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移民英国,她嫁给了一位贵族,生下一个女儿奥黛丽·赫本

荧幕前的奥黛丽·赫本美丽动人,公主般的气质让人心生怜爱,按照普通人的逻辑,如此美丽可爱的女孩一定有一个美好温馨的童年,但事实往往与人们的意愿背道而驰。奥黛丽·赫本的童年是在父亲离家出走,与二次世界大战的双重阴影下度过的。

为了移民英国,她嫁给了一位贵族,生下一个女儿奥黛丽·赫本

移民英国过上好生活

这里先介绍一下背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老牌帝国,世界工厂的称号曙光依然存在,而欧洲大陆在经历过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荼毒后,虽有复苏但衰败之气仍存。所以当时很多欧洲小国的人们都想移民到英国,成为一个英国人是当世很多欧洲人的梦想,而赫本的母亲艾拉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移民英国,她嫁给了一位贵族,生下一个女儿奥黛丽·赫本

艾拉夫人本人是一位荷兰贵族后裔,拥有世袭“男爵”的贵族头衔。优良的教育和贵族血统塑造了一个保守传统的女子,她把自己做演员的梦想深深埋藏起来,循规蹈矩地结婚、生子。她的第一次婚姻并没有持续多久,在生下两个孩子后她的婚姻就破裂了。面对不幸的婚姻,赫本的母亲选择坚强面对,她离了婚,带着两个儿子坚强而独立地生活着。后来艾拉的女儿赫本完全遗传了母亲这一性格特点。

为了移民英国,她嫁给了一位贵族,生下一个女儿奥黛丽·赫本

年幼的赫本与母亲

此时的艾拉夫人,与大多数离异的女人一样,希望迫切的希望改变现状,过上更好的生活,曾经那个成为英国人的梦想再次被点燃,为此,艾拉夫人选择了走捷径——嫁给一位英国人。艾拉夫人在离婚一年后,与英国的贵族后裔罗斯顿结婚,成为了一名英国媳妇。所以我们在看赫本的个人介绍时,是英国国籍。

但艾拉很多就为自己草率的决定付出了代价,原来罗斯顿虽然顶着贵族后裔和银行家的头衔,但实际上却是一位好吃懒做的人,而且之前就有“吃软饭”的前科,此前一直靠着前妻的继续度日,只可惜艾拉夫人被罗斯顿的高超“演技”骗过,直到婚后才发现上当了。

一方为了英国人身份,一方为了吃软饭,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虽然奥黛丽·赫本的诞生让这个家庭度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但不久后父亲罗斯顿就开始经常离家,留下母亲和幼小的奥黛丽。这时候的奥黛丽很想念父亲。她是多么想要父亲摸摸她的头,亲亲她的脸,像邻家小朋友的父亲那样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但每次父亲回来,总是忽略掉她,他所有精力都只是用来和母亲做无休止的争吵。

为了移民英国,她嫁给了一位贵族,生下一个女儿奥黛丽·赫本

年幼的赫本与父亲

他们争吵的时候,小奥黛丽悄悄躲在一边,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里闪动着困惑,年幼的她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吵架?而不是像别的父母那样相亲相爱。在奥黛丽六岁那年,父亲和母亲的争吵日趋白热化。终于,有一天,她看到在母亲喋喋不休的吵闹声中,父亲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然后拎起皮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任凭她在后面撕心裂肺地喊爸爸,直喊到嗓子嘶哑,那一刻,幼小的奥黛丽已经明白,属于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那份爱从此遗失了……

和所有失败婚姻一样,最终承受伤害的都是孩子

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安全的代名词,更是快乐之源。父亲的不辞而别让年幼的赫本心中充满了失落。她是那样渴望爱,但她不知道该在谁那儿获得这份爱,她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艾拉和罗斯顿可能都没有想到,这份对爱的渴望伴随了奥黛丽一生,而渴望不能得到满足的忧伤也陪伴了她一生。

