀混战,当然其他的军阀也加入了争夺战当中,最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两次军阀混战当中取得了胜利,控制了北京,做了陆海军大元帅。假如张作霖不死,军阀混战的局面可能还要扩大。当然,这多亏了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直接把军权让了出去。

至于北洋军阀时期有多少军阀,这个很难统计啊!我就统计一个大概,仅供参考:1.北洋军阀:袁世凯 2.皖系军阀:段祺瑞 3.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吴佩孚。4.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宗昌(山东军阀)。5.晋系军阀:阎锡山。6.浙系军阀:孙传芳。7.江苏军阀:齐燮元。8.桂系军阀:陆荣廷,沈鸿英。9.粤系军阀:胡汉民,陈炯明,龙济光等。10.湘系军阀:谭延闿,程潜,赵恒锡,汤芗铭。11.黔系军阀:刘显世,王文华,袁祖铭,周西成,王家烈。12.滇系军阀:蔡锷,唐继尧。13.川康军阀:尹昌衡,胡景伊,刘存厚,熊克武,刘湘,刘文辉,杨森等。14.新疆军阀:杨增新。


谋士说


这个问题问得不太明确。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北洋军阀混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局面,每一年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混战的结果,有的军阀被消灭了,有的军阀诞生了,有的地盘涨了,兵力多了,有的打败了,地盘缩减了,实力也弱小了。所以,在没有一个时间节点的情况下,要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笔者挑选了一个时间节点,来回答这个问题,而这个时间节点就选在直皖大战开始前。为什么选取这个节点?很简单,因为这是北洋军阀之间混战的真正开始。直系和皖系都是北洋一脉相传的亲儿子,可以说是亲如手足的关系,直皖之间的内战,是北洋大家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分裂,因此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

在直皖开战以前,全国大致有如下比较重要的势力:

(皖系首领段祺瑞)

首先是控制了北京政府主导权的皖系。皖系的首脑是国务总理兼参战督办段祺瑞,因为他是安徽合肥人,所以被称为皖系。皖系势力主要包括:浙江督军卢永祥;山东督军郑士琦;安徽督军倪嗣冲;福建督军李厚基;河南督军赵倜;陕西督军陈树藩;湖南督军张敬尧;淞沪护军使何丰林;西北筹边使徐树铮等。另外,甘肃督军张广建和新疆督军杨增新则是谁掌握中央,就听谁的,加上其力量比较弱小,又远离中原,虽然倾向皖系,但实际无足轻重。

(直系一代首领冯国璋)

(直系二代领袖曹锟)

直系军阀的核心一开始是冯国璋,因为冯国璋是直隶河间府人,故他的派系被称作直系。直皖大战开战前,冯国璋已经死了,所以直系的二代领袖已经换成了曹锟。之前,曹锟一直游离于直系和皖系之间,时而亲直系,时而亲皖系,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支持哪方。反而是冯国璋死后,曹锟在亲信吴佩孚和皖系翻脸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和吴佩孚站在同一战线,承担起直系领袖的责任。曹、吴控制下的直系主要的力量是:江苏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绥远都统蔡成勋;川湘粤赣经略使兼直隶督军曹锟;两湖巡阅副使吴佩孚。

表面上看,皖系地盘很多,势力很大,但实际上皖系比较松散,军事力量也并不是很强大。护法战争期间,打头阵的往往都是直系的军队,皖系军队战斗力弱,缺乏战场经验的毛病一直存在。所以,段祺瑞后期开练参战军,想打造一支皖系新军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可惜这条路走得稍微有点晚。反观直系,虽然看着地盘势力都远不如皖系,但是实际上地盘集中,军队战斗力强(有北洋第一劲旅吴佩孚第3师),再加上取得了奉系张作霖的支持。其实到直皖大战开战前,直系的军事力量已经稳稳超过了皖系,所以在直皖战争中取得胜利也是顺理成章的。

(奉系首领张作霖)

当时就全国范围来说,除了最强大直系和皖系以外,还有很多并不弱的诸侯,如雄踞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当时的张作霖已经利用张勋复辟事件,搞定不太听话的第28师师长冯德麟和吉林督军孟恩远,打服了黑龙江省内桀骜不驯的几个军头,基本统一了整个东三省。奉张兵强马壮,实力强悍,和直皖两派相比,所欠缺的可能不是实力,而是资历。毕竟,张作霖的奉系只是北洋的旁支,直系和皖系才是真正的嫡系。

