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口為什麼越來越少?

最長旅途1


在東北坐出租,車上與司機談到這個問題,談東北現在老齡化嚴重,人口逐年減少,是什麼原因。說著說著,說到了計劃生育,原來印象東北挺虎的,遵守計劃生育政策應當比關內不嚴格吧,沒想得出的結論是,東北前些年的出生率要比關內還低,幾乎全是一孩。當時很納悶,後來想了想,這也與東北原來國營企業多有關,人們大都在國企上班,好管理呀。你不聽話也不行,由於出生率低,人口自然就減少快了,這其實才是東北人口越來越少的主要厡因。

還有一個原因,人們往往說成了主要原因,就是由於經濟不景氣,一些年輕人到南方工作謀生,應當說,有這方面原因,但並不是主要原因,我覺得人口外流東北還不如關內的一些省嚴重呢。


春日之虎


我今年35,在瀋陽,剛畢業18歲高中畢業自己一個人去了南方呆了8年,當時是一無所有回的東北,因為自己一直受著父母的影響不要遠走,離家近,回家又方便。選擇了瀋陽。因為我姐姐當時在瀋陽還沒有結婚,爸媽講有姐姐在身邊能照顧你。就這樣在瀋陽一呆就是10年。結果現在是一無所有連想闖闖的心態都快沒有了,更別提找對象,去年家裡給我介紹個二婚的農村的沒小孩張口就是全款房,車,現金5萬和五金,我想離開瀋陽去南方,父母破口大罵你去南方8年不也一無所有,不行你就回農村,在農村的哪個活的不都挺好,我現在對東北的心是徹底涼透了,家裡四口人兩畝地,一片山,一年到頭就能賣一萬多塊錢,都不夠有人情的,我每年還要往家裡搭很多錢走人情,父母年紀大了全靠我,姐姐嫁出去了,也顧不了家裡那麼多,我現在在瀋陽想找份像樣的工作都沒有,即使留在瀋陽我想我後半生也該孤獨終生了,不多寫了希望大家評論我點意見,


讓心靈去旅行27741


東北人口流失嚴重這不是一個老梗,而是一個已經存在了近十年的事實。東北經濟從曾經的佔據全國半壁江山到如今的佔比逐年下降,衰弱之態已顯現,過去一年,東北三省合計減少了37.07萬人,而追溯到更早的2010年東北就已經出現了人口外流的趨勢,十年時間東北人口少了超過一百萬人。追根究底,東北人口為什麼會越來越少,筆者以為綜合下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東北經濟產業結構單一,製造業薄弱,民營經濟不發達。東北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為建國之初的國家經濟生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東北作為國企密集的區域,工業過度集中在重工業,比如煤鐵,石油,航空航天,汽車製造等工業,而這些企業在發展幾十年後都不同程度的要面對產能不足,技術落後,市場難以打開和競爭激烈的現實,東北的工業經濟越來越不景氣不僅僅表現在國企的舉步維艱,東北製造業薄弱和民營經濟不發達才是導致大量優質人才出走轉而向京津唐和南方發達地區尋求機遇的主要原因,這些人才在東北無法找到對口的職業發揮自身的長處,這是東北經濟過度單一化的必然結果,人才流失嚴重已成了東北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東北的大城市少,沒有形成有影響力和聚集效應的都市圈。東北三省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人口1.292億,但過千萬的城市只有哈爾濱一座,在全國能排的上的大城市也僅有哈爾濱,長春,瀋陽和大連四座城市,除了遼寧的沈大都市圈已具規模外,黑龍江,吉林兩省皆是省會獨大,這兩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在東北也最嚴重,缺少大城市,而公共資源又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其他新移民,於是許多人轉而到其他大城市尋求投資置業生活,與長三角,珠三角那種城市集中化的都市圈(珠三角9城,長三角24城)不同,東北三省的大城市過分分散,無法形成連片的都市圈,因此人口聚集效應大大不如其他地區,所以人口才會不斷的外流。



三:出於學習,就業,生活而選擇離開東北的人,這是目前東北人口大規模流出的另一個主要原因,發展機會的大小影響了人口的未來去向。人往高處走這是常情,東北的就業置業發展機會相比市場經濟更成熟的南方地區,顯然不具備多少的吸引力。比如工資方面,瀋陽,大連,哈爾濱等大城市的平均工資就明顯低於南方很多城市,甚至還低於西部的蘭州和烏魯木齊,南方地區在人居環境,營商環境,就業就讀環境和政府職能效應上要好過東北地區,東北人口外流,原因是很多的,但大部分的原因又基本上就是這些,東北經濟要振興,這是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東北人口雖然在逐年減少,但這並不代表東北的經濟就真的不行了,東北目前遇到的轉型期必定是要以人口外流為代價的,只要度過了這個轉型期,不要讓振興東北變成一句空話,那就一定可以留住人。


