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是含有‘柳’的詩詞?

西風烈戰地黃花


春天裡什麼最美?古人告訴我們:不是花,也不是鳥,而是柳,在古詩詞中,吟詠柳姿之美的詩篇比比皆是,下面我們就一起隨著古詩詞領略柳的美姿吧。

<strong>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楊柳枝詞

[唐] 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送別

[唐] 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詠柳

[宋]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新柳

[宋] 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楊柳枝

[唐] 溫庭筠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繡芙蓉。

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送別詩

[宋] 無名氏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宋] 寇準

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長條別有風流處,密映錢塘蘇小家。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臨江仙·白雲堂前春解舞

[清] 曹雪芹

白雲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

蜂圍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strong>

蘭陵王 柳

[宋] 周邦彥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

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

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

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

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卜算子 新柳

[清] 納蘭性德

嬌軟不勝垂,

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風,

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

落日和煙雨。

蘇小門前長短條,

即漸迷行處。

唐多令·粉墮百花州

[清] 曹雪芹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

一團團、逐隊成球。

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

嘆今生、誰舍誰收!

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洞仙歌·江南臘盡

[宋] 蘇軾

江南臘盡,

早梅花開後, 

分付新春與垂柳。 

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

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

盡日無人,

誰見金絲弄晴畫? 

斷腸是飛絮時,

綠葉成陰,

無個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東風逐君來,

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張家公子名無忌


雍陶是唐末詩人中頗負豪情的一位,他在簡州當刺史的時候,有一次送人遠行,到城外的一座橋前,隨從告訴他:“這橋是情盡橋,因為送人送到這裡就停止了。”雍陶聽了很不高興,讓人拿來紙筆,為此橋改名為折柳,並作詩一首:“古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他這首詩直抒胸臆,寫得很豪放。但為橋改名折柳,卻沒有絲毫新意,因為“長安陌上無窮樹,惟有垂楊管別離”,離別時折柳相贈是唐代十分流行的風俗。

讀唐詩宋詞凡是離別的,十有八九都會提到折楊柳,即便高才如李白、李商隱等人也不能免俗。在他們的詩句裡,柳樹從柳絲到柳絮再到柳葉,每一片柳色上都裝滿了離愁別恨。如李商隱的《離亭賦得折楊柳》寫柳條:“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柳條不要全部折盡,要留著一半迎接歸來。還有的則別出心裁,想要用柳條繫住離人的船,雍裕之的《江邊柳》:“嫋嫋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作者有意把柳條寫成柳絲,以絲代思,一語雙關。柳絮隨風飄蕩,似乎更難表現出別離者的無奈,詩人鄭谷在《淮上與友人別》的時候,就寫:“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以柳絮來襯托心情的悲痛。李白的想象從來都是天馬行空,對離別,他也是別出心裁,在《勞勞亭》中他寫道:“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春風都知道離別之苦,乾脆不把楊柳吹青了。

他這裡的勞勞亭是三國時期東吳建造,是當時人們送別的地方,勞勞的含義便是憂傷,和勞燕分飛的勞是一個意思,聽這名字便是離別之地。但這勞勞亭在唐朝已經成了古蹟,這個時候最傷心的離別地是灞橋。此橋因建於灞水上而得名,距離長安二十多里路,是進入關東的的必經之路,這裡因此而成了離別之地。灞河兩岸栽滿了楊柳,這裡的柳樹就更多一層傷心之色,李白就有詩句:“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可是離別和柳樹有什麼關係?這種風俗源自何處?最直接的解釋是柳和留同音,希望朋友留下。但這樣的解釋未免過於簡單,僅僅因為一個同音不足以讓柳樹的枝條拂過大唐的每個離別人的心頭。要追根溯源的話,恐怕還要從《詩經》中那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說起,從這篇《采薇》開始,柳樹就和離鄉愁情有了密切的關係,隨後被詩人們不斷演化,如南朝的虞羲寫《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楊柳正依依。”這一句顯然就是在抄襲詩經,稍後的蕭子顯寫《燕歌行》開篇就說“思君昔去柳依依”。漢朝開始的《折楊柳》曲目,每一首裡面的柳樹都是和著思緒離愁而舞的,即便在粗獷的北方民歌裡也不例外,如:“遙看孟津河,楊柳鬱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對著柳樹,這位北方漢子也忍不住開始思念家鄉了。