(西南王唐继尧)

(两广王陆荣廷)

当时的南方则是两雄并立,一个是西南王唐继尧。一个是两广王陆荣廷。唐继尧是云南督军,护国战争中,云南首倡义兵,一直是西南三省的龙头,而此时四川督军熊克武和贵州督军刘显世都直接和间接的在唐继尧手下干过。所以,唐继尧等于是西南三省的大盟主。陆荣廷更不简单,当时的身份是两广巡阅使,控制着广东和广西的地盘,兵精粮足,不可一世。张勋复辟期间,陆荣廷和中央脱离关系,宣告两广独立。即便是张勋复辟失败以后,段祺瑞再造共和,陆荣廷也一直没有恢复和中央的联系,还是保持独立状态。陆荣廷与唐继尧联手,对抗着北方的北洋系。

(山西王阎锡山)

还有一股势力也不可小视——山西土皇帝阎锡山。阎锡山当时的情况很尴尬:一方面他处于北方,山西老巢离开北京太近,在北洋系的团团包围之中。另一方面,直系和皖系内斗,让阎锡山找到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空间。他一会儿讨好段祺瑞,一会儿交好冯国璋,对直皖之间的斗争采取中立态势,绝不介入。这种墙头草式的做法,反而让他赢了时间来发展经济,让山西成为了北方的模范省,工农商都得到了巨大发展,也算在乱世中开辟了一块净土。

1917年前后的中国,就是这么一个混乱的局面,南方军阀与北洋军阀的矛盾,北洋军阀内部的明争暗斗,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徐树铮等,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考虑。中国当时正面临一场大战(直皖战争),因为这场大战,至少可以把复杂局面简单化。

1.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徐海:《段祺瑞传》

3.彭秀良:《冯国璋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民国军阀有拥有几个省问鼎中央政府的大军阀,也有控制一两个省的中等军阀,还有一个省内好几个的小军阀。不同的军阀区别很大,我们都来谈谈。

1、大军阀

北洋时期,问鼎与尝试问鼎中央政权的军阀有直系、皖系、奉系、国民军、孙传芳等。

皖系:主要有段祺瑞、徐树铮,地方有倪元冲、卢永祥督军,地盘也比较分散,山东、安徽、浙江。

(1920年形势图)

直系:主要有冯国璋和长江三督;在冯国璋死后,主要是曹锟、吴佩孚。直系的地盘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地盘迅速扩大,陆续接管皖系地盘,江浙战争虽然取胜,但二次直奉战争输得一塌糊涂。

奉系:凝聚力最高的军阀之一。主要有张作霖、张学良、杨雨霆、张作相等等,先后数次入关,地盘一度到达江南。

(二次直奉战争)

国民军:主要有冯玉祥、鹿钟麟、石友三、韩复榘等,是直系的别支,在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开始独立建制。与奉军联合拥护段祺瑞,成立执政府。

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孙传芳在援闽战争中获得福建地盘,之后获得浙江地盘。在反奉战争中获得江苏、安徽,号称五省联军司令,一度尝试问鼎中央政权。

(孙传芳的崛起)

2、中等军阀

晋系:山西的阎锡山保境安民,不事外争,集中守山西地盘。从民国七年到民国十四年安心发展山西,获得模范省长称号。

(晋绥军)

滇系:唐继尧的滇军像西南的奉系,多次进军贵州、四川、广西,对不同地区有过不定时的控制,可惜云南实力弱,没法争霸天下。

3、小军阀

这种军阀很多了,在很多时候都是墙头草,借着时机上位。

比如广西内部混战的时候,就是好几家军阀混战,到了李、白统一广西后才成为中等军阀。

四川内部非常混乱,刘存厚、刘湘、刘文辉、熊克武等等,常年混战,民不聊生。

在民国时期,尤其是袁世凯死后,各方开始了武力争天下的过程,大大小小的军阀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尝试抓住历史进程。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嘛玩意就算军阀了

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嘛玩意就能称之为军阀。简单的说就是,抗大枪的只要不嫌弃自己命短,顶着一脑壳大血包拿个小旗子蹲地头上,画这么个圈,插上自己的小旗,然后对外宣布:“妈了个巴子的,这嘎达从今起就是老子的了,就算是天王老子想从俺这里过,也得俺点头才成。”

当然有了这么一股子霸气是前提,接着就要承受住来自各方的挑衅,在这个过程中,您那能站直喽,没被大家伙揍趴下了,成,从今个起您就算一号军阀了。

那么军阀有哪些个好处呢,这嘎达的司法,教育,税收,各级官员的任命都归你管了,您就是这一方水土的土皇帝,您在这地界就是放个屁,把这地界吹走三层土去,大家伙还得伸出大拇哥:“您老厉害喽!”