大國布衣


身邊確實越來越多東北人,最直接的例子是街邊新開了很多東北土菜館、東北燒烤等店面,去吃過好幾次,酸菜餡餃子、東北菜盒子、亂燉等,遇到的顧客,大多都是北方人長相——這個很好辨認,北方人大多虎背熊腰,國字臉,眉宇間透著一股慷慨俠氣,這一開口說話,北方口音無疑了。

其實也不僅僅是東北的,街邊的飯館還有很多內蒙的、山東的、河北的,至於此前紅火一時的湖南的、四川的飯館反而生意逐漸落寞了。

有一個朋友是大連的,他說大連這個城市看著漂亮,可是工資低,消費高,工薪階層居不易。另外,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做的也不是很好,還都是重工業為主,消費經濟沒有做起來,提供不了太多的就業機會。因此,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國營單位還是公務員(私企效益不好)為數不多的工作機會都競爭激烈,這又促成了各種吃拿卡要的腐敗。

由於東北教育底子好,有很多理工科很不錯的學校(東北是重工業基地,產業研結合形成了一大批優質院校),哈工大、大連理工、海事學院等,很多學校的畢業生回到家鄉沒有平臺施展所學,紛紛南下。首選首都北京,其次廣東、海南。

由於消費經濟不景氣,不止東北地區,多數北方地區興起了一本萬利的金融貸款業務,說白了就是放高利貸的。這種高利貸不僅無助於實體經濟的恢復,反而還將本已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給拖垮了,因此經濟活力就越發不好。一個比較顯見的例子,南方工業園區,恨不能一天分成兩天來用,而北方大多在晚上9點、10點就已經睡覺了。

南方人思路活泛,市場意識強,商人重利,小孩子從小耳濡目染,連吃飯也要AA制,此即是經濟獨立的表現。北方人耿直爽快,政治敏感度高,朋友重義,所以江湖習氣規矩到現在還留有很多,盛行拜把子,對於市場經營就有粗放之嫌,比如到東北飯館吃飯,桌子大,桌子間距很大,本來可以擺開20張桌子的,結果只擺了10多張。

古語說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北方的義氣,更適合做政治,團結、整合人心;對於金錢,很多人雖然也認為很重要,尤其經歷過極端貧困的年月的,可是在遇到涉及“面子”、“兄弟義氣”等場合時,市場規律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北方開辦的企業,不可避免要受到這些風土民俗的影響。如果企業主堅持按照市場規律來辦事,可能會被當地人看不起,不得不做很多違背商業原則的事。國營單位本來就具備政治性質,無所謂商業原則,可是小型企業主他們圖的只是利,而不是義啊。即使儒商重“義利之辨”,但那也只是一種道德覺悟,而非道德綁架。

東北人口越來越少的數據沒有查過,經常見到報道,說東北人口有外流現象。一般而言,人口會流向經濟更有活力的地方。一個地方能夠吸引人,最好的宣傳絕非政治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你能夠掙到錢,能夠安居樂業,這是當地政府無聲的宣傳。很多南方城市更進一步,為了留住優秀人才,紛紛出臺了很多優惠措施搶人,已經在為城市未來的發展未雨綢繆了。

所以,東北人口越來越少,綜合以上所知的信息:

1、傳統重工業基地,國營單位多,市場不景氣,工作機會少。

2、傳統上缺少市場意識,不能形成好的市場氛圍,創業難度高。


而知而行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以下是我對該問題的間接,不針對任何人和事,就事論事,有想法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個一個回覆。

第一,氣候原因。提到東北,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冷,冬天零下幾十度,室外可以說滴水成冰,全世界的哺乳動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逐熱生存,曾經交通不發達,大部分東北人都是闖關東時的人的後代,當時只想著生存,所以就有了一代又一代東北人,到後來交通發達,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東北人不滿足與僅生存的情況,逐漸南遷往氣候更加溫暖宜居的地方,致使東北人口越來越少。

