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良好的跑動技術,除了包括平穩的重心、良好的向前性以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輕盈而富有彈性。一些跑友經過了艱苦的大跑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

雖然成績有所提高,但跑步動作依然有些問題,僵硬而沉重,直接導致了動作經濟性較差,不僅跑得累,還容易受傷。

對於這些跑友,不妨關注一種較“增強式訓練”的手段,它有可能會助你突破瓶頸。

什麼是增強式訓練?

增強式訓練(英文:plyometrics),或稱牽張縮短循環運動。


它的概念是利用肌群離心收縮(伸展),同時將力量暫時儲存在肌肉的彈性及收縮性成分,然後再瞬發性的向心收縮,把能量釋放出來。這種讓肌肉產生牽張縮短循環動作的原理,其實是本體感受器肌梭在作用。

當肌肉被用力快速伸展,肌梭會為了保護肌肉,引發反射性收縮。所以,在實施增強式訓練時,就必須先透過離心收縮(拉長肌肉)使肌梭受到刺激,進一步促使肌群進行反射性的向心收縮。如此一來,反覆訓練後增加了反射的速度,爆發力也會跟著增強。


“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肌肉伸長-縮短週期有三個階段:


1. 離心階段:肌纖維產生收縮力,同時被動拉長

離心收縮是制動緩衝階段肌肉的主要工作形式,目的是有效緩衝。比如落地時前掌先著地、讓腳跟從高處緩緩下落,輕輕接觸地面(而不是直接撞擊地面),這個過程中小腿後群肌肉基本處於離心收縮狀態。

2. 轉換階段:肌肉靜力性運動

這個過程又叫肌肉的等長收縮,肌肉收縮力量等於外在負荷的阻抗力量時,肌肉長度維持不變,典型的等長收縮動作就是平板支撐。

3. 向心階段:收縮主動肌

向心收縮是指肌肉收縮產生張力的同時肌肉是縮短的,比如說舉起啞鈴就是一個肌肉向心收縮的過程。

雖然上面描述的有些複雜,但增強式訓練是很常見的一種運動類型,相信很多跑友都不陌生。很多短間歇高強度的肌肉反覆拉伸收縮的鍛鍊方式(比如連續的彈跳),都屬於增強式訓練,下面舉幾個大家熟悉的典型例子。

1

垂直蹲跳


垂直蹲跳是一個下半身的訓練想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然後將身體放低形成深蹲姿。收緊核心肌群,一口氣將臀部向上推,儘量跳高。

