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岸边有一个双“国保”的古村落


在山西,甚至在全国,一个村子能有一个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本身就不会太多,而一个村落要是有两个重点保护单位那一定是少之更少,而就在我们山西省,真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村庄,因“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两个不同的内容,分别于第一批和第三批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地处临汾市襄汾县汾河岸边的丁村。

在山西,说起古老的大院,更多的人会想到乔家、王家、常家、渠家大院等几座大院,其实“丁村民宅”所包含的30多座不同风格的大院其建造年代要比上述大院早上百年之久,其主要为明未清初建筑。1985年,国家收回院落十九座,征集近万件文物,在这里创办了中国第一座汉民族民俗博物馆。

在过去,是可以用钱捐买官位的,获得官位后还可修建牌坊宣众,但是这种捐买的官所修的牌坊,不能建在大门之外,所以进入丁村民俗馆后,首先看到的是座矗立的"宣德郎"牌坊。它就是主人丁溪连为夸耀其祖上被乾隆皇帝追封为"宣德郎"和基于"耀祖光宗",把新取得的成就炫耀于故里乡亲而立的。


丁村各院的房子大多为四合院结构,均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中间有一天井,布局与北京的四合院相同,但比北京的四合院高大,建筑也更讲究,而且这些院落彼此间还相互相连,很有特色。

丁村大院内所保存的砖雕、石雕、木雕更称为一绝。图为木雕“岳母刺字”局部。

精美的木雕

精美的木雕

处在村子西头的小庙同样历史悠久。

丁村的民居群现存较完好的有30多座四合院落,时代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至清末,共分为北院、中院、南院、西北院四大组,其中北院以明代建筑为主,中院以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建筑为主,南院以道光、咸丰年间的建筑居多,西北院则是乾隆、嘉庆时所筑。

丁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是研究北方民间建筑格局、规律、手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院内保存完好的“万象更新”牌坊

精美的院落

这座乾隆晚期院落保存完好,门楼宽大,廊柱雀替木雕精细,左右砖雕影壁,院内的木雕十分精美,现还没完全对外开放。

您知道 这个建筑用来做什么的?想想看啊

精美的院落

精美的院落

精美的院落

展示的男主人照片

展示的女主人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