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是含有‘柳’的诗词?

西风烈战地黄花


春天里什么最美?古人告诉我们:不是花,也不是鸟,而是柳,在古诗词中,吟咏柳姿之美的诗篇比比皆是,下面我们就一起随着古诗词领略柳的美姿吧。

<strong>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杨柳枝词

[唐]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送别

[唐]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咏柳

[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新柳

[宋]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杨柳枝

[唐] 温庭筠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送别诗

[宋]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宋] 寇准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临江仙·白云堂前春解舞

[清] 曹雪芹

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strong>

兰陵王 柳

[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卜算子 新柳

[清] 纳兰性德

娇软不胜垂,

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

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

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

即渐迷行处。

唐多令·粉堕百花州

[清] 曹雪芹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队成球。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洞仙歌·江南腊尽

[宋] 苏轼

江南腊尽,

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

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画? 

断肠是飞絮时,

绿叶成阴,

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张家公子名无忌


雍陶是唐末诗人中颇负豪情的一位,他在简州当刺史的时候,有一次送人远行,到城外的一座桥前,随从告诉他:“这桥是情尽桥,因为送人送到这里就停止了。”雍陶听了很不高兴,让人拿来纸笔,为此桥改名为折柳,并作诗一首:“古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他这首诗直抒胸臆,写得很豪放。但为桥改名折柳,却没有丝毫新意,因为“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离别时折柳相赠是唐代十分流行的风俗。

读唐诗宋词凡是离别的,十有八九都会提到折杨柳,即便高才如李白、李商隐等人也不能免俗。在他们的诗句里,柳树从柳丝到柳絮再到柳叶,每一片柳色上都装满了离愁别恨。如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写柳条:“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柳条不要全部折尽,要留着一半迎接归来。还有的则别出心裁,想要用柳条系住离人的船,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作者有意把柳条写成柳丝,以丝代思,一语双关。柳絮随风飘荡,似乎更难表现出别离者的无奈,诗人郑谷在《淮上与友人别》的时候,就写:“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以柳絮来衬托心情的悲痛。李白的想象从来都是天马行空,对离别,他也是别出心裁,在《劳劳亭》中他写道:“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都知道离别之苦,干脆不把杨柳吹青了。

他这里的劳劳亭是三国时期东吴建造,是当时人们送别的地方,劳劳的含义便是忧伤,和劳燕分飞的劳是一个意思,听这名字便是离别之地。但这劳劳亭在唐朝已经成了古迹,这个时候最伤心的离别地是灞桥。此桥因建于灞水上而得名,距离长安二十多里路,是进入关东的的必经之路,这里因此而成了离别之地。灞河两岸栽满了杨柳,这里的柳树就更多一层伤心之色,李白就有诗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可是离别和柳树有什么关系?这种风俗源自何处?最直接的解释是柳和留同音,希望朋友留下。但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简单,仅仅因为一个同音不足以让柳树的枝条拂过大唐的每个离别人的心头。要追根溯源的话,恐怕还要从《诗经》中那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说起,从这篇《采薇》开始,柳树就和离乡愁情有了密切的关系,随后被诗人们不断演化,如南朝的虞羲写《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杨柳正依依。”这一句显然就是在抄袭诗经,稍后的萧子显写《燕歌行》开篇就说“思君昔去柳依依”。汉朝开始的《折杨柳》曲目,每一首里面的柳树都是和着思绪离愁而舞的,即便在粗犷的北方民歌里也不例外,如:“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对着柳树,这位北方汉子也忍不住开始思念家乡了。

通过这样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加强,到了唐朝,柳树已经与离别之情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关系,人们一旦送别就会想起柳树。

而且在古代,离家远行还要举行很隆重的祭祀,对路神祭祀,保佑一路平安。这是因为出门总有一定的危险,现在的人们还说出门三分灾,何况古人。一路上有野兽出没、强盗劫掠还有自然灾害的侵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人们就希望自己在路上能得神仙的保护,这个神仙在路上,自然就叫路神,或者行神。按照颜师古注解《汉书》时候的说法,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因为她随黄帝巡游的时候死在了路上,所以就顺理成章成了路神。或许是源自她这个名字,人们把祭祀路神的礼仪简称为“祖”。