通過這樣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加強,到了唐朝,柳樹已經與離別之情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關係,人們一旦送別就會想起柳樹。

而且在古代,離家遠行還要舉行很隆重的祭祀,對路神祭祀,保佑一路平安。這是因為出門總有一定的危險,現在的人們還說出門三分災,何況古人。一路上有野獸出沒、強盜劫掠還有自然災害的侵襲,意外隨時可能發生。人們就希望自己在路上能得神仙的保護,這個神仙在路上,自然就叫路神,或者行神。按照顏師古註解《漢書》時候的說法,是黃帝的妻子嫘祖,因為她隨黃帝巡遊的時候死在了路上,所以就順理成章成了路神。或許是源自她這個名字,人們把祭祀路神的禮儀簡稱為“祖”。

祖禮的程序很隆重,先要堆土為壇,把宰殺的牲口都放到祭壇上,然後車子從祭壇上行駛過去,這樣可以保證一路順風。當然祭品不管多豐盛,路神肯定是不會來吃的,最後送行的人與遠行人的就可以擺上酒席大吃一頓,這叫餞行。因為祖禮和餞行通常連在一起,統稱為祖餞。古代豪放之士不但飲酒,還要唱歌跳舞,當年荊軻刺秦王,臨行之前,高漸離等人在易水上為其送行,高漸離那首著名的“風蕭蕭兮易水寒”想必就是餞行時的禮物。

唐朝的時候祖禮依然流行,李白在《留別金陵諸公》上說:“五月金陵西,祖餘下白亭。欲尋廬峰頂,先繞漢水行。”這裡的祖就是祖禮。不過唐朝祖禮已經沒有那麼麻煩的程序了,甚至簡化成了一頓酒,只剩下了餞行。王維那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估計就是王維在客店裡為元二餞行。在這樣的儀式上,人們可能很自然地就會想起柳樹,伸手摺下一枝,一來柳樹生命力旺盛,也好保佑行人能像貓一樣有九條命,二來也讓行人惦念家鄉,及時歸來。

遠遊人如果遲遲不歸,這個時候思念的人也會去折柳,折下一條柳枝寄給遠方的人,西漢的時候,主父偃遠遊長安,一心通過衛青接近漢武帝,但一直不受重視,只能在長安長期停留。唐朝的李賀在《致酒行》中提到這事說:“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在唐朝這位詩鬼的想象力,主父偃的家人盼他歸來,把柳條都折盡了。和送別的時候折柳不同,折柳寄遠的通常是家人,而且常常是妻子。李賀沒有說主父偃家裡折柳的是誰,但十有八九是主父偃的妻子。這裡,已經不是友情之間的思念了,而是愛情之間的相思了。

這種相思自然專屬於獨守閨房的妻子(或許也有同性之間相思……),而且大都發生在春天,我們老祖先認為春天是女人悲傷的季節,《毛詩正義》幾乎是從化學反應角度來解釋這事,說“春,女感陽氣而思男。”柳樹早春先發,女子們感受的這點陽氣常常就來自柳樹。風流的陳後主說得很直白:“楊柳動春情,倡園妾屢驚。”看見楊柳,相思之情頓起。最著名的是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上楊柳綠,悔教夫婿覓封侯。”少女看見柳樹,竟然開始後悔讓丈夫出去尋求功名,主父偃的妻子在家裡攀折楊柳的時候,或許也帶著這份悔恨吧。有時候這柳樹上還會停留著成雙入對的黃鸝或燕子,這對相思煎熬中的女子來說無異火上澆油,如褚翔寫《春閨怨》中有四句“柳枝皆嬲燕,桑葉復催蠶.物色頓如此,孀居自不堪”那燕子簡直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這些相思的詩都是男性想當然所寫,把女子寫得含情脈脈。其實女子的這種相思感情一旦流露出來,也會如洪水猛獸,讓男子無法抵擋。比如北魏胡太后,這是個很強勢的女人,有很強的權欲和情慾,在權欲上兩次垂簾聽政,在情慾上更是一不二。當時北魏大將楊大眼的兒子楊白花是個帥哥(如果他有個弟弟是不是該叫楊白勞?),她一眼就看上了,但楊白花卻不願意吃軟飯,當這個小白臉。胡太后就要玩霸王硬上弓,嚇得楊白花改名楊花投奔南朝去了。堂堂太后也失戀了,在一個春天,胡太后看著楊柳思春,以《楊白花》為題做了一首詩:“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既寫柳絮,又寫自己的心上人,拋去這詩歌背後的齷齪故事不提,單看詩句,句句相思,聲聲入淚。她竟然憑著這首詩贏得了後世文人的同情,明朝的文人高啟指責道:“楊白花,太輕薄,不向宮中飛,卻度江南落。”