所以这军阀他有大有小,大一点的脑袋够硬屁股够肥,占着一个或者几个省分,这中一点占着一两个城,十几个县王八对绿豆时刻警醒生怕那天就被别人剁了喂了狗,小一点占着七八个县也都有,再虾米一点的画几个村混口饭吃的也有,当然最后两种军阀,当兵的能穿条好裤衩出来遛弯的都算奢侈了。

军阀的不同阶段

在咱这大华夏的土地上20世纪,这段时间我们把他们叫做民国军阀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又把他们分为两大类,前期的就是题主问的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这个时期是1916年袁世凯挂了开始截止到1928年东北易帜结束,也就是题主说的这时期,后期国民党新军阀时期,这后期怎么算都比前期安稳一丢丢的。

今天咱就扯扯这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军阀,那个时候咱大华夏那叫个乱,地头上的老百姓,刚刚认识脑袋上蹲的这只王八是咱的阎王爷,可一闭眼再一睁眼,我去!王八撒丫子已经跑了,只能看见一溜烟的尘土,而脑袋上已经换了一头猪,再冲着你乐呵。

过一茬就薅你一茬羊毛,老百姓那叫个苦哟!话头扯回来咱继续题主的话题,这个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军阀,他不仅仅包括北洋军阀,他还包括了南方军阀。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对这个军阀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咱们再来了解一下军阀的产生,那么对题主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更叫全面的解读了。

军阀的产生

不管那时期的军阀,他和地域是分不开了,那为什么军阀会有地域性的区分。这就要和咱天朝上上国大清朝的满人不过百,过百不可敌的八旗大兵说起,这帮拿着国家俸禄,吃嘛嘛不够喝嘛嘛不香的东西,战斗力那简直就是渣子中的渣子,糊在墙上都掀不起来的玩意。

这地方团练不就起来了吗,大清朝依靠这些个团练把个太平天国生生的砸了个稀碎,这军阀的小萌芽就这么给种下了。

到了天朝上上国大清朝快要盖上棺材板的时候,这慈禧脑壳清明了那么一下下,建立了新军,将之前所有的军队准备塞火炉里烤烤,精炼一番,就有了后来的小站练兵,得老家伙这口气没倒腾过来,挂了。

这下便宜了袁世凯这大脑袋,这就是有名的北洋六镇。其实天朝上上国大清朝的计划是就在这六镇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立三十六镇,大约五十万的正规军。

但大清朝的钱都给老佛爷她老人家过寿去了,就搞了这么六镇,其他30镇,一摸口袋没钱了,咋办?凉拌,各个地方自己个出钱培养这剩余的30镇。

地方官员,那叫个喜上眉梢,您请好了您,乌央乌央一大帮子新军就起来了,但大家伙都知道,当兵的吃谁,就听谁的命令,他大清朝的命令在这些新军中和擦屁股纸差不多喽!

军阀的割据进一步加大,而大清朝最为倚重的北洋六镇,他娘的从出生就认袁世凯是爹,他大清朝只不过是个有奶的奶妈而已,不是一家人,祸根就此埋下。

当大清朝想要提兵打压那些个不听话的主的时候,八旗兵已经烂到了家门口,提不起来了,北洋六镇就被推了出来,但袁世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德性,好吧,咱着喜欢金钱鼠尾的大清朝就彻底的凉了。

此后没有多久,袁世凯袁大脑袋完蛋了,北洋军阀内部因为个顶个的脑袋一样大,谁也不服谁,得了大家伙分家另过,那么有了之前大清朝的铺垫,军阀割据,也就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就此展开。

势力分布

咱那些个小虾米,小脑袋的军阀咱就不算了,就扯扯脑袋大的军阀。


这北洋军阀,在袁世凯挂了之后,就成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局面,一个个的都回了自己的地头,一下子就分成了三股势力。