祖礼的程序很隆重,先要堆土为坛,把宰杀的牲口都放到祭坛上,然后车子从祭坛上行驶过去,这样可以保证一路顺风。当然祭品不管多丰盛,路神肯定是不会来吃的,最后送行的人与远行人的就可以摆上酒席大吃一顿,这叫饯行。因为祖礼和饯行通常连在一起,统称为祖饯。古代豪放之士不但饮酒,还要唱歌跳舞,当年荆轲刺秦王,临行之前,高渐离等人在易水上为其送行,高渐离那首著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想必就是饯行时的礼物。

唐朝的时候祖礼依然流行,李白在《留别金陵诸公》上说:“五月金陵西,祖余下白亭。欲寻庐峰顶,先绕汉水行。”这里的祖就是祖礼。不过唐朝祖礼已经没有那么麻烦的程序了,甚至简化成了一顿酒,只剩下了饯行。王维那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估计就是王维在客店里为元二饯行。在这样的仪式上,人们可能很自然地就会想起柳树,伸手折下一枝,一来柳树生命力旺盛,也好保佑行人能像猫一样有九条命,二来也让行人惦念家乡,及时归来。

远游人如果迟迟不归,这个时候思念的人也会去折柳,折下一条柳枝寄给远方的人,西汉的时候,主父偃远游长安,一心通过卫青接近汉武帝,但一直不受重视,只能在长安长期停留。唐朝的李贺在《致酒行》中提到这事说:“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在唐朝这位诗鬼的想象力,主父偃的家人盼他归来,把柳条都折尽了。和送别的时候折柳不同,折柳寄远的通常是家人,而且常常是妻子。李贺没有说主父偃家里折柳的是谁,但十有八九是主父偃的妻子。这里,已经不是友情之间的思念了,而是爱情之间的相思了。

这种相思自然专属于独守闺房的妻子(或许也有同性之间相思……),而且大都发生在春天,我们老祖先认为春天是女人悲伤的季节,《毛诗正义》几乎是从化学反应角度来解释这事,说“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柳树早春先发,女子们感受的这点阳气常常就来自柳树。风流的陈后主说得很直白:“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看见杨柳,相思之情顿起。最著名的是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绿,悔教夫婿觅封侯。”少女看见柳树,竟然开始后悔让丈夫出去寻求功名,主父偃的妻子在家里攀折杨柳的时候,或许也带着这份悔恨吧。有时候这柳树上还会停留着成双入对的黄鹂或燕子,这对相思煎熬中的女子来说无异火上浇油,如褚翔写《春闺怨》中有四句“柳枝皆嬲燕,桑叶复催蚕.物色顿如此,孀居自不堪”那燕子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这些相思的诗都是男性想当然所写,把女子写得含情脉脉。其实女子的这种相思感情一旦流露出来,也会如洪水猛兽,让男子无法抵挡。比如北魏胡太后,这是个很强势的女人,有很强的权欲和情欲,在权欲上两次垂帘听政,在情欲上更是一不二。当时北魏大将杨大眼的儿子杨白花是个帅哥(如果他有个弟弟是不是该叫杨白劳?),她一眼就看上了,但杨白花却不愿意吃软饭,当这个小白脸。胡太后就要玩霸王硬上弓,吓得杨白花改名杨花投奔南朝去了。堂堂太后也失恋了,在一个春天,胡太后看着杨柳思春,以《杨白花》为题做了一首诗:“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既写柳絮,又写自己的心上人,抛去这诗歌背后的龌龊故事不提,单看诗句,句句相思,声声入泪。她竟然凭着这首诗赢得了后世文人的同情,明朝的文人高启指责道:“杨白花,太轻薄,不向宫中飞,却度江南落。”

据说胡太后写了这首诗后,让宫女们在宫廷中相互挽着胳膊,如仪仗队一样一起跺着脚高唱,希望能够声达江南,感动自己的心上人。她却不知道,这老妻少夫在周易上是“枯杨生华”是不能长久的。不过太后这么强势,她想要的也不是天长地久,而是曾经拥有,这份痴情,真是令人动容,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遇见这样的老太太,就……就娶了吧。


锦翼


1.送别诗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折杨柳》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

暂凭樽酒送无憀, 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 春风争拟惜长条。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杨柳丝丝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丝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2.其他

1、隅然谪堕行云去,不入春风花柳村。

2、柳长莎软路萦回,静避绿阴莺有意,

3、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4、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5、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6、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

7、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

8、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9、莫恨春风看尽,花柳自蹉砣。

10、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11、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12、金陵种柳欢娱地,庾岭逢梅寂寞滨。

13、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14、柳营隐隐兵戎整,兰砌诜诜子舍贤。

15、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

16、何人柳外横斜笛?客耳那堪不忍闻!