为了移民英国,她嫁给了一位贵族,生下一个女儿奥黛丽·赫本

年少的赫本

对于丈夫的抛弃,艾拉充满了愤怒和埋怨。家里只有奥黛丽,因此她的负面情绪自然而然地要由奥黛丽来分担。但一个才几岁的孩子怎么能负荷得起这份沉重?那段日子里,奥黛丽·赫本就像是一只被遗弃的小动物,瞪着惊恐的眼睛茫然无措地望着这个纷乱的世界。

“失去父爱的母亲就像是一棵生长在阴暗处的树木,尽管见不到阳光,它的树枝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向阳光的方向生长。”——赫本的长子肖恩

母亲的抱怨加深了赫本对父亲的思念,思念无处宣泄,赫本想到了写信。她要把自己对父爱的渴望通过邮局寄到父亲的手里。那时候,奥黛丽只有七八岁,是英国贵族寄宿学校的一名学生。很多时候,她总是独自一个人趴在桌子上,用一支笔在信纸上写字,她用自己认识的有限的文字去倾诉她对父亲的思念。但她的信寄出去却一直没有回信,遗失的爱无处找寻,她的思念依然无处安放。

为了移民英国,她嫁给了一位贵族,生下一个女儿奥黛丽·赫本

赫本与长子肖恩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情感体验上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怨恨是最常见的问题。年幼的奥黛丽·赫本也有过怨恨。她怨父母为什么要分开,她怨恨父亲,嫌他不忠于婚姻。在赫本的儿子写给她的传记《天使在人间》中,他写道:

因为愤恨,她放弃了那个家庭所拥有的全部尊贵头衔,搬到她的外祖父家居住。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外曾祖父,在我出生前三年他就去世了。我母亲很少提起她以前的生活,不过她总是说,外祖父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父亲的角色,因为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她,在她的童年生活中对父亲的印象很淡。20年后当她与父亲重逢时,两人之间也没有流露出父女间那种深厚的感情。

阴影下绽放的太阳花

遗失的爱并没有让奥黛丽·赫本变得自私狭隘和小肚鸡肠,相反,长大后的奥黛丽变得宽容、善良。这是因为她有一个要强的母亲。身为荷兰世袭男爵贵族,艾拉在一个严厉且具有维多利亚文化的家庭中长大,因此她为人处世端正正直。她对女儿和儿子们说:

做女爵的孩子不会让你与众不同,你们要坐得端正,站得笔直,随时随地保持优雅的礼仪。不要忘了,礼仪意味着友善。所以要永远保持友善。要记得为老妇人开门,这样才能帮助她们。

一个家庭当中,母亲的性格往往直接影响子女的性格,艾拉夫人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也直接影响了赫本。如果赫本没有守规矩,为他人着想,就会受到母亲的责问。正是这种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观念让年幼的赫本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因此她的怨恨也在这种思想观念中逐渐减弱。赫本的母亲艾拉夫人,虽然没有给予赫本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她用自己的品格让女儿远离愤恨和哀怨,成为一个心地宽厚的优雅女子。

在多年以后,赫本的丈夫梅尔·费勒通过红十字组织寻找她的父亲,并与他约好父女两个见上一面。在都柏林谢尔伯恩酒店的大堂里,当赫本时隔多年再次见到父亲时,父亲罗斯顿却像尊雕像一般站在那里,既没有走近,也没有伸开双臂拥抱,他脸上的表情一如当年他甩开六岁奥黛丽的小手那般冷漠和骄傲。

为了移民英国,她嫁给了一位贵族,生下一个女儿奥黛丽·赫本

但赫本没有迟疑,她主动走上前去拥抱了他,就像其他那些幸福的女儿拥抱自己慈祥的父亲一样。虽然父亲的遗弃让她心中受到极大的创伤,但她依然选择了宽恕和原谅。甚至为了担心他会内疚,在这次团聚中奥黛丽一直努力忍住眼泪。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奥黛丽的父亲一直接受着女儿的赡养,虽然他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缺席,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但赫本认为这是两码事。她说:

他们只是平凡人,抱怨并不能改变什么。他没有做到他应该做的,不意味着我就应该以牙还牙。我必须做到我自己该做的那一部分,不论我曾经被伤害到什么程度。

为了移民英国,她嫁给了一位贵族,生下一个女儿奥黛丽·赫本

阴影下绽放的太阳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