一股:直系军阀,占了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直隶,打头的有四个,冯国璋(这货脑壳缺根弦,被自己人活活玩死了)、曹锟(就他玩死了自己的把兄弟冯国璋)、吴佩孚和孙传芳(这两位在前两个互相玩死了对方之后,在咱这中原大地上没少折腾)

这帮子人找的是美国佬白头鹰和搅屎棍英国佬做为后台老板,在华夏大地上打生打死,而幕后老板们赚的盆满钵满。

二股:皖系军阀,占了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这四块地方,头头脑脑多了去了,堪称池浅王八多,段祺瑞、徐树铮、王永泉、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

瞅见没,每一头大瓣蒜都在四个省占有那么几个地方,也可以算作一个个独立的军阀。没事的时候,自己人搞自己人,干着小鱼吃虾米的勾当,有事的时候,大家伙再一致对外。

你说他们各位具体占有哪些地方,谁知道呢,今天您让人耍了,丢几个地方,明天您又跑去扒了人家院墙,占了几个地方,没的数,所以只能把他们掐吧起来一起算了。

喜欢穿兜裆布的小日本是这群家伙们的幕后老板。

三股:奉系军阀,张作霖就他独一份,这小胡子传奇故事就多了,背后老板大家伙都知道是小日本,但把个小日本玩的团团转,但就最后一次没有玩好,被小日本在皇姑屯那小地方,放了一颗炸弹给干掉了。

这长江以北,都是北洋军阀的地头,可这长江以南的地头,就是其他军阀的地头,这块地方的军阀统称为南方军阀。

而广西、广东、云南这地界和皖西军阀一个德性,而且还要过分,那小军阀您就是加上脚指头都数不过来,但有一个人能把他们给捏合起来,这就是岑春煊,所以这南方军阀,你也可以把岑春煊所领导的这些地方看做一个军阀,在这里老梁提醒各位看官一下,这人和袁世凯可是齐名的哦!

说道这里,就有人较真了,说你把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这帮人算什么?他们不是军阀吗?各位今天咱讨论的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也可以算作是旧军阀时期,您提的这些可都是新军阀序列里的,所以咱也没提。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所谓北洋军阀,是指袁世凯掌握政权以后,北洋新军的主要将领所组成,但在袁世凯谢世后,没有哪个人有足够的威望和力量来掌控整个北洋新军和政权,导致国内军阀派系横立,不断陷于混战的局面,自老蒋发动北伐战争,才重新统一了中国。


北洋新军各领导人,以所在省割据,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建立自身的势力范围,当然,他们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真正称得上北洋军阀的也就是皖系、直系和奉系三大系。

皖系军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人而得名,代表人物主要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吴光新、曲同丰、陈树藩等人。

自袁世凯死后,皖系以北洋正统自居,段祺瑞一度曾操纵政局,声势显赫,但却好景不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一败涂地,一蹶不振,尽管后来段祺瑞又曾出山担任“执政”,不过是有职无权,因此,在北洋三大派系中,皖系最先兴盛,亦最早衰败。<strong>


其势力范围,也即通常民间所说的地盘,主要是在北京、甘肃、陕西、山东、安徽、上海、浙江、福建一带。

直系军阀,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政治上亲英美,代表旧地主,故称为直系,代表人物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齐燮元、孙传芳等人。

1926年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吴佩孚、孙传芳被北伐军击败,直系到此消亡,其军队大部分被国民革命军或收编或遣散。

其主要地盘是在直隶、湖北、江西、江苏等一带,在此割据,建立自身的势力范围。

奉系军阀,以首脑张作霖出生在奉天省而得名,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亦称奉天。有姜登选、郭松龄、韩麟春、张宗昌、李景林等所谓的五虎将,也有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等元老。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北洋政府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张作霖皇姑屯炸车案中以身殉职,其子张学良执掌东北军,以后“东北易帜”,归顺中央政府,奉系军阀不再存在。

其势力范围,也即地盘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奉天、热河、察哈尔、绥远等一带。

此外,除皖系、直系和奉系三大系以外的军阀,有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的滇系军阀,领其势力范围为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陆荣廷、陈炳焜、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的旧桂系军阀,其主要地盘包括广西、广东、湖南南部等地;张勋为头领的定武军,以徐州为中心,势力遍及苏北、皖北部等地。