17、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

18、欢意似云真薄倖,客鞭摇柳正多才。

19、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20、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21、看柳意。偏从东面春风至。

22、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23、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

24、绿柳藏乌静掩关,鸭炉香细琐窗闲。

25、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26、宫漏永,柳街长。华灯偏共月争光。

27、方惊共折津头柳,却喜重寻岭上梅。

2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9、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30、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31、龙作马玉为鞭。花如罗绮柳如绵。

32、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33、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媛诗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高鼎《村居》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城何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愈――《寒食》




乐渔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冬柳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杨柳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题柳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边城思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杨柳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文学碎碎念


太多了,《家谱与寻根——以柳姓为例》一书中专门对柳文化做了考释,其中包括柳诗词几百首,建议可以看看。


柳育龙


含有“柳”的诗词有很多。比如: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纶《兰溪棹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踏莎行》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另眼读书


诗词歌赋,可说是业已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让我们看看,古代有哪些是含有‘柳’的诗词(这里例举10个)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补充。


安红美食驿站


柳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意象。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就与离别及哀愁结下了不解之缘。离别时,柳枝可供人攀折,以表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离人的美好祝愿;羁旅时,游子见柳便触发了家国之思,更增孤独凄凉之感;春天,杨柳最先抽出绿丝,它以窈窕柔美的身姿,迎接春的到来,也以葱茏茂密的枝叶、漫天飞舞的杨花送春归去;秋天,它引以为豪的绿丝绦、翠眉叶都变得萧索,独立秋风,受尽了世态炎凉;它既是风流袅娜的美貌歌女,又可为奸邪狡诈的献媚小人。此种,千百种滋味,无一不寄托着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

依依惜别

  “折柳”经常出现在送别的古诗词中,因“柳”谐音“留”,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再者,杨柳的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一切顺遂。折柳送别时,还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说“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天下最使人伤心的地方,莫过于劳劳亭了。“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送别之地的柳条饱受攀折之苦,意谓人间的离别太多。李白这句诗,不仅由离别联想到折柳,更进一步联想到春风与柳青的关系。正是因为春风的吹拂,杨柳才渐渐变为青色,诗人偏说,是因为春风懂得人间的离别之苦,不忍看到折柳送别的场面,才故意不让柳条发青。春天是杨柳最袅娜的时候,春天也是离别较多的时候,离别时,依依不舍,折柳相送,试图把人留住。“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说,因为离别的人太多,你折一枝,我折一枝,渐渐柳树都变得“清瘦”了。想来,若草木有情,定不会吝惜自己,甘愿为诗人们传达绵绵的情意。李商隐说得好,“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世上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离别更令人痛苦的了。因此,春风若有情,定当不为柳条被人攀折而感到可惜。但是,折柳也应有度,李商隐说“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你们千万不要把柳条折尽,它可以送别行人,也可以欢迎行人归来啊。因此,不必将柳枝一齐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

  折柳最多的地方应该是长短亭及灞陵桥了。李白在《忆秦娥·箫声咽》说“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是有名的送别之地,灞陵的柳也因为众多的离别而成为感伤的代名词。秦娥因为幽咽的箫声而受到深深的感触,以至于梦断秦楼之月,所以自然而然就联想起了与心上人离别之时的情景。可是,柳色绿了,一年又一年,而自己的心上人依然远在天边,只有那呜咽的箫声伴着幽幽的啜泣,冰冷的残月陪伴着消瘦的倩影。作者以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思与追求,这种苦思与追求是执着的,然而又是徒劳而无功的。

  当然,送别不一定非得折柳。刘禹锡在《忆江南·春去也》中说“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泡露似沾巾”,他说,你看那纤弱的柳条随风依依轻摇,就好像挥手作别时轻轻扬起的衣袖;而丛兰沾满了晶莹的露珠,像是一位不胜娇羞的美人,在离别之际泪湿衣袖。柳本来就是离别的象征,包含有留恋不舍之意;而兰花素来与梅、竹、菊并称“四君子”,是高洁典雅的象征。作者用柳和兰这两个意象来写送春,从侧面表达了对春天的无限留恋之情。