務必要以腳跟使力而非腳趾。著地時,身體立刻向下進入深蹲姿並再度跳起,做1分鐘。


“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2

交替弓箭步蹲跳


弓箭步姿勢,膝蓋彎曲,後膝蓋幾乎接觸地面。確保前膝蓋位於腳的中線上方。通過兩條腿伸展,儘可能高的跳躍,擺動你的手臂以獲得提升。

當你跳躍時,將雙腳放在一起,並在你降落時將它們移回初始位置。


“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3

後踢腿


這個動作可以伸展大腿肌,讓你在跑步時的後半段跨步姿勢有更佳的延展性。

上半身挺直,勿左右晃動,雙腳交替往後踢,一次30秒,做3-5組。

進階版:待熟悉後,可一面踢臀,一面快速向前移動。


“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4

下落深蹲穩定


單腳站立,保持身體平衡,單腳微蹲,用力往上跳,到最高點時身體伸直,並保持平衡。

落下時雙腳落地,並放輕動作,以免受傷。回到準備動作做下一次的跳躍,每組跳6-8下,跳3-5組。

下落深蹲穩定是一個下半身的訓練,首先保持直立姿勢,然後將身體放低形成深蹲姿,雙腳打開與肩同寬,收緊核心肌群,一口氣將臀部向上推。務必要以腳跟使力而非腳趾。


“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5

階梯交替弓箭步蹲跳


將右腳置於階梯上,左腳向後延伸,雙腳左右的距離不要太靠近以維持平衡,重心落於前腳腳跟,左腳抬至度其高度,以腳跟得力量垂直向上蹬起,保持核心收緊。

左膝抬至肚臍高度,落下時迅速把重心放至腳跟,同時把左腳向後延伸。 左右交替,做3-5組。


“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6

高抬腿


挺胸收腹,落地屈膝緩衝,膝蓋與腳尖保持向前,抬腿至略高於髖部。
前腳掌著地發力,前腳掌落地立刻回彈,做3-5組,每組30~45秒。



“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增強式訓練可以提高跑步效率

增強式訓練是一種爆發性運動,一般在短跑、跳躍等爆發力項目訓練中使用較多,對提高爆發力有直接效果。


但是近年來,增強式訓練在中長跑這樣的耐力性項目中也越來越受重視。中等強度以上的增強式訓練,例如反覆的深蹲跳、蛙跳等,被研究證明是可以提高跑步效率的。

因為,增強式訓練可以減小肌肉的快速伸長-縮短週期。快速伸長-縮短週期力量,是肌肉外在工作形式的表現,它的本質是神經系統對肌肉控制能力的訓練,主要體現在神經對運動單位的募集能力上,並且對提高身體協調能力也有重要意義。


“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增強式訓練動作的根本,是加快神經刺激主動肌引起反射性的向心收縮(牽張反射),它能夠一定程度的增加肌肉最大力量,卻對肌肉圍度影響不大,也就是提高了肌肉的質量,這對於體重較輕、同時需要一定力量的長跑運動員無疑是一個好處。

而且對跑步來說,快速伸長-縮短週期的減少,就意味著減少緩衝時間,這是與跑步效率相關的很重要一個指標。緩衝時間是肌肉從離心收縮轉換到向心收縮的時間,以跑步為例,也就是從落地緩衝變為蹬地的時間。

這個時間越短,那麼動作的時效性就越好,有利於減少能量損失,也有利於加快步頻。

從另一個角度講,跑步專項的增強式訓練,重點在於從肌肉從離心收縮快速轉換到向心收縮,中間的緩衝階段儘可能的短,也就是在增強式跳躍訓練中強調接觸地面的時間要短(減少緩衝的時間),下壓要快,碰地後馬上跳起(同樣,在跑步中,落地接觸的時間也是越短越好)。

人體力量的產生原理像彈簧一樣,收縮的時間越短,那麼彈性和時效性越好。


“增強式訓練”,讓你跑的更輕快!



增強式訓練注意事項


1、增強式訓練需要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力量基礎。實施訓練之前必須先考量自身的肌力水平,研究表明下肢最大蹲舉重量至少達到自身體重的1.5倍時,損傷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2、對中長跑訓練來說,增強式訓練屬於一種特殊的力量訓練,應該遵循中長跑力量訓練的一般原則,在有氧訓練(非重點課次)後進行,“多組數、高密度、強度適中”等等,也不需要過度追求最大力量或彈跳錶現。

3、結合跑步專項動作特點,其訓練的重點應放在轉換的速度上(加快動作頻率,特別是跳躍時減少每一次與地面接觸的時間,落地後儘快彈起)。而動作幅度(比如跳深高度與落地下蹲的幅度),反而應當控制,不需要太大。

4、 一些增強式訓練的動作(如跳箱)可能帶有難度和危險性,務必注意安全,保證有一定的體力和注意力(高強度重點課次訓練後非常疲勞時不宜進行),並切勿逞強。

5、增強式訓練對肌肉的刺激更大,造成的延遲性痠痛也更加明顯。所以增強式訓練的次數不宜過多,建議一週不超過2次,讓身體有個恢復的時間。增強式訓練在力量訓練中所佔的比例也不建議過高,可以當作點綴,但不應成為主要的一種力量訓練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