據說胡太后寫了這首詩後,讓宮女們在宮廷中相互挽著胳膊,如儀仗隊一樣一起跺著腳高唱,希望能夠聲達江南,感動自己的心上人。她卻不知道,這老妻少夫在周易上是“枯楊生華”是不能長久的。不過太后這麼強勢,她想要的也不是天長地久,而是曾經擁有,這份痴情,真是令人動容,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遇見這樣的老太太,就……就娶了吧。


錦翼


1.送別詩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王之渙《送別》

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楊巨源《折楊柳》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劉禹錫《楊柳枝詞》

暫憑樽酒送無憀, 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 春風爭擬惜長條。含煙惹霧每依依, 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盡折, 半留相送半迎歸。---- 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

楊柳絲絲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絲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

2.其他

1、隅然謫墮行雲去,不入春風花柳村。

2、柳長莎軟路縈迴,靜避綠陰鶯有意,

3、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4、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

5、煙迷柳岸舊池塘。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

6、旖旎仙花解語,輕盈春柳能眠。

7、王家竹,陶家柳,謝家池。

8、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9、莫恨春風看盡,花柳自蹉砣。

10、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11、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

12、金陵種柳歡娛地,庾嶺逢梅寂寞濱。

13、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14、柳營隱隱兵戎整,蘭砌詵詵子舍賢。

15、丹砂濃點柳枝唇。尊前還有個中人。

16、何人柳外橫斜笛?客耳那堪不忍聞!

17、花不盡,柳無窮。別來歡事少人同。

18、歡意似雲真薄倖,客鞭搖柳正多才。

19、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20、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21、看柳意。偏從東面春風至。

22、唱得紅梅字字香,柳枝桃葉盡深藏。

23、堤上柳未藏鴉。尋芳趁步到山家。

24、綠柳藏烏靜掩關,鴨爐香細瑣窗閒。

25、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26、宮漏永,柳街長。華燈偏共月爭光。

27、方驚共折津頭柳,卻喜重尋嶺上梅。

28、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29、柳陰路曲,流鶯比鄰。

30、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31、龍作馬玉為鞭。花如羅綺柳如綿。

32、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

33、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溼鞦韆


媛詩詞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陸游《遊山西村》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志南《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杜甫《絕句》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 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 高鼎《村居》

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 陳亮《虞美人·東風蕩颺輕雲縷》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維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

春城何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愈――《寒食》




樂漁娛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新柳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淮上與友人別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送別詩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冬柳

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

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楊柳枝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繡芙蓉。

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楊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題柳

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吹。

香隨靜婉歌塵起,影伴嬌嬈舞袖垂。

羌管一聲何處曲,流鶯百囀最高枝。

千門九陌花如雪,飛過宮牆兩自知。

邊城思

柳黃未吐葉,水綠半含苔。

春色邊城動,客思故鄉來。

楊柳

亞夫營畔柳濛濛,隋主堤邊四路通。

攀折贈君還有意,翠眉輕嫩怕春風。


文學碎碎念


太多了,《家譜與尋根——以柳姓為例》一書中專門對柳文化做了考釋,其中包括柳詩詞幾百首,建議可以看看。


柳育龍


含有“柳”的詩詞有很多。比如: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王維《田園樂》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渭城曲》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綸《蘭溪棹歌》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白居易《長恨歌》

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李賀《致酒行》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歐陽修《蝶戀花》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歐陽修《踏莎行》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另眼讀書


詩詞歌賦,可說是業已概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學的大成。讓我們看看,古代有哪些是含有‘柳’的詩詞(這裡例舉10個)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雄《寒食》)

2.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3.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陸游:《釵頭鳳》)

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0.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補充。