  柳条有千万枝之多,却仍然系不住离人的行。正如周紫芝所说的“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雍裕之的“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有人不但不折柳赠别,反而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行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可最终证明,这只是妄想而已,柳纵然有“万丝垂”的柳枝,却是无用的摆设。

故园之思 

  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赠别的情景。于是,“杨柳”与离别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游子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李白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今夜,听到《折杨柳》的笛曲,有谁不会心生思乡之情呢?本来这乡愁是诗人自己所生的,他偏偏宕开一笔,推己及人,说所有听到此曲的人都会思乡,使得诗的境界显得阔大。李白这首小诗,道出了所有人都会生发的情感,这才是它感人之处。王之涣也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哪有杨柳可折!这里,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能引发人的联想,深化诗意。

  柳与乡愁,一个是事物,一个是情感,二者如何共存呢?岑参说“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边塞的杨柳已经变得青翠,在风中舒展着千万条绿丝绦,“我”的乡愁似乎也罥挂在这杨柳枝上。“挂”字,想象更加奇特,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并巧妙地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极富浪漫诗意性,作者写的是哀思,却用美妙的意象加以衬托,更加强化了乡愁之浓。

  古时,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戴柳辟邪。张炎说“折得一枝杨柳”,本是为了清明应景,可是又突然想到羁旅之人,哪有什么家门呢,“归来插向谁家”,这柳条也是无处可插。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是春天的最典型特征,那春风中飘拂的柳枝,不知占了多少风情。

  贺知章有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刻画柳树的形与色。作者将之比喻成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以“碧玉”为喻,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杨柳的翠绿之色与碧玉相似;二是巧用典故,引发读者的联想:南朝乐府有《碧玉歌》,中有名句“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让人联想到风华正茂的美人。作者以“碧玉”来形容柳树,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清丽淳朴的少女联系起来,构思十分精巧。次句紧承首句,把千万条下垂的柳条比作绿丝绦。“丝绦”本指用丝编成的绳带,让人联想到女子飘扬的裙带,这不正是首句所写的“碧玉”一样的女子身上的丝织裙带吗?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而这位风华绝代的美人正是眼前的柳树带给人的美好想象。由此,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周邦彦也有一首咏柳词,“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描写的是柳丝翠绿,随风摆动的景象。“柳阴直”之“直”字用得十分准确,大概包含两层意思。一则说明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影子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二则表明长堤之上的柳树成行排列,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远远望去犹如一道直线。从诗义来看,以第二层意思为佳,因为隋堤多植柳树,而隋堤笔直延伸,没有弯曲,可以望得很远,所以称“柳阴直”。“柳阴直”是从远处观察所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句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绿丝一样,越往远处,柳条就越加模糊,像青烟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一个“弄”字,用得十分形象生动。“弄”是舞弄的意思,同时还有一种玩赏的意味。王国维评论张先的一句词“云破越来花弄影”说“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周邦彦的这句虽然不及张先词有灵性之美,却也因“弄”字增色不少。

  吴文英说“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他侧重刻画柳之色、柳之形。乍一看,柳条好像千万条金色的丝线,在空中飘扬。纤细的柳枝上长着浅黄色的嫩芽,这种浅黄色,在春阳的掩映下,更加醉人,好似一杯鹅黄色的酒。“金丝”二字,兼写柳条之纤细、柳色之金黄。“鹅黄如酒”注重柳色之嫩黄给人带来的如此如醉的精神享受。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新颖独特,将杨柳初生时嫩黄柔美的特点十分准确地刻画出来。

  韦庄说二月之春的美景是绿柳画出来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这两句点明清明节的特征——绿柳如烟,如诗如画。杨柳不是一棵,亦不是一排,而是满街,甚至满城,这才是春天的特征。清明节,满城杨柳尽是绿色,千万条绿丝绦在空中摇摆,如青烟氤氲开来,更像是蘸满了绿色的彩笔,将整个春天画了出来。这两句写景,颜色并不丰富,但却给人万紫千红、花红柳绿、五颜六色的视觉冲击感,所有的美景都隐藏在“二月天”之中,任人想象,任人徜徉。同样描写清明节前后之景,韩翃笔下的春景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立足高远,视野宽阔,语言高度概括。“春城”言长安城之华美,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飞”字动态感极强,同时也点明了暮春时节,呈现出一派缤纷烂漫的景象。“寒食东风御柳斜”,“御柳斜”是描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因此“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失意落魄