第二,資源原因。東北曾被譽為“共和國的長子”,因為東北有大量資源,包括建國伊始最稀缺的石油資源,所以東北承擔了幾乎整個新中國建國初期發展的資源供給,這確實是給當時東北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和國家支持,但是當新中國發展起來,東北的資源也幾近枯竭,加之國家倡導封山育林,可持續發展,節制開採,很多工廠因資源問題關門倒閉,大批工人失業,只能外遷尋找就業。

第三,人口基數和生育觀念原因。東北人大部分是闖關東的人的後代,人口基數小,加上後期計劃生育政策,使出生率降低,導致人口增長率降低,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所以新出生人口越來越少,老齡化水平也越來越高,人越來越少。

第四,經濟原因。東北一直依靠重工業發展經濟,在資源被限制之後,輕工業發展緩慢,農業能帶來的發展也比較小,使得經濟發展極其緩慢,大部分人更願意去經濟發達的地方就業,創業,使東北人口大量外流。

第五,文化原因。經濟落後一定會導致教育落後,東北教育真的有些落後,在思想觀念上有所落後,文化落後又導致經濟落後,經濟落後導致人口外遷。

以上是個人的見解,不針對任何人和任何事,就事論事。最後我還要說一句,東北人都還是不錯的,那些影響東北形象的只是幾個東北人都看不起的傻X,我們願意與全國各地的人民做朋友,但是我們也看不起無端地域黑的人,不要因為不符合你的習俗和你的想法就惡意地域黑,都是一個國家的人,互黑有意思嗎?有什麼想法和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個一個回覆,謝謝。


無語之後


首先,我是個山東人,回答這個問題,不一定多麼正確,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包涵。

我先來講一下東北的優勢。


東北,無論是建國之初,還是民國時期,在中國的地位都很重要。東北土地肥沃的程度,簡直讓其他地方的人羨慕到嫉妒。歷史上著名的闖關東,有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東北土地肥沃。


東北資源豐富,鐵礦、煤礦乃至建國後的油田,都為中國重工業的發展貢獻出了最強有勁的力量。

號稱共和國的長子,建國之初,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建設東北的重工業,因為那裡的工業基礎較好,設施較為齊全,同時也離前蘇聯近,地理位置優越。(那時中蘇關係尚未破裂)


這個時候,差不多算是東北最興盛的時候。當然,這樣說的理由是對比其他的省份而言,也就是橫向比較。


可惜後來中蘇關係破裂,東北邊境面臨前蘇聯的威脅,不得已,我們轉移了一部分高精尖的工業。當然,這並沒有動搖東北重工業基地的地位。不過卻也由此開始造成東北日漸“瘦弱”。

改革開放後,中國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經濟時代。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偉大的舉措,讓中國朝著一個更高更遠更強的方向發展。


只不過,因為全球經濟的轉型,原先的第二產業的地位遭到了第三產業的衝擊,這導致了東北原先的工業優勢被削弱,而且周邊的一些省份,工業基礎也日趨完善,進一步衝擊了東北的工業。


這是大勢所趨,無法避免,同樣也不應該回避。


聯繫問題,東北為什麼人越來越少,直接原因在於大批勞動力外流。根本原因在於東北的經濟較為單一,無法留住勞動力,而且它和其他省份相比,吸引人才的優勢並不那麼明顯。

本地的人走出去,外地的人也不走進來,這就造成了東北人口較少的狀況。當然,我說的是一個大的趨勢,也有外地人才流向東北,但是數量較少。


一句話,東北需要改變這個狀況,就要改變它的產業。國家也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口號,其中“振興”這個詞,用的還是比較客觀的,承認了它為中國的付出,同時也表明了不會讓它沉寂下去。


除了產業體系的不合理,網絡經濟的發展,也帶壞了東北的經濟風氣。


作為一個外地人,我本不該對東北人民指手畫腳,但作為中國人,我不希望看到看到東北經濟繼續萎靡下去,因為每一個地方的經濟都是關係到民生福祉,我希望咱們中國繁榮昌盛,也希望咱們所有中國人都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好了,我開始要批評一下網絡經濟帶給東北的惡劣影響。