安紅美食驛站


柳在古典詩詞中是一個極為常見的意象。自《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起,柳就與離別及哀愁結下了不解之緣。離別時,柳枝可供人攀折,以表依依惜別之情以及對離人的美好祝願;羈旅時,遊子見柳便觸發了家國之思,更增孤獨淒涼之感;春天,楊柳最先抽出綠絲,它以窈窕柔美的身姿,迎接春的到來,也以蔥蘢茂密的枝葉、漫天飛舞的楊花送春歸去;秋天,它引以為豪的綠絲絛、翠眉葉都變得蕭索,獨立秋風,受盡了世態炎涼;它既是風流嫋娜的美貌歌女,又可為奸邪狡詐的獻媚小人。此種,千百種滋味,無一不寄託著詩人的個人情感和人生體驗。

依依惜別

  “折柳”經常出現在送別的古詩詞中,因“柳”諧音“留”,贈柳表示留念,一為不忍分別,二為永不忘懷。再者,楊柳的特點是“隨地可活”,這正可以拿來祝願遠別的人,到了異地後,隨遇而安,一切順遂。折柳送別時,還要吹笛,有時還要放聲歌唱,所以,古詩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聯繫在一起,來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李白說“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天下最使人傷心的地方,莫過於勞勞亭了。“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送別之地的柳條飽受攀折之苦,意謂人間的離別太多。李白這句詩,不僅由離別聯想到折柳,更進一步聯想到春風與柳青的關係。正是因為春風的吹拂,楊柳才漸漸變為青色,詩人偏說,是因為春風懂得人間的離別之苦,不忍看到折柳送別的場面,才故意不讓柳條發青。春天是楊柳最嫋娜的時候,春天也是離別較多的時候,離別時,依依不捨,折柳相送,試圖把人留住。“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王之渙說,因為離別的人太多,你折一枝,我折一枝,漸漸柳樹都變得“清瘦”了。想來,若草木有情,定不會吝惜自己,甘願為詩人們傳達綿綿的情意。李商隱說得好,“人世死前唯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世上除了死亡,沒有什麼比離別更令人痛苦的了。因此,春風若有情,定當不為柳條被人攀折而感到可惜。但是,折柳也應有度,李商隱說“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你們千萬不要把柳條折盡,它可以送別行人,也可以歡迎行人歸來啊。因此,不必將柳枝一齊折掉,折掉一半,送人離去;留下一半,迎人歸來,則為更好。

  折柳最多的地方應該是長短亭及灞陵橋了。李白在《憶秦娥·簫聲咽》說“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灞陵是有名的送別之地,灞陵的柳也因為眾多的離別而成為感傷的代名詞。秦娥因為幽咽的簫聲而受到深深的感觸,以至於夢斷秦樓之月,所以自然而然就聯想起了與心上人離別之時的情景。可是,柳色綠了,一年又一年,而自己的心上人依然遠在天邊,只有那嗚咽的簫聲伴著幽幽的啜泣,冰冷的殘月陪伴著消瘦的倩影。作者以秦娥對情人的思念,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苦思與追求,這種苦思與追求是執著的,然而又是徒勞而無功的。

  當然,送別不一定非得折柳。劉禹錫在《憶江南·春去也》中說“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泡露似沾巾”,他說,你看那纖弱的柳條隨風依依輕搖,就好像揮手作別時輕輕揚起的衣袖;而叢蘭沾滿了晶瑩的露珠,像是一位不勝嬌羞的美人,在離別之際淚溼衣袖。柳本來就是離別的象徵,包含有留戀不捨之意;而蘭花素來與梅、竹、菊並稱“四君子”,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作者用柳和蘭這兩個意象來寫送春,從側面表達了對春天的無限留戀之情。

  柳條有千萬枝之多,卻仍然系不住離人的行。正如周紫芝所說的“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雍裕之的“嫋嫋古堤邊,青青一樹煙。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有人不但不折柳贈別,反而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行人的船兒繫住,永不分離。可最終證明,這只是妄想而已,柳縱然有“萬絲垂”的柳枝,卻是無用的擺設。

故園之思 

  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贈別的情景。於是,“楊柳”與離別有直接的關係。所以,遊子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

  李白說“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今夜,聽到《折楊柳》的笛曲,有誰不會心生思鄉之情呢?本來這鄉愁是詩人自己所生的,他偏偏宕開一筆,推己及人,說所有聽到此曲的人都會思鄉,使得詩的境界顯得闊大。李白這首小詩,道出了所有人都會生髮的情感,這才是它感人之處。王之渙也說,“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哪有楊柳可折!這裡,說“怨楊柳”,造語尤妙,能引發人的聯想,深化詩意。

