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窩彈區是什麼?看似小小的設計差異,背後卻有很多因素

坦克的窩彈區是什麼?看似小小的設計差異,背後卻有很多因素

熟悉坦克的軍迷一定知道窩彈區這個概念,但是絕大多數軍迷也只是停留在知道窩彈區但是不知道窩彈區是什麼;這是一個牽扯到穿甲武器和裝甲防護的問題,在早期坦克的技戰術經驗尚不發達的時候,窩彈區並沒有被真正重視,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坦克的大規模應用,人們開始發現窩彈區對於一輛戰車來說影響非常大。

所謂窩彈區,其實就是指坦克的一個薄弱點——炮塔和車身的鏈接座圈;這個位置沒有任何裝甲防護,但是一旦被擊毀,坦克的炮塔無法旋轉,會讓戰車直接失去戰鬥力;由於在二戰中,常規穿甲彈面對斜面裝甲很容易產生跳彈,所以炮塔和車身很容易產生一個空隙,著名的T34坦克就是這樣。

坦克的窩彈區是什麼?看似小小的設計差異,背後卻有很多因素

一旦炮彈擊中炮塔下部,或者車身中上部,那麼炮彈產生跳彈就會直接摧毀炮塔和車身之間的座圈,把整個炮塔掀翻。但是,隨著傳統穿甲彈被新興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取代之後;跳彈這一防禦手段就變得毫無意義,斜面裝甲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面前和普通裝甲並無區別。

這也就導致了窩彈區的弱點更加明顯,因為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不需要跳彈就可以直接擊穿窩彈區的座圈。為了針對這這個缺陷,蘇系坦克和西方坦克採用了不同的辦法。

坦克的窩彈區是什麼?看似小小的設計差異,背後卻有很多因素

蘇系坦克吸收了T34的教訓,壓低了炮塔高度,同時採用了首上迎敵,炮塔直接“無縫貼合”在平整的車體身上;所以蘇聯的T系列坦克基本上都已經沒有窩彈區了。但是西方各國卻採用的是首下迎敵,也就是說坦克炮塔和車身直接是有一個斜角的;這是為了能夠在防禦戰中,可以躲在掩體後獲得更大的俯角,但是窩彈區毫無疑問就暴露了出來。

為了避免被直接掀翻炮塔,西方國家的主戰坦克前一般都會配備厚實的複合裝甲,儘可能地覆蓋住窩彈區,這樣雖然會大大增加炮塔和車身重量,但是也在保護了窩彈區的同時,擁有足夠的俯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