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把山东省聊城地区的馆陶县划给了河北邯郸?

永恒的珍珠红


大家好,我是再忙也要说历史的程锦。

河北邯郸市最南边的地级城市与山东交界的便是邯郸最东面的馆陶县,大家却不知道馆陶县,曾经隶属于山东聊城地域,那为什么在1965年被划分到河北省呢?

馆陶可能很多人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会很熟悉,汉武帝刘彻她的姑姑便是馆陶公主。在历史上馆陶县有的朝代属于山东省,但有的朝代属于河北省。在开国初年,在河北省和山东省中间曾经出现过平原省,但在1952年平原省被取消。当时的平原省有着河北省的南部,河南省的北部以及山东省的西北部组成。被取消后有些地方是存在着模糊的。

有的部门明明是山东省的,判给了河北省,为了赔偿山东省的损失,把馆陶县和临清县划到了山东省的名下。当时的馆陶县面积很大,山东省把它划分了三份,分给了其他县城。但到了1965年,由于种种原因又重新划给了河北省,但不管事哪个省市其实我们都是一家人,在历史上像这种原因有很多,河北省因为种种原因和附近的几个省市都有过这种情况,例如河南,山东,内蒙古以及山西。

程锦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程锦点个赞哦~关注程锦,私信回复句子,程锦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程锦在路上


“馆陶”地名的由来,最早出自汉代,是汉武帝刘彻姑姑(馆陶公主)的封地,是一个古老地名!她包括的范围实际要远远大于目前馆陶县辖区,而且确切地址也是几经变换。现在的馆陶县是在继承古地名基础上演化而来,可以说包含了历史、地理、两种文化(齐鲁、燕赵)。

有一种说法“馆陶”从山东划给河北,完全意义上来讲这只是长远历史经历中,一种很自然行政调整。在中国历史有史料记载的五千历史上,冀鲁交界地区所属历代都有变化。新中国建立后,冀鲁两地划分是根据千百年来习惯性的划分。实际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冀鲁交界地区根据国家职能变化,都有几次很大调整。五十年代前期,因为撤消了平原省(在冀鲁豫交界地带,省会在新乡,1955年撤省),冀鲁两省边界就有了轻微调整。

“馆陶”这次行政大变化是1965年国家为了根治海河,并由此确立职能责任,以漳卫河、大运河东西两岸为界,进行了两省范围内大规模调整。涉及地区有河北邯郸、邢台、衡水,山东聊城、德州几个地区。“馆陶”变动算是较大地段之一。确切来说把“馆陶”一分为东西二个部分,东部分保留给了山东省聊城冠县,卫运河西部分,包括县城划给了河北邯郸。由此产生了今天的河北馆陶县。




天边做岸


馆陶县在历史上大多数时间属于山东省,最后一次划归河北省是1965年。现在的山东省和河北省的天然分界线在馆陶县境内是漳河和卫运河。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国家组织山东河北和天津等省市根治海河,卫运河和漳河均为海河流域,为了有效的开展治河、护河、管河的组织领导工作,馆陶县划给河北省毫无意义是最为合理的。所以,馆陶县划给河北省邯郸市的主要理由恐怕就是这个。


Manufacture2025


山东有个北馆陶镇,在馆陶县北边山东境内


明明没明天且期待黎明


为啥把属于河北的冠县划给山东? 地理位置离得近,更容易管理,没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