  柳與鄉愁,一個是事物,一個是情感,二者如何共存呢?岑參說“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邊塞的楊柳已經變得青翠,在風中舒展著千萬條綠絲絛,“我”的鄉愁似乎也罥掛在這楊柳枝上。“掛”字,想象更加奇特,化無形的情感為有形的形象,並巧妙地把鄉愁與楊柳聯繫在一起。這兩句所描繪的畫面極富浪漫詩意性,作者寫的是哀思,卻用美妙的意象加以襯托,更加強化了鄉愁之濃。

  古時,清明節有插柳的習俗。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戴柳辟邪。張炎說“折得一枝楊柳”,本是為了清明應景,可是又突然想到羈旅之人,哪有什麼家門呢,“歸來插向誰家”,這柳條也是無處可插。

春意盎然

  花紅柳綠是春天的最典型特徵,那春風中飄拂的柳枝,不知佔了多少風情。

  賀知章有一首著名的詠物詩《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刻畫柳樹的形與色。作者將之比喻成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以“碧玉”為喻,有兩層意思:一是說明楊柳的翠綠之色與碧玉相似;二是巧用典故,引發讀者的聯想:南朝樂府有《碧玉歌》,中有名句“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讓人聯想到風華正茂的美人。作者以“碧玉”來形容柳樹,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古代清麗淳樸的少女聯繫起來,構思十分精巧。次句緊承首句,把千萬條下垂的柳條比作綠絲絛。“絲絛”本指用絲編成的繩帶,讓人聯想到女子飄揚的裙帶,這不正是首句所寫的“碧玉”一樣的女子身上的絲織裙帶嗎?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嫋嫋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而這位風華絕代的美人正是眼前的柳樹帶給人的美好想象。由此,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

  周邦彥也有一首詠柳詞,“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描寫的是柳絲翠綠,隨風擺動的景象。“柳陰直”之“直”字用得十分準確,大概包含兩層意思。一則說明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影子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二則表明長堤之上的柳樹成行排列,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遠遠望去猶如一道直線。從詩義來看,以第二層意思為佳,因為隋堤多植柳樹,而隋堤筆直延伸,沒有彎曲,可以望得很遠,所以稱“柳陰直”。“柳陰直”是從遠處觀察所得,有一種類似繪畫中透視的效果。“煙裡絲絲弄碧”句轉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像綠絲一樣,越往遠處,柳條就越加模糊,像青煙一樣。它們彷彿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自己的美。一個“弄”字,用得十分形象生動。“弄”是舞弄的意思,同時還有一種玩賞的意味。王國維評論張先的一句詞“雲破越來花弄影”說“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周邦彥的這句雖然不及張先詞有靈性之美,卻也因“弄”字增色不少。

  吳文英說“乍看搖曳金絲細,春淺映、鵝黃如酒”,他側重刻畫柳之色、柳之形。乍一看,柳條好像千萬條金色的絲線,在空中飄揚。纖細的柳枝上長著淺黃色的嫩芽,這種淺黃色,在春陽的掩映下,更加醉人,好似一杯鵝黃色的酒。“金絲”二字,兼寫柳條之纖細、柳色之金黃。“鵝黃如酒”注重柳色之嫩黃給人帶來的如此如醉的精神享受。這兩句連用兩個比喻,新穎獨特,將楊柳初生時嫩黃柔美的特點十分準確地刻畫出來。

  韋莊說二月之春的美景是綠柳畫出來的。“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這兩句點明清明節的特徵——綠柳如煙,如詩如畫。楊柳不是一棵,亦不是一排,而是滿街,甚至滿城,這才是春天的特徵。清明節,滿城楊柳盡是綠色,千萬條綠絲絛在空中搖擺,如青煙氤氳開來,更像是蘸滿了綠色的彩筆,將整個春天畫了出來。這兩句寫景,顏色並不豐富,但卻給人萬紫千紅、花紅柳綠、五顏六色的視覺衝擊感,所有的美景都隱藏在“二月天”之中,任人想象,任人徜徉。同樣描寫清明節前後之景,韓翃筆下的春景是“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兩句描寫春日長安城花開柳拂的景色。立足高遠,視野寬闊,語言高度概括。“春城”言長安城之華美,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指花開既多又廣,“飛花”寫花開的盛況,“飛”字動態感極強,同時也點明瞭暮春時節,呈現出一派繽紛爛漫的景象。“寒食東風御柳斜”,“御柳斜”是描摹宮苑楊柳在春風吹拂下的搖擺姿態,“斜”字生動地寫出了柳枝的搖曳之神。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因此“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失意落魄

