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首位產業“雙輪驅動” 縣域經濟“風生水起”

紡織服裝和電子信息為宿松縣兩大首位產業。“首位產業,首先發展”。近年來,該縣發揮政府“有形之手”深耕傳統產業,引導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新興電子信息產業通過“招大引強”擴大全產業鏈,達到產業集聚的“雁陣效應”。在兩個首位產業的“雙輪驅動”下,縣域經濟一路高歌猛進,風生水起。

傳統產業“智能升級”擴鏈增容

紡織服裝產業是宿松縣傳統優勢產業,2014年宿松縣委、縣政府把紡織服裝產業確立為該縣兩大首位產業之一。

紡織服裝產業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普遍面臨著人力成本上漲、生產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產業轉型升級任務緊迫。

宿松縣服裝龍頭企業紅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底啟動“服裝行業C2M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項目”,實施生產線的全過程智能化改造,前期投資3.8億元的硬件設備改造已完成。車間裁床、配料、縫製以及後整的各道工序生產效率均提高了30%左右,尤其是智能倉儲環節提高效率近90%。

通過智能化車間改造,2018年紅愛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較2017年翻了一倍多,綜合生產成本下降20%,預計2019年將實現產值近6億元。下一步公司還將投資12.8億元,規劃建設並投運智能定製系統及互聯網線上訂單系統,在國內率先實現服裝個性化定製和柔性化生產。

和“紅愛”一樣,宿松縣多家重點紡織服裝企業選擇將“機器換人”作為轉型的出路。經過3年投資智能化升級,宿松縣紡織服裝類企業突破發展瓶頸,迎來新機:從製造到智造,2018年該縣92家規上紡織服裝業實現產值125.8億元,同比增長18.9%。

在企業圍繞市場抓轉型的背後,是積極有為的政府有形之手在持續發力。

宿松每年特批工業發展專項政策資金3000萬元,用於企業技改等各類發展項目,該項資金還將持續增加。“宿松縣企業技術設備改造可獲得省、市、縣三級補助,佔比最高可達到技改總造價的32.6%,這一比例在全省都是靠前的。”餘俊達說,這幾年,宿松縣紡織服裝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技術改造投資量大,需求攀升。針對企業融資難的突出問題,該縣實施首位產業“一把手”工程,精準把握企業資金不足的痛點,創新構建了卓有成效的縣域融資機制。

百尺竿頭還需更進一步,“招大引強”才能有新跨越。

3月中旬,總投資45億元,年產100萬紗錠生產線項目近期將正式簽約,這是宿松縣“招大引強”,深耕紡織服裝業的又一次大手筆。該項目全部達產後,年產值約45億元,年上繳稅收1億元。

發展新興產業打造皖西南“硅谷”

宿松縣地處長江經濟開發帶和大京九經濟開發帶交匯地區,是合肥經濟圈、昌九經濟走廊、武漢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4年,宿松縣將電子信息產業區為“首位產業”,優先扶持發展。先後引進了吉祥星辰、賽博宇華、寶捷迅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宿松,投資建設了南方電子產業園項目、安徽科寶電子產業園等超10億元的項目,初步形成了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家電等相關配套為主的智能電子產業體系。

5年來,宿松縣積極對接產業轉移的節拍,出臺針對性政策,打造電子產業發展的“環境磁場”,吸引一批又一批優質電子信息產業入駐,其集聚效應和雁陣效應開始顯現。

2018年該縣新簽約的電子信息5000萬元以上項目19個,其中1億元以上的項目10個。2019年第一季度,新增電子信息類在談項目5個,擬定總投資4.5億元。其中,長旺電子、奧森電子成功簽約,總投資1.5億元電子墨水屏項目等2個億元以上項目有望近期簽約。

記者從宿松縣招商管理局瞭解到,2018年該縣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38.9億元,同比增長12.2%。“2018年,我縣電子信息產業招商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大批項目簽約落地並先後投產。”該局項目部負責人王惜介紹,2019是宿松縣招商引資“重大項目攻堅年”,將按照“在談項目促簽約、簽約項目促開工、在建項目促達產”的工作要求,聚力重大項目推進、落地、達產。據推算,2020年之前,電子信息產業產值有望突破百億大關,成為拉動該縣縣域經濟的第二駕“百億級”馬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