谭延闿、汤芗铭、程潜、唐生智等人湘系军阀;盘居广东省的粤系军阀有龙济光、陈炯明、许崇智、李济深、陈铭枢、陈济棠等人;川军有胡景伊、周骏、刘存厚、刘湘、田颂尧、邓锡侯、刘文辉,势力范围四川省;西北军,头脑是冯玉祥,地盘主要在察哈尔、绥远、宁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等地;晋系军阀,以阎锡山为首,最初仅有山西一地,1928年二次北伐以后,势力遍及华北。


国平军史


北洋军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袁世凯时期,即公元1912年到1916年;一个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是从1916年到1928年。袁世凯时期,袁世凯作为北洋军的缔造者,虽然其麾下也有“北洋三杰”等实力派,但是他们依然听命于袁世凯,所以当时的北洋军尚为一体。

袁世凯因称帝众叛亲离并最终死去后,北洋军阀正式分裂。袁世凯的嫡系北洋军分裂为段祺瑞的皖系和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的直系,还有一支位于东北的北洋军阀旁系——奉系张作霖。皖系、奉系、直系也是北洋军阀,实力最为强大,所占地域最广的三大军阀。



此时,北洋军阀的三大派系,几乎占据了中国最精华的地域。段祺瑞的皖系占据了山东、安徽、浙江、陕西、福建数省,多个小军阀,如占据山西的阎锡山也投靠了段祺瑞,同时,段祺瑞还把控着北京政府;直系军阀据有直隶、湖北、江苏、江西等省;“东北王”张作霖则牢牢把控着关外的东北三省。

直系、皖系、奉系为了争夺中央大权,先后发生了多次混战,仅波及全国的大规模混战就有三次:分别为直系和皖系之间的直皖战争、直系和奉系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



直皖战争,直系取得胜利,段祺瑞的皖系灰飞烟灭,地盘儿也被瓜分。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再次取得胜利,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直系的势力也达到巅峰。第二次直奉战争,则是奉系取得胜利,北京政府被张作霖实际控制,奉军饮马长江,张作霖一度占据大半个中国。

与此同时,无论是袁世凯生前还是死后,北洋军从未真正统一全国,因此,在北洋军阀占据的地盘之外,全国依然活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军阀。



例如:民国时期,始终占据着山西的山西军阀阎锡山;活跃于西北,在宁夏、甘肃、青海等地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西北诸马;占据云南、贵州数省,号称“西南王”的唐继尧;一度统治广东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占据湖南的湖南督军谭延闿;牢牢控制着广西,曾一度将势力扩展至广东的两广巡阅使陆荣廷等等。

这些难以数计的军阀,大的军阀,甚至能占据数省之地,小的军阀,也有上万大军。他们盘踞全国各处,或求自保,或为享受,或野心勃勃试图争霸天下。无论目的如何,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本就生活极端困苦的中国人民,不但需要供养这些庞大的军阀队伍,同时还需要忍受无时无刻不在的军阀混战和站在军阀背后的列强剥削,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鸢飞九天2018


北洋时期军阀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当时各省督军都可以算是军阀,而且这些军阀通常统治两三年就倒台了。所以一个省会被很多个军阀轮流统治。比如湖南,先后被谭延闿、张敬尧、赵恒锡、唐生智等人占据,统治山东的军阀有田中玉、张宗昌、韩复榘等。像四川的情况更复杂了,是被多个军阀瓜分。比较著名的四川军阀有熊克武、刘存厚、刘成勋、杨森、刘湘、刘文辉、赖心辉、邓锡侯、田颂尧等。这样算下来,北洋时期大大小小的军阀怕是有几百个。

我们可以把占据多个省的军阀称为大军阀,占据一省的称为中等军阀,势力不到一省的称为小军阀。中小军阀太多了,说不过来,下面说下比较大的军阀。

段祺瑞,皖系军阀首领。他势力最大的时候控制有十多个省的地盘,袁世凯死后数他最有实力。段祺瑞在1920年直皖战争中战败,之后下台。

冯国璋,直系军阀首领,势力为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苏、江西三省。袁世凯死后,只有他能够和段祺瑞争锋。冯国璋当过中华民国大总统,1919年12月去世。