  柳縱然有萬種風情,也有孤芳自賞的時候,不是說它有多高潔,而是說它有清顏麗姿卻無人賞識。

  蘇軾在《洞仙歌·詠柳》中說楊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清英秀雅”四字是作者對柳之風骨的評價,寫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雋、雅潔、秀麗。而就是這麼美的楊柳卻“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楊柳處於寂寥無人之地。說永豐坊的楊柳,碧色可人,金黃色的柳絲在風中飄拂,十分美麗,只可惜卻無人欣賞這種美。

  長安永豐坊多柳,生永豐園一角的垂柳,儘管分外妖嬈,怎奈無人一顧。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楊柳枝詞》,曰:“一樹春風萬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坊裡東南角,盡日無人屬阿誰?”首二句“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描寫柳枝,突出其繁盛而柔軟之貌。春日的垂柳,最惹人注目的是那千萬條綠“絲絛”,春風吹拂之下,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婀娜多姿。不僅如此,柳枝呈現嫩黃之色,纖長而柔軟,勝過絲縷。首句寫枝條之盛,舞姿之美;“千萬枝”極寫柳絲之繁盛。次句疊用兩個“於”字,使節奏輕快流動,極寫柳枝之秀色奪目,柔嫩多姿;“金”、“絲”二字,寫儘早春新柳嫩而軟的嬌態。這兩句把垂柳的秀色照人、輕盈嫋娜之態,寫得極生動形象;為後兩句的轉折鋪排作勢。如此美好的一株垂柳,理應受到人們的珍愛,可作者卻感嘆:“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垂柳的生長環境是荒涼的,意指垂柳再好,卻無人問津,它是寂寞孤獨的。詩人在這裡表達了對垂柳的深深惋惜,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

  李商隱對柳是很有感情的,寫過關於柳的詩作不下十幾篇,而以這首《曾逐東風拂舞筵》最為有名。前兩句是對春天之柳的描寫。“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柳樹曾經追逐東風,在宴席上翩翩起舞。春天是最美好的季節,柳樹作為春天的先知者,總是早早地吐露新綠,拔出長長的絲條兒,在春風中展現風采。“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可是到了清寒的秋天,柳樹又是一副什麼樣的光景呢?它慵懶地在夕陽裡打著盹兒,枝條稀疏,身上爬滿了躁蟬。這兩句所寫的是秋景,與前兩句形成截然分明的對比,一個繁花似錦,一個肅殺淒涼;一個充滿著勃勃生機,一個暮氣沉沉;春天越是繁華,秋天就越是憔悴。這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作者自身經歷的真實寫照。

