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岚山发现唐朝香塔寺,为纪念隋炀帝殿前元帅之女绣锦而建

山东日照岚山发现唐朝香塔寺,为纪念隋炀帝殿前元帅之女绣锦而建

2009年冬天一个清冷的午后,细心的田家寨村民突然发现,在村东边长满小麦的田野里,出现了四个行踪诡秘的外地人。

田家寨是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东南部一个不算小的村子,全村上千户人家紧靠在绣针河边,哪天要是绣针河发了脾气,似乎翻个身就能把村庄给弄没了。可是,这个就在虎口里无畏盘踞着的小村,居然在上千年的岁月里安然无恙,勤劳的人们一代代地繁衍生息,过着平静安康的生活。

不速之客的出现让几个始终保持警惕的老年人感到不安。他们看着这些神秘人在田野里到处寻觅搜索者,好像寻找野物的猎狗,又好像踩点准备下手的小偷,觉得不能再沉默下去,就小心地扛起锄头铁锨之类的工具,有预谋地围了过去。

看着四周围过来的村民,四个神秘人聚在一起,似乎在小声的讨论着什么。这让村民们对自己的怀疑更加坚信起来。

等到村民们齐了心聚拢过去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场误会,原来是镇里文化站的马强站长领着区里和市里的文物工作者在这里进行文物遗址大普查。

马站长指着一个瘦瘦的带着眼镜的似乎很有学问的中年人对大家说,这是市文物保护办公室的专家李玉主任,他说我们这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汉代文化遗址,要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起来,过些日子,这里就要立碑定范围,再也不许随便挖土建房搞建设了。

正在人们心里有些疑惑,不太明白文物遗址大普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李主任举着手里的几块陶片高兴地对大家说:现在已经确定,我们脚下的这块地方,在汉代,也就是两千多年前,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繁华富庶的大村镇。我们西边的马家岭你们知道吧?那个地方有个很有名的马家岭遗址,遗址的范围有八十多万平方米,有可能在汉代就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县城,一直到金元时代才在战乱和天灾中衰落下去。我们生活的绣针河两岸啊,真是自古就是一个好地方!

这时,一个老人看着李主任手中的陶片,好奇地问:你找这些做什么?我们这一片地里可到处都是!

李主任赶紧说:这就是汉代陶器的残片,对你们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可在我们文物者眼里可都是宝贝啊!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找这些宝贝的。找到的越多,越能证明这个汉代遗址的重要!

大伙一听,赶紧四处帮着寻找陶片,不一会儿的功夫,各种各样的陶片就找到了一大堆。李主任细心地给大家讲述每一块陶片的故事,分析这些陶片的年代、名称、来历、制作工艺,既让大家满足了好奇心,也增加了见识。

这时,有个村民叹息着说:全是烂瓦片的遗址都让国家这么重视,要是早这样,香塔寺就不会被毁掉了!

香塔寺?

李玉主任一愣,凭直觉就感到这里面肯定有故事,说不定,这会成为这次文物大普查的一次重要的发现。

马强站长赶紧说:香塔寺是田家寨村西边的一个寺庙,听村里的老人们传说是唐代建立的,可是在一九九三年冬天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

太可惜了!李玉的心莫名的一疼,赶紧问:全烧了吗?

一个村民抢着说:还有一个地基和院子,石婆婆也在那里!

李玉主任说:我们快去看看。

一行人就急匆匆地向村西走去。

一边走着,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有关香塔寺的故事:

田家寨村起先的时候也经常遭受绣针河水的侵扰,河水的每次泛滥都会淹掉一些靠近河边的村民,这样一来,村子离绣针河越来越远,这对靠捕鱼和在河边耕种为生的村民来说非常不方便。

大约在隋朝末年的时候,一个叫绣锦的姑娘和她的父亲从西边逃难来到了田家寨。说来也巧,刚好来到田家寨的时候,年老体弱的父亲再也忍受不了一路的风尘奔波,一病不起,奄奄一息。幸亏住在河边的一田姓人家好心照顾,不但把父女二人安顿到家里,供应茶饭,还拿出钱来请医抓药,帮助老人治病。老父亲在女儿细心照料和田家的周到照顾下终于痊愈,为了感激田家人的恩德,也看中了田家憨厚的小伙子和田家寨这个好地方,就把女儿嫁给了田家小伙子为妻,在田家寨定居下来。

原来,绣锦和他父亲居然是大有来历。绣锦的父亲原是隋炀帝殿前的领军元帅,为人刚直不阿,清正忠诚,因为不满意隋炀帝弑父淫母鱼肉百姓的暴行,一气之下辞官归隐。因为老元帅武功高强,不少弟子慕名而来,老元帅就悉心教授弟子武艺,不再过问朝廷之事,乐得清静。谁想到祸从天降,老元帅受到原先得罪的奸臣诬告,说他辞官归隐是要带兵造反,自己想当皇帝,隋炀帝就派手下兵将突然围住绣锦家,要满门抄斩,幸亏老元帅武艺高强,这才只身带着女儿逃出虎口,其余家人十死其九,生者也四散逃命,不知所踪。