首先,互聯網經濟成為一個趨勢,這是大家所不容忽視的,但是伴隨著新興經濟的發展,除了衝擊原有的經濟支柱之外,還會在其基礎生衍生出一些不良現象。

相信“老鐵,沒毛病”“雙擊666”等一些詞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沒錯,我想批評的就是網絡直播、喊麥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其實,我對這些並沒有多少反感,但是它們帶來的危害卻不淺,尤其是發源地之一——東北,將原本東北人豪爽的形象糟蹋的不輕,給人一種很傻的形象。我身邊也有東北的人,他們對此也挺生氣的,但是卻也無可奈何,因為這一現象隱隱有擴延的趨勢。這一點,我們不能忽視,而且也挺揪心的。


可能是喊麥之流的事物,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所以不少人開始效仿,並且一些無節操、無下限的視頻也開始在網上流傳開來。因為現在是經濟社會,為了錢而做事,這並不丟人。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或許這帶來經濟收益,不過卻是以東北人的形象為代價。

我不好評價這究竟是對還是錯,只是心裡面很排斥這些低俗的東西。


不過,我始終堅信一點,東北遲早會有一天被振興起來,到時候,它也再將為中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出應盡的力量。


好了,說了這麼多,誇了東北,同時也批評了東北,不一定多麼正確,但是我沒有任何惡意,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我會虛心接受所有人的合理批評。


不喜勿噴,謝謝。


我就是上不知天文,下不曉地理的么么龍,謝謝大家的閱讀。


么么龍


東北人來答

1 生於慾望不強,東北地區傳宗接代的觀念本來就不如山東廣東等地濃厚,而且東北有很多國企,國企的員工是不允許生兩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時國企員工如果敢生兩個就會被開除,所以長期以來就形成了一家只生一個孩子的傳統,即使開放二胎也有很多家庭只生一個

2 沒有工作機會,年輕人大量外流。東北國企眾多,以我自己為例,家裡人全部在國企,然而除了國企公務員銀行,東北就沒有什麼體面有高收入的工作了,在國企工作只是穩定,收入也不高。東北有沒有什麼能吸引別的地方年輕人的,老齡化會進一步導致人口下降,瀋陽哈爾濱長春都人口外流,就別提其他小縣城了。所以敢拼敢闖,有想法的年輕人都出去了

3 80後90後的數量實在太少。80後和90後已經是計劃生育的一代,和60後70後相比,80後的人口總數已經大幅下降,即使80後一家兩個孩子才剛剛維持人口總數不變,而東北的氛圍一家兩個孩子在農村都不一定能做到。年輕人數量太少會進一步導致人口下降

4 歷史經驗表明,生育率下降就沒有再提升上來,韓國和日本都經歷過嬰兒潮和生育率下降,政府大量發放生育福利和產假,都沒能有效的提高生育率,所以年輕人少加上人口外流,導致人口一旦下降,就很難再升上來了,東北的人口會越來越少


影壇看客


東北人都去哪了?

請海南省房地產相關人員進來回答一下。

先說自己

小編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在東北長大,考到北京上大學,畢業就留下來。說回到東北生活也不太現實,畢竟適應了北京的生活,工資也高,同學朋友都在這。非要回東北也不是不行,但發小什麼的也都在外地生活,自己挺孤單的,而且說實話東北掙的太少了,但消費水平並不是很低,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掙的少話的多,怎麼生活?管家裡要?還要不要臉了,大學畢業回家工作不夠花還伸手要錢,我肯定不答應啊。在北京怎麼辦?工資雖然不是特別高,但通過自己的努力,租房+吃飯+其他正常花銷讓自己覺得完全OK,沒有什麼壓力,甚至在過年過節都要給爸媽打點紅包什麼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外地呆時間長了,回東北(冬天)總覺得特別冷,雖矯情了些,但我說的是真話,一下車,我靠,雙腿發抖有沒有。一回東北的家就把以前的棉褲棉衣都翻出來。雖然以前也邀請過爸媽來北京過年,但新鮮個一兩回他們不會在過來。

我覺得年輕人到外地闖蕩也不是一件什麼壞事,在家有家長老人護著,出什麼問題他們幫忙解決,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習慣了他們的庇護不是件什麼好事,對不對。人在外闖蕩只要不走歪路就好,讓父母放心,其實他們是願意我們到別的城市的。

再說城市

東北,在大家的印象裡好像只有燒烤,抖音,土味主播什麼的。但作為重工業城市,我是看著爸媽下崗,然後艱難地再就業的。貌似越來越多的東北人對自己的城市缺少信心,對重振東北經濟也沒什麼感覺,認為過一天是一天。經濟不發達,人們在生育和養孩子的事情上就慢慢變得不積極了。生一個真的夠了,甚至生完都覺得是個錯誤,生活水平提高不了,為什麼要孩子,彷彿進入惡性循環。