風流嫋娜

  柳與美人有太多相似之處,然而柳在人們的眼中不算是高貴之物,因而以柳為喻的女子多是出身低微的歌舞女子,這是這種女子才更具風流嫋娜之美。

  唐代的韓翃有一首著名的詩《章臺柳·寄柳氏》:“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詩以兩個疊句開篇,有尋尋覓覓、急切呼喚的意味,韻味深長,表達作者日思夜想的懷戀之情。“章臺”在今長安縣故城西南隅,這裡借指長安。“章臺柳”,即暗喻長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後人遂將章臺喻指娼家聚居之所。“顏色(往日、昔日)青青”,喻柳氏之青春美;“今在否”,以疑問語氣,寫作者內心的擔憂。“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兩句,以折柳送別的習俗借喻柳氏恐怕已被他人佔有。章臺柳的柳枝年年都會低垂,年年也會受到不同人的攀折,這是已定的事實。作者以“縱使”二字作假設,是說柳氏依然嫋娜娉婷,風華不減當年,可是值此兵荒馬亂之秋,她或許已被他人佔有了吧。前句見懷想之切,後句見憂慮之深,兩句以“縱使”、“也應”開合進退,將其希望與失望、僥倖與不幸、揣測與擔憂等複雜的矛盾心情寫得傳神活現。詩表面上寫柳,實際寫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張先的《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後院》一詞,就寫了楊柳(歌女)的一生。“移得綠楊栽後院”句,交代綠楊生活的環境,意味著綠楊今後便免遭攀折之苦了。“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兩句以擬人手法,描寫楊柳初萌,輕盈嫋娜的樣子。“學舞宮腰”將楊柳人格化,宛如一個初學歌舞的娉婷少女,“學舞”言其年尚小,還未成熟。“二月青猶短”則進一步突出其稚嫩:時值二月,春風和煦,柳芽初萌,柳枝初長,還未長垂到地。這三句寫楊柳的“身世”,似乎藉以暗示著一個小歌女脫離風塵,進了人家宅院。接著兩句寫楊柳在“後院”的生活,暗示歌女有了一個較為安定的生活。“幾葉小眉寒不展”以美人之眉比柳葉之細長,這是楊柳長成之後的形象,更是小歌女的形象。“寒不展”,狀歌女顰眉之態,表明她心緒不佳。“莫唱陽關,真個腸先斷”兩句點出離別情事,“腸先斷”之“腸”既是歌女的心腸,又喻楊柳的枝條。末二句寫柳絲,同時也是寫人的幽怨,至此,柳條與離人之怨已經等同。

  溫庭筠有《題柳》一詩,前兩句“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吹”起興,從正面寫柳。楊柳初垂時,像千萬條碧綠的絲線,從空中垂下,遠遠望去像瀰漫的青煙一般。柳絲含情,懂得輕拂人面;柳絲同時也是十分嬌弱的,彷彿春風一吹就能斷掉。這兩句描寫的是柳絲初垂的樣子,著重點出一個“柔”字。“拂面絲”之“拂面”意為輕輕地拂過臉頰,像春風一樣從臉上輕輕擦過,帶給人的是愉悅與舒暢之感。既然如此,只有足夠溫柔、足夠軟綿的柳絲才會給人帶來此種感受。“不勝吹”即經受不了吹拂之意。春風多是拂面輕柔的東風,然而就是如此溫柔之風,那柳絲還經不起吹拂,足以說明柳之柔弱,弱不禁風。這兩句中的“拂面絲”、“不勝吹”都是飽含感情之語,作者在緊扣柳絲特點的同時,還把柳絲當作一位美麗多情而清瘦嬌弱的美人來寫。結合以下幾聯來看,頷聯寫香隨塵起,影伴舞嬌,既寫其藝,復展其姿。頸聯則謂其伴羌笛之曲而歌。尾聯則以柳絮飛過宮牆,喻歌舞女子之徵入宮中。可以看出,詩人通過吟詠楊柳以寄託情思,或有以楊柳喻歌舞女子之意。

  晏幾道詞中多寫歌女,他在《浣溪沙·二月和風到碧城》一詞中也以楊柳喻歌女,寄託了對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二月和風到碧城,萬條千縷綠相迎”兩句寫二月春景,著重突出柳之碧綠繁茂。起句點明時令,從大處著手,勾勒春景,明快輕靈。“二月”是春光絢爛的時節。此時,最惹人注目的要數那青蔥茂密的楊柳了,它幾乎佔據了滿城春色。“碧城”是柳樹叢生的形象化比喻,給人以重翠疊碧的視覺印象以及美好的想象。次句收縮鏡頭,從細節處刻畫二月之楊柳。春風中,楊柳翩翩起舞,纖長的柳枝如美人細腰,嫋娜多姿。千萬條碧綠的“絲帶”不停地飄蕩,好像是迎春的旌旗。“綠相迎”照應上句之“到碧城”,不僅刻畫出了柳枝迎風飄拂、殷切相迎的動人意態,也傳出詞人面對大好春光時欣喜的心情。其實,這盛極一時、風情萬種的楊柳正象徵著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舞伎形象。第三句“舞煙眠雨過清明”便引出女主人公,而下片則巧妙地以柳葉和眉將物與人聯繫起來。