  柳纵然有万种风情,也有孤芳自赏的时候,不是说它有多高洁,而是说它有清颜丽姿却无人赏识。

  苏轼在《洞仙歌·咏柳》中说杨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清英秀雅”四字是作者对柳之风骨的评价,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而就是这么美的杨柳却“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杨柳处于寂寥无人之地。说永丰坊的杨柳,碧色可人,金黄色的柳丝在风中飘拂,十分美丽,只可惜却无人欣赏这种美。

  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首二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描写柳枝,突出其繁盛而柔软之貌。春日的垂柳,最惹人注目的是那千万条绿“丝绦”,春风吹拂之下,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婀娜多姿。不仅如此,柳枝呈现嫩黄之色,纤长而柔软,胜过丝缕。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千万枝”极写柳丝之繁盛。次句叠用两个“于”字,使节奏轻快流动,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金”、“丝”二字,写尽早春新柳嫩而软的娇态。这两句把垂柳的秀色照人、轻盈袅娜之态,写得极生动形象;为后两句的转折铺排作势。如此美好的一株垂柳,理应受到人们的珍爱,可作者却感叹:“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垂柳的生长环境是荒凉的,意指垂柳再好,却无人问津,它是寂寞孤独的。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垂柳的深深惋惜,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李商隐对柳是很有感情的,写过关于柳的诗作不下十几篇,而以这首《曾逐东风拂舞筵》最为有名。前两句是对春天之柳的描写。“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柳树曾经追逐东风,在宴席上翩翩起舞。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柳树作为春天的先知者,总是早早地吐露新绿,拔出长长的丝条儿,在春风中展现风采。“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可是到了清寒的秋天,柳树又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呢?它慵懒地在夕阳里打着盹儿,枝条稀疏,身上爬满了躁蝉。这两句所写的是秋景,与前两句形成截然分明的对比,一个繁花似锦,一个肃杀凄凉;一个充满着勃勃生机,一个暮气沉沉;春天越是繁华,秋天就越是憔悴。这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作者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

风流袅娜

  柳与美人有太多相似之处,然而柳在人们的眼中不算是高贵之物,因而以柳为喻的女子多是出身低微的歌舞女子,这是这种女子才更具风流袅娜之美。

  唐代的韩翃有一首著名的诗《章台柳·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诗以两个叠句开篇,有寻寻觅觅、急切呼唤的意味,韵味深长,表达作者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章台”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隅,这里借指长安。“章台柳”,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喻指娼家聚居之所。“颜色(往日、昔日)青青”,喻柳氏之青春美;“今在否”,以疑问语气,写作者内心的担忧。“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两句,以折柳送别的习俗借喻柳氏恐怕已被他人占有。章台柳的柳枝年年都会低垂,年年也会受到不同人的攀折,这是已定的事实。作者以“纵使”二字作假设,是说柳氏依然袅娜娉婷,风华不减当年,可是值此兵荒马乱之秋,她或许已被他人占有了吧。前句见怀想之切,后句见忧虑之深,两句以“纵使”、“也应”开合进退,将其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复杂的矛盾心情写得传神活现。诗表面上写柳,实际写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张先的《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一词,就写了杨柳(歌女)的一生。“移得绿杨栽后院”句,交代绿杨生活的环境,意味着绿杨今后便免遭攀折之苦了。“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两句以拟人手法,描写杨柳初萌,轻盈袅娜的样子。“学舞宫腰”将杨柳人格化,宛如一个初学歌舞的娉婷少女,“学舞”言其年尚小,还未成熟。“二月青犹短”则进一步突出其稚嫩:时值二月,春风和煦,柳芽初萌,柳枝初长,还未长垂到地。这三句写杨柳的“身世”,似乎借以暗示着一个小歌女脱离风尘,进了人家宅院。接着两句写杨柳在“后院”的生活,暗示歌女有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生活。“几叶小眉寒不展”以美人之眉比柳叶之细长,这是杨柳长成之后的形象,更是小歌女的形象。“寒不展”,状歌女颦眉之态,表明她心绪不佳。“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两句点出离别情事,“肠先断”之“肠”既是歌女的心肠,又喻杨柳的枝条。末二句写柳丝,同时也是写人的幽怨,至此,柳条与离人之怨已经等同。

