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張謇為何要提出“徐州應該單獨建立一行省”的建議?

車德莉


內外交困,徐州建省,惜乎三月就夭折

看到這個題目,恰好對此略知一二,試著解答一下。

光緒三十年(1904年),張謇擬就《徐州應建行省議》,系統地提出徐州建省計劃。任何行政區劃的調整,背後都有著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背景。張謇是出於何種考量,擬就這份行政建議呢?研究當時的背景和張謇的建議書,基本上可以看出他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來自海上艦炮的威脅。經歷兩次鴉片戰爭,英國勢力壟斷了長江流域,德國侵佔山東,徐州位於二地之間,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方勢力的侵蝕使得清廷格外重視沿海地區的建設管理,在沿海地區增加省級管理機構以抵禦未來可能發生的侵略,加強這一地區的管理是朝野人士的極力推動的。

第二,來自地方維穩工作的需要。徐州地區自古屬於維穩重點區域,漢高祖劉邦就是在這區域起家的,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於這一地區的維穩都保持著高度的重視。清末時局動盪,難民四起,徐州地界的政府對於維穩工作力有不逮,設立省級管理機構,加強維穩工作,是當時社會環境綜合治理的需要。

第三,來自張謇自身實業拓展的目的。身為清末著名的實業家,張謇深知徐州這個地塊的經濟開發價值,提升行政管理等級講對經濟建設有所裨益。

具體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如下:

共有安徽鳳陽的宿州與靈璧縣,潁州的亳州、蒙城、渦陽以及泗州全境;江蘇的徐州、海州全境,淮安北部的桃源與安東兩縣;山東的沂州的全境,兗州的滕、嶧兩縣,濟寧的魚臺與金鄉兩縣,曹州的曹、單、城武三縣;河南的歸德全境,一共四十五個州縣。

一旦實現徐州建省,可以帶來以下益處:

一是可以簡化行政,裁撤冗員。

二是可以利用當地彪悍的民風,招募訓練一隻勁旅,加強軍備建設。

當然,實施這個方案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困難

一是孚眾的最高行政長官巡撫人選難有合適之人。

二是國家財政困難,難有財力支持。

然而,建議報到中央之後,卻是爭議四起,最後形成的建省方案與張謇的建議已大相徑庭,這不屬於本題的答覆範圍,這裡不再贅述。不過,可以說的是,新的徐州省僅僅存在了三個月就夭折了。

敬請批評指正。


重舟難過千重山


把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成立一個以徐州為省會的淮海省,一直是行政區劃調整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設立以徐州為省會的新省的呼聲,不是現在才有的,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就有人提出:在徐州建省,刻不容緩!

誰呢?張謇。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張謇在科甲征途中歷盡坎坷,高中一甲一名狀元。之後,張謇主要經商,在商界縱橫風雲。

官場上的事,本來和張謇沒太大關係。但光緒三十年(1904年),有朝廷授予三品頂戴的張謇,特意給朝廷上了一個建議——請在徐州建省。

張謇祖籍常熟,生於南通海門,和蘇北的徐州並沒有多少交集。張謇之所以有這個建議,還是朝廷準備裁撤漕運總督帶出來的。

漕運總督負責江南錢糧通過運河運到京城。但到了清末,隨著海運和鐵路的興起,交通變得多樣化,漕運已名存實亡。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已有八個省的漕運停止。

漕運總督衙門位於江蘇省的淮安府,不遠處還有個南河總督。再加上兩江總督衙門在南京,蘇州還有個江蘇巡撫衙門。面積不大的江蘇省,竟有三個總督加一個巡撫,過於擁擠。

張謇在他的《徐州應建行省議》,認為徐州建省,可以有助於解決很多問題。

張謇認為徐州處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佔天下兵形之勢。但由於徐州隸屬於江蘇,而江蘇省會又在最東南的蘇州,與徐州距離太遠。即使是兩江總督駐地南京,距離徐州也不近。如果在徐州建省,可以阻擋英國和德國。

英國和德國是徐州建省的動因?至少是之一。

1900年後,列強加緊了對中國的壓榨。英國軍艦肆意行駛在長江航道上,而山東又有德國控制的鐵路。德國想把勢力範圍擴大到長江流域,英國則想把勢力範圍擴大到山東。而徐州,正好卡在山東與長江流域的中間節點。

張謇說:只要在徐州建省,並佈置重兵,就能在英國的勢力範圍與德國的勢力範圍之間,砸進一顆由朝廷控制的硬釘子。這樣,既能阻止英國北上,也能阻止德國南下。

徐州要建省,管轄範圍多大呢?張謇可以說把江蘇的徐州府及屬縣,海州(連雲港),安徽省的鳳陽府北部宿縣等地,潁州府(阜陽)東部蒙城、亳州等地,山東省的沂州府(臨沂)、兗州府、曹州府(菏澤),河南省的歸德府(商丘)等45個州縣劃入新成立的徐州省。

張謇的建議很有前瞻性。徐州位於北京與南京、上海之間,東近大海,西連中原,可進可退。在徐州建省,除了能阻止英國和德國的北上南下,還能為朝廷起到“防火牆”的作用。萬一江南再有如太平天國起義這樣的重大事件,只要守住重兵把守的徐州,朝廷就安然無憂。不會再出現林鳳祥、李開芳北伐,嚇得王公貴族屁滾尿流的荒唐事件。

至於裁撤漕運總督,張謇是支持的。他覺得裁撤漕督之後,其遺留的並不多的漕運事務,由新設的徐州(省)巡撫代管就行。

因為張謇沒有單獨上摺子的權力,他的建議由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逞給朝廷。

出張謇所料的是,他的這個建議,遭到了大多數人的激烈反對。有人反對說: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如果在徐州設省,就必須拆蘇北出江蘇,拆魯南出山東,拆豫東出河南,拆皖北出安徽。如此,就要涉及四個省的根本,動靜太大,成本太高。

但是,漕運總督裁撤不可避免,江蘇省又確實存在南北不同的局面。當時的政務處給出一個和張謇所議徐州省不一樣的方案——設江淮省。

所謂江淮省,範圍包括江寧府(南京)、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海州直隸州、通州直隸州大部。取江寧府首字與淮安府首字,合稱江淮省。不過,省會不在江淮省位置偏西南的江寧,而在江淮省中部的淮安府清江。而江蘇省剩餘的蘇南四府:鎮江府、常州府、蘇州府、松江府,以及太倉州,依然設江蘇省。

張謇對江淮省方案非常不滿。他認為這樣劃省,並沒有突出徐州特殊的戰略地位。只不過把江蘇省的東南部劃出省,但區域格局沒有太大變化。與其這樣折騰,還不如不折騰。

結果,江淮省的方案遭到了江蘇各界的強烈反對,張謇建議的徐州設省,又被安徽、山東、河南三省集體反對,而江蘇也不想失去徐州。對皖魯豫三省來說,各划走一塊,本省就會變得殘缺不全。再說,徐州設省,有利的是朝廷,對三省的巡撫來說沒什麼好處。

結果折騰來、折騰去。江淮省和徐州省都沒有設立,江蘇還是江蘇,山東還是山東,安徽還是安徽,河南還是河南。

到了民國時,因特殊的時局,出現了一個叫淮海省的區域,“省會”在徐州。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個淮海省沒有被歷史承認。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高人自有高見

沒有為什麼 說了你也解決不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