曹锟、吴佩孚,冯国璋死后的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职务是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是副使,他们的基本盘就是直隶、山东、河南。击败段祺瑞后,直系又控制了陕西、安徽、甘肃等省。原来冯国璋控制的南方三省,也依附于他们。曹锟于1923年通过贿赂议员的方式当选为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被奉系击败,曹锟下台。在1926年北伐战争中,吴佩孚被北伐军击败。

张作霖,奉系军阀首领,基本盘是东三省。后来又占据了热河、察哈尔、直隶、北京、山东等地。还曾经短暂占领过江苏、安徽、上海。

冯玉祥,国民军势力首领,势力主要集中在西北,比如陕西、甘肃、绥远等地。曾经也占据过河南、直隶、北京等地。冯玉祥有革命的一面,可以不认为他是军阀。

唐继尧,滇系军阀首领,基本盘是云南,势力可影响到贵州、四川、重庆。

陆荣廷,桂系军阀首领,基本盘在广西,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广东,湖南。

孙传芳,直系军阀首领。孙传芳是直系的后起之秀,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惨败之后,孙传芳带领东南省份击败了奉系。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是他的势力范围。1926年北伐战争中被消灭。


国史拾遗


北洋军阀割据最早可以追溯到袁世凯在清政府时期担任北洋大臣时组建的三十六镇新军。因为朝廷没钱,组建36镇的新军的任务基本上被摊派到了全国各省。中央政府让度一定的人事权,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组建。至辛亥革命前夕,36镇基本成型,但除了由袁世凯由中央支持因此编练出来6个镇外,由地方政府编练的30镇大多是徒有虚名的乌合之众。

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一系列国内战争中,无数野心家趁势而起,四处割据,于是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乱局面。从1912年至1928年这16年间,中央仅内阁总理就更换了30多个,更不用说地方的头头们,粗略统计至少在100个以上。

闲话少扯,转入正题。

1912年初,前清北洋大臣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政4年间,在绝对的军事实力支撑和技高一筹的权谋运转下,全国虽然出现分裂的雏形,总体上还是保持着稳定。以西南军阀发动的护国战争为转折点,逐步走向割据纷争。

按照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笔者将其分为一流军阀和二流军阀,供读者参考。

第一,一流军阀,主要是控制过中央政权的袁世凯旧部——皖系、直系、奉系。

1、皖系军阀

首领是安徽人段祺瑞,从1916年至1920主持中央政权,控制安徽、浙江、山东、陕西、福建等省。主政期间收复被沙皇俄国霸占的外蒙古、粉碎张勋复辟。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被直奉联军击败而下台。

2、直系军阀

首领是直隶人冯国璋、云南人曹琨,1920年联合奉系军阀击败皖系后上台,主政四年。控制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因为部下冯玉祥反水,导致在战争中惨败于奉系,从而退出中央政权。直系的得力干将吴佩孚、孙传芳分别进入华中、华东,继续奋斗在在军阀混战中,直到1927年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3、奉系军阀

首领是奉天人张作霖,出身于草根,早年投靠前清盛京将军增祺麾下。中华民国成立后,又转投袁世凯麾下并获得人事编制及军事装备,逐渐壮大成为一方军阀。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配合直系打败皖系,还没分享到胜利果实就被直系从背后黑了一把,被迫退回根据地东三省。一心想要复仇的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于1924年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同时成功策反直系大将冯玉祥,一举打败直系军阀,入主北京,开始了4年主政期。势力最庞大时除东三省根据地外一度控制太行山以东、长江以北直至渤海、黄海海岸线。

1928年初在与国民革命军作战中失利,同时又被后台日本人所抛弃,大势已去的张作霖被迫退出北京。回老家途中又被日本人暗杀,其子张学良接班后顺应国内形势归顺国民政府。

第二、二流军阀,主要是独霸一方的地方军阀。

1、滇系军阀

创始人是蔡锷,清末云南新军协统,辛亥革命时夺取云南军政大权。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响应孙中山号召,举兵讨袁。在蔡锷出征期间由他的战友唐继尧留守云南,护国战争结束后,蔡锷英年早逝,于是唐继尧接班。云南人唐继尧与蔡锷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着强烈的权力野心,执掌云南大权后开始招兵买马,称霸大西南,主要控制云南、贵州两省。1925年在滇桂战争中败于桂系军阀,动摇了唐继尧的地位。1927年,滇军大将龙云、卢汉造反夺权,唐继尧被迫下台,由龙云继任。