  温庭筠有《题柳》一诗,前两句“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起兴,从正面写柳。杨柳初垂时,像千万条碧绿的丝线,从空中垂下,远远望去像弥漫的青烟一般。柳丝含情,懂得轻拂人面;柳丝同时也是十分娇弱的,仿佛春风一吹就能断掉。这两句描写的是柳丝初垂的样子,着重点出一个“柔”字。“拂面丝”之“拂面”意为轻轻地拂过脸颊,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带给人的是愉悦与舒畅之感。既然如此,只有足够温柔、足够软绵的柳丝才会给人带来此种感受。“不胜吹”即经受不了吹拂之意。春风多是拂面轻柔的东风,然而就是如此温柔之风,那柳丝还经不起吹拂,足以说明柳之柔弱,弱不禁风。这两句中的“拂面丝”、“不胜吹”都是饱含感情之语,作者在紧扣柳丝特点的同时,还把柳丝当作一位美丽多情而清瘦娇弱的美人来写。结合以下几联来看,颔联写香随尘起,影伴舞娇,既写其艺,复展其姿。颈联则谓其伴羌笛之曲而歌。尾联则以柳絮飞过宫墙,喻歌舞女子之征入宫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吟咏杨柳以寄托情思,或有以杨柳喻歌舞女子之意。

  晏几道词中多写歌女,他在《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一词中也以杨柳喻歌女,寄托了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两句写二月春景,着重突出柳之碧绿繁茂。起句点明时令,从大处着手,勾勒春景,明快轻灵。“二月”是春光绚烂的时节。此时,最惹人注目的要数那青葱茂密的杨柳了,它几乎占据了满城春色。“碧城”是柳树丛生的形象化比喻,给人以重翠叠碧的视觉印象以及美好的想象。次句收缩镜头,从细节处刻画二月之杨柳。春风中,杨柳翩翩起舞,纤长的柳枝如美人细腰,袅娜多姿。千万条碧绿的“丝带”不停地飘荡,好像是迎春的旌旗。“绿相迎”照应上句之“到碧城”,不仅刻画出了柳枝迎风飘拂、殷切相迎的动人意态,也传出词人面对大好春光时欣喜的心情。其实,这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杨柳正象征着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舞伎形象。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便引出女主人公,而下片则巧妙地以柳叶和眉将物与人联系起来。

奸邪小人

  柳条千条万条,在有些诗人笔下是盎然春意,而在某些诗人眼中,那是凌乱不堪的。

  曾巩的《咏柳》一诗,题为“咏柳”,实则借柳讽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两句写凌乱的柳枝。柳条是讨人厌的,它的枝条凌乱不堪,而且无生机可言;首二句,作者抓住了柳条的特色,并使之人格化,丑恶化。“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两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意思是说,柳树试图想用柳絮把天日遮住,殊不知到人间还有清霜降临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不正是柳叶凋零之时吗?这两句依旧紧扣柳树的特点,以柳絮纷飞来比喻势利小人妄图蒙天蔽日的行径;以天地间的清霜喻指人间正气;以清霜摧残柳叶的自然现象暗写邪不压正的真理。咏柳而讽世,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纤柔轻盈、妖媚多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历史故事,讽刺矛头直指邀宠取媚的小人及腐败的朝政,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唐诗中的柳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唐】白居易《青门柳》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唐】白居易《苏州柳》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唐】杜牧《独柳》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唐】杜牧《新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唐】李峤《柳》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唐】李商隐《垂柳》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唐】李商隐《柳》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

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

——【唐】李商隐《柳》


为有桥边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

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

——【唐】李商隐《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唐】李商隐《柳》

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

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

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

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

——【唐】李世民《春池柳》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唐】李中《题柳》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唐】罗隐《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唐】裴说《柳》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唐】吴融《咏柳》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唐】薛逢《咏柳》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

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

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

——【唐】姚系《庭柳》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唐】张旭《柳》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唐】郑谷《柳》


芷兰918


【三说儿】

★《送前卫县李寀少府》

——唐代/高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译文:黄莺往来杨柳低垂,春风中送友人使人伤感。



★《眼眉儿.杨柳丝丝弄轻柔》

——宋代/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译文:丝丝杨柳风中摆弄轻柔,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译文:青青杨柳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在江上的歌声。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郑久》

——五代/冯延巳

河畔青抚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译文: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阴,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的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

★《夕阳楼》

——唐代/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译文: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就像尽力登上很高的城楼才发现更高的楼还在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