绣锦过门后不久,老元帅因为思念家人,忧伤过度,再加上身体连番逃命和拼杀造成的内伤不断复发,最终一病不起,撒手归天。绣锦含泪葬父,尽心持家。后不久就为田家生一子,夫妇俩男耕女织,日子过得也舒心。有一年夏天,连降几天大雨,绣锦家门前的河里河水暴涨,洪水泛滥,绣锦一家赶紧搬到村东边躲避洪水。大雨停后,河水依旧不退,上游不断有冲下来的树枝和其他东西。绣锦九岁的儿子与同伴跑到河边玩耍,两个孩子为争抢从河上飘上来的葫芦,不幸卷入水中。幸亏河边倒下的一棵大树,挡住了两个孩子,绣锦的儿子攀着树干爬上河岸,他的同伴却抱着树枝怎么也出不来,急得绣锦的儿子在岸上大哭大叫。绣锦在家听到儿子的哭喊声赶紧跑出家门,直奔河边,眼见邻居的儿子在洪水中危在旦夕,便不顾一切的跳入水中抢救。当她沿着树干把邻居的儿子救上岸来,自己却被洪水连同大树卷走了,从此再就没有了踪影,待邻居们赶来,只见汹涌的河水滚滚而下。为悼念绣锦舍身救人的义举,邻居们捐资为她出了个大殡,以后年年在绣锦遇难的地方梵香祭奠,并把此河称为绣锦河,后演绎为绣针河。

几年过后,京城长安僧人仁安寻师来到这里。这仁安早年曾拜绣锦父亲习武,今知师傅师妹均已故去又见当地百姓在河岸祭奠师妹,便化缘几年,与百姓共建一塔,取名香塔,一是为了纪念绣锦,二是镇住河水,不再让河水侵扰村庄。塔有数丈高,两边各有石鼎一个,重约千斤,以供百姓梵香。后来又建寺庙,称为香塔寺,寺院分中金堂、升避堂、礼仁堂、诉仁堂,庄重气派,从此香客不断。

自从香塔和香塔寺建立以后,河水果然再也没有泛滥,田家寨村子就逐年向河边西移,最后竟然移到了河边,和原先远离村庄的香塔寺接壤起来。

人们说河水无波,村庄安全,都是香塔寺的功劳,这样,香塔寺的大名越传越远,香火也就越来越旺起来。

到被烧毁之前,香塔寺经过历年修建,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在附近非常有名。

李玉等人来到香塔寺的遗址前,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安静的绣锦河畔,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中,一堆高接近两米的废墟似乎在悲伤地诉说着千年来的故事。尤其那些雕刻精美的青砖和数千斤重的整块石阶,也在忧伤地陈述往昔的繁华和荣耀。

众人无言地站在这堆历史的废墟前,都在缅怀已经永远消失的时光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一个村民指着东边的墙壁说:看,那是原先的楠木立柱被烧毁后留下的。

李玉看到了两道笔直的黑色的缝隙,这两道缝隙是如此醒目,就像两道无比惨烈的伤口,又深又宽地撕裂在一个看不见的胸膛上。李玉作为一个文物工作者,他知道这个看不见的胸膛对于我们文明和文化的传承是多么重要,对于人类这个鲜活的躯体是多么的重要。就是这些无处不在的伤口,让我们文明的血流失了太多,浪费了太多!这具躯体再也经受不住这样无休止的折腾和失血了。

在村民们痛心的诉说中,李玉似乎看见了十几年前那场毁灭了近千年文明和无数人心血的大火:一个流浪的精神病人栖身寺内为取暖点燃寺内的柴草。精神病人在疲劳的睡去后,柴火引燃了寺内的其他柴草,顿时浓烟滚滚,火舌四处肆虐,无情地吞噬着这座千年古都。

虽然那个精神病人为救火而差点烧死,虽然村里的人为救火而倾巢出动,然而,香塔寺,一座传承千年的古建筑就这样变成了废墟,一座保佑保护了田家寨人近千年的寺庙就这样被它所保护的人抛弃。

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过问,一个千年的生命就这样默默陨落。甚至,一些村人拿走了烧剩下的器具、房屋木料,连完整的青砖和瓦片也不放过,连重生的机会都给彻底断掉。

这个村民说完后,还惋惜地说:你不知道那,那大殿里所有的木头上全是刻的花草龙凤,雕的那个精细啊,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李玉能想象到香塔寺的精美。他从残留的楠木立柱的大小、从整块石阶的大小和做工、从随手捡起的一块雕刻有暗八仙图案的青砖上面,他能感觉出这个千年建筑的风华绝代和卓然不凡。可是,一切都已经成了过去,一场大火和一个废墟给后人留下的是永远的猜测和永远的感伤,当然,还有无奈的遗憾。

这是意外吗?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意外和必然是分不开的一对连体婴儿,天灾和人祸比连体婴儿更紧密,简直就是一个人的两重影像。失去的毕竟是永远失去了,再说任何的话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在田家寨人重修的土地庙边,李玉他们意外地发现那所谓的石婆婆,竟然是一块非常古老的石刻。细细辨别,上面刻着的是一个光头大耳的男人,从双手并在腰间的姿势和身上的佩戴物来推测,应该是个僧人,从石刻的风格,尤其是人物脚下的皮靴和衣服来看,应该不是汉人,所以,这块石刻当是北魏灭佛之前的佛教造像,艺术和历史价值很高。

李玉觉得这块石刻应该立刻保护起来。他和马站长商量了一会,觉得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带走石刻村里人肯定不同意,可是在这里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已经让我们糟蹋了太多,如果再不好好的重视和保护起来,我们这代人的罪过将越来越大。

看着这堆留在现实风雨中的废墟,看到那块还将继续沐浴在风雨中的古老石刻,离去的时候,李玉觉得自己的心情比这些废墟里的青砖和石阶更沉重,甚至有点透不过气来。

历史就在废墟里躲着,突然有一天,历史复活过来,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并指如剑,直指我们心口的时候,我们这些愚昧的子孙,是否还在执迷不悟?是否非要听到什么才会明白?

山东日照岚山发现唐朝香塔寺,为纪念隋炀帝殿前元帅之女绣锦而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