2、桂系军阀(只谈北洋军阀时期的旧桂系,不含国民政府时期的新桂系)

首领是陆荣廷,早年曾是广西土匪,后来被前清两广总督岑春煊招安。在镇压革命党人起义中立下大功,得到岑春煊赏识,逐渐掌握了广西军权。与其他各省不同的是,广西没有新军部队,陆荣廷所掌握的武装力量完全是收编广西境内的土匪组成。辛亥革命时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当上了广西都督。护国战争中趁火打劫,将邻省广东划拉到自己麾下。

1924年李宗仁、沈鸿英发动政变,年近古稀的陆荣廷被迫下台。

3、晋系军阀

首领是山西人阎锡山。原是清末山西新军中一标统(正团级),辛亥革命时趁势而起,当上了山西督军,掌握山西、绥远两省军政大权。靠着自强、自私、自立不自尊的个性练就了一套“三个鸡蛋上跳舞”的独门神功。纵横捭阖于北洋军阀政府、国民政府、日本侵略者之间长达38年之久!

4、冯氏西北军

即冯玉祥统帅的西北军。早年追随皖系军阀所属的陕西督军陆建章,借着镇压当地土匪的时机对西北的地理、风土人情做了大量实际考察,为将来称霸大西北打下基础。陆建章被皖系大将徐树铮暗杀后,冯玉祥失去靠山,先后游离于皖系、直系、奉系、国民党蒋介石甚至是苏联之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重返大西北,靠带来的一部分北洋军班底加上收编当地大量杂牌军组成西北军,势力最大时控制内蒙古一部,甘肃、宁夏、青海的全部或大部。

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战败并解体。

以上就是笔者列举的在北洋军阀割据纷争时期的几支主要派系。剩下还有一些诸如川系刘湘、刘文辉,广东军阀陈炯明,四处流窜的盗墓贼孙殿英,控制山东的五毒大将军张宗昌这些人,大部分是依附于一二流军阀混日子,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大将军威武K


从本质上而言,北洋军阀是一个以私人关系为纽带、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军事集团。而段祺瑞和冯国璋从小站练兵时代便追随袁世凯,凭借着两人过人的才干,深受袁世凯赏识和重用,得以成为其心腹。

在袁世凯死后到直皖大战之前,皖系掌握了山东、山西、安徽、浙江、福建、陕西、甘肃、新疆八省以及热河、察哈尔特别行政区、淞沪护军使辖区;而直系则控制直隶、河南、湖北、江西江苏五省、绥远特别行政区、宁夏护军使辖区;奉系则将东北三省作为自己的基本地盘。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军阀,割据一省自称督军;割据一区自称镇守使。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以国务总理主持政务,冯国璋当选为副总统。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带两师兵力入京,代理大总统职权,调李纯来南京接任江苏督军,又调其旧属陈光远继任江西督军,形成了冯国璋在中枢主持大局、长江三督在外相呼应的格局。在直皖争雄期间,北洋军阀内部各个大大小小的军头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小团体,相继依附于直系或皖系。因此,直系与皖系两个军阀大集团实际上均是由各个军阀团体加盟而成。大多小库发游走于两者之间,趋利而行。

1918年冯国璋在与皖系的争斗中被迫下台,并于次年去世,直系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这时候曹锟与皖系集团因利益问题产生诸多分歧,与皖系渐行渐远,政治立场渐趋与旧直系一致,他对南方的政治主张也从主战变成主和。曹锟在取得直隶地盘后,把直隶原有地方部队整编为5个混成旅、三个补充旅和一个卫队旅,加上地方守备队,总兵力约6万人,成为直系中最大的军事团体。加上曹锟本人在北洋集团中资格颇老、底盘又靠近京畿,使他的影响力超过了旧直系的长江三督,成为取代冯国璋的最热门人选。

第一次直奉大战,直系打败奉系后,声望达到顶点,至1923年直系控制的地盘包括直隶、河南、陕西、江苏、湖北、江西、福建、热河、察哈尔等九省(区)另外还有山东、山西、安徽、甘肃、新疆、四川、绥远等省区也纷纷归附,以直系马首是瞻。其时,国内与直系为敌的仅剩下奉系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中山及在浙沪地区的皖系残余卢永祥三支力在此直系独大的形势下,曹锟企图谋取总统宝座。他先是在1923年6月迫使总统黎元洪离京,接着又在10月以贿选的方式被“选举”为大总统。