奸邪小人

  柳條千條萬條,在有些詩人筆下是盎然春意,而在某些詩人眼中,那是凌亂不堪的。

  曾鞏的《詠柳》一詩,題為“詠柳”,實則借柳諷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兩句寫凌亂的柳枝。柳條是討人厭的,它的枝條凌亂不堪,而且無生機可言;首二句,作者抓住了柳條的特色,並使之人格化,醜惡化。“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兩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意思是說,柳樹試圖想用柳絮把天日遮住,殊不知到人間還有清霜降臨的時候,到那個時候,不正是柳葉凋零之時嗎?這兩句依舊緊扣柳樹的特點,以柳絮紛飛來比喻勢利小人妄圖蒙天蔽日的行徑;以天地間的清霜喻指人間正氣;以清霜摧殘柳葉的自然現象暗寫邪不壓正的真理。詠柳而諷世,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詩人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纖柔輕盈、妖媚多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歷史故事,諷刺矛頭直指邀寵取媚的小人及腐敗的朝政,於柔情中見犀利,於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

唐詩中的柳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唐】白居易《青門柳》


金谷園中黃嫋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來處處遊行遍,不似蘇州柳最多。

絮撲白頭條拂面,使君無計奈春何。

——【唐】白居易《蘇州柳》


含煙一株柳,拂地搖風久。

佳人不忍折,悵望回纖手。

——【唐】杜牧《獨柳》


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綠蔭未覆長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幾處傷心懷遠路,一枝和雨送行塵。

東門門外多離別,愁殺朝朝暮暮人。

——【唐】杜牧《新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賀知章《詠柳》


楊柳鬱氤氳,金堤總翠氛。

庭前花類雪,樓際葉如雲。

列宿分龍影,芳池寫鳳文。

短簫何以奏,攀折為思君。

——【唐】李嶠《柳》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東。

朝佩皆垂地,仙衣盡帶風。

七賢寧佔竹,三品且饒松。

腸斷靈和殿,先皇玉座空。

——【唐】李商隱《垂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宮先騁舞姬腰。

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

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歸路一何遙。

——【唐】李商隱《柳》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頻遣客心驚。

巴雷隱隱千山外,更作章臺走馬聲。

——【唐】李商隱《柳》


為有橋邊拂面香,何曾自敢佔流光。

後庭玉樹承恩澤,不信年華有斷腸。

——【唐】李商隱《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唐】李商隱《柳》

年柳變池臺,隋堤曲直回。

逐浪絲陰去,迎風帶影來。

疏黃一鳥弄,半翠幾眉開。

縈雪臨春岸,參差間早梅。

——【唐】李世民《春池柳》


折向離亭畔,春光滿手生。

群花豈無豔,柔質自多情。

夾岸籠溪月,兼風撼野鶯。

隋堤三月暮,飛絮想縱橫。

——【唐】李中《題柳》


一簇青煙鎖玉樓,半垂闌畔半垂溝。

明年更有新條在,繞亂春風卒未休。

——【唐】羅隱《柳》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

——【唐】裴說《柳》


自與鶯為地,不教花作媒。

細應和雨斷,輕只愛風裁。

好拂錦步障,莫遮銅雀臺。

灞陵千萬樹,日暮別離回。

——【唐】吳融《詠柳》


弱植驚風急自傷,暮來翻遣思悠揚。

曾飄紫陌隨高下,敢拂朱闌競短長。

縈砌乍飛還乍舞,撲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頻攀折,漸擬垂陰到畫堂。

——【唐】薛逢《詠柳》


嫋嫋柳楊枝,當軒雜佩垂。

交陰總共密,分條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攬結更傷離。

愛此陽春色,秋風莫遽吹。

——【唐】姚系《庭柳》


濯濯煙條拂地垂,城邊樓畔結春思。

請君細看風流意,未減靈和殿裡時。

——【唐】張旭《柳》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唐】鄭谷《柳》


芷蘭918


【三說兒】

★《送前衛縣李寀少府》

——唐代/高適

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送客使人悲。

譯文:黃鶯往來楊柳低垂,春風中送友人使人傷感。



★《眼眉兒.楊柳絲絲弄輕柔》

——宋代/王雱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

譯文:絲絲楊柳風中擺弄輕柔,煙縷迷漾織進萬千春愁。

★《竹枝詞二首.其一》

——唐代/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譯文:青青楊柳江水寬又平,聽見情郎在江上的歌聲。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鄭久》

——五代/馮延巳

河畔青撫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譯文:河邊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樹成陰,見到如此美景,我憂傷的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

★《夕陽樓》

——唐代/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譯文:人的一生總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讓人興起無限愁緒,就像盡力登上很高的城樓才發現更高的樓還在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