如果说接受招安是张作霖发迹的第一步,那么,辛亥革命则是张作霖真正崛起的开始。在袁世凯称帝后,大封天下,张作霖被封为二等子爵,张问左右怎么回事,人家告诉他“子爵下于伯爵一等,再上为公为侯”,张作霖非常不满,说“我何能为人做子?”等到袁世凯见自己众叛亲离,护国军四起之时,又想到张作霖。袁想让张赴湖南平乱,并许诺“事后封公封爵不成问题”。张早已看破袁的“空头支票”,不过他也想戏弄一下老袁,拍胸脯表示:“雨亭愿率部出征,甘为先驱。”但同时提出二十七师装备太差,需要补充枪支弹药和军饷,袁自然一口答应。然而待饷械到手,张作霖却给袁世凯拍去电报,说是奉天局势不稳,不能开拔,结结实实地涮了袁世凯一把。虽后来老袁无奈,只好任命张作霖为盛京将军督理奉天军务。袁世凯病死后,黎元洪改各省将军为督军,巡按使为省长,张作霖遂改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其后,他又借机排挤掉本省实力派冯德麟,一步步把黑龙江、吉林大权揽到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大败直军势力范围一度达到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调军队回北京,囚禁了当时的民国大总统曹锟也就是直系的首领。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组成国民军。此时的冯玉祥以彻底脱离直系,开始自主发展。国民军第1军成立后,冯玉祥靠着原本的1师3旅以及受降的大量直军俘虏,以占据的京、察、绥、甘四地为基础,迅速将部队扩编到14个师2个旅,并成立空军,总计15万人。此外,他还与苏联取得联系,通过苏方援助的军火来改善所部装备。1925年1月4日,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属部队也陆续改编为西北陆军,“西北军”名号也随即传遍全国。

孙传芳是直系后期首领,在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之后,号称“东南王”。“五省联军”就是他所建立,孙传芳原为湖北督军王占元的部属,王占元倒台后被吴佩孚任命为陆军第2师师长,与第12师师长周荫人带兵“援闽”。孙、周军队到闽后,孙传芳当上了福建军务督理,稳住了阵脚,并逐步清除了皖系残余势力。1925年10月,孙传芳借关内各方反奉气氛,暗结东南各省的旧直系势力和地方军阀,赶走苏皖两省的奉军,自称“浙闽苏皖赣联军总司令”,此即“五省联军”的成立。孙传芳把联军的大本营设于南京,将原来各省的军务督理、督办都改称为总司令。孙传芳直接控制的有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其中苏军总司令由自己兼任,浙军总司令为其亲信部将卢香亭,皖军总司令由听命于己的苏军师长陈调元调任。闽军总司令周荫人、赣军总司令邓如琢均非孙传芳的直接部属,属于加盟性质。到1926年春,孙传芳将自己控制的三省军队统一整编为8个师、12个混成旅、1个炮兵旅和4个独立团,共计15万人,加上闽赣两省军队,总兵力超过20万人。

1920年前后,联省自治到达高潮,打着“保一方平安,促一地繁荣”的阎锡山能统治山西38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王”。他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后来他进一步概括为“保境安民”,对外界的争斗采取“中立”。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使山西成为他独霸一方的小天地。


哒哒哒大队长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成多个派系,其中势力最大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势力,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势力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势力。

直皖战争前,皖系控制了山东、山西、安徽、浙江、福建、陕西、甘肃、新疆八省与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行政区及淞沪护军使所辖区域;直系军阀控制了直隶、河南、湖北、江西、江苏五省与绥远特别行政区、宁夏护军使所辖区域;奉系军阀控制了东北三省,并开始将势力向关内延伸。从而形成了直、皖、奉系军阀三雄鼎立,轮流执政,其他军阀偏安一隅,力求自保的局面。



到北伐战争前,奉系张作霖集团控制着东北、山东、北京、天津地区,拥有35万兵力,是北方力量最强的军阀集团;直系吴佩孚集团, 控制着湖北、湖南、河南三省及河北、陕西部分地区,拥有20万兵力;从直系分化出来的孙传芳集团,控制着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五省,拥有20万兵力。



北伐战争后,吴佩孚、孙传芳集团被打垮,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代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