以自己的感受來說,每次回東北,都感覺到新的變化,城市樓房更高了,綠地變多了,商場越來越高端了,整體消費水平也變高了,這一切看似生機勃勃,神采奕奕,一旦問到收入,朋友們的眼神都沒有光,甚至拒絕回答,聽說,遼寧的城市平均工資到2K都是高的,超過3K都是牛逼的。

人,同樣過著每一天,為什麼不去大城市生活,掙的是原來的兩倍或更多,雖然辛苦,蝸居在小房間裡,但活著不壓抑,自己闖蕩自己收穫,總比待在永遠望不到頭的城市中強。

目前狀態

在北京工作10年,很多同學已經在北京買房買車,大城市機遇多,但不努力的人依舊會遭到淘汰。也有朋友說在北京闖蕩的差不多了,攢了些錢想回東北發展,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學了一身本領,到哪都不會吃虧。都說人最後要歸根,我希望自己能把最好的狀態展現出來,讓爸媽放心,讓家庭美滿,讓孩子快樂幸福。

東北的人口越來越少並不是一件意外的事,城市的發展水平和外界的誘惑促使它成為一種現象。我們怨不得誰,也無法怨誰,想自強就要靠自己,想發展強大,還要靠自己。


小渠商機APP


沒感覺東北生活水平低、窮,看一個地區的生活水平,不單看掙多少工資,而是看物價和房價與工資的比例是多少,一些人說在南方掙的工資高,但房價和物價是你工資的十倍以上,回來跟東北人顯擺他的工資如何如何高,但他在南方即買不起房,也買不起車,在東北工資是低,但物價和房價只是你工資的二~四倍,即能買起車又能買起房,工資高的人每個月掙的錢,甚至超出房價,這個賬只要讀過書的人,都會算吧!那哪個地區生活條件好,不就一目瞭然了嗎?我就知道東北人到處買房度假,即使大家都說東北人在海南買房,也不是舉家搬走,而是富裕的錢沒地方用,所以就買處房子度假用,我就在昆明買處房子,只供單位夏天放旅遊假時,偶爾去度假用,怎麼這就是東北人窮、人口外流嗎?我不會放棄東北長期在南方居住,偶爾度假還可以,因為全國各地旅遊基本都遊遍了!走了這麼多地方,覺得人生活還適合,在四季分明的地方長期居住,大家都說南方好、不冷,我到沒覺得好在哪,夏天熱的要命,冬天凍的要死,一年四季屋裡總是潮溼,真受不了那種潮溼勁,偶爾過去旅一下游,看看跟家鄉不一樣的風景也就忍了!但要是長期住,覺得還是東北最適合人居住,我有個江蘇的朋友,春節帶他的母親來東北想來看雪,來了之後跟我們講,他母親一聽到東北玩,上街買了很多厚重的羽絨服,說東北多麼多麼冷,他說你不用帶,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冷,他在這度了四年大學,等他母親來到瀋陽一看,第一句就來個哇!你們家裡好舒服,外面也沒有像他們說的那麼冷,在我們那,在家裡都要穿羽絨服,而且晚上睡覺都覺得凍腦袋,穿多少衣服都覺得從心裡往外冷,除非你開空調,但也不能天天開空調太廢電,夏天熱的晚上都在馬路上坐著,這說明什麼?還是東北最適合人居住。


沉澱自己看淡一切


說說我知道的幾個現象,來解釋一下東北人口為什麼越來越少。

一、東北人口本來就少。

五六十年代,瓜菜代的時候,關內人吃不飽,很多人都跑到了東北。東北人慢慢就多了。八十年代以後重工業的發展,又吸引了一大批人來東北。所以,很多關外人都是關內人。

二、九十年代關內經濟發展較快,很多闖關外的人又回到了老家。我們這很多村子都有操著本地口音的人帶著說東北話的孩子回來,到現在,這些孩子也都三四十歲的人來,口音終於改過來了,當然也有沒改過來的。

三、重工業衰退造成一部分東北人流向全國討生活。

現在幾乎關內每個城市,包括縣城,都有很多操著東北口音的人,他們從事各種行業,包括美容美髮、娛樂休閒、餐飲或者其他工作,有的已經在關內成家立業,頂多過年才回趟老家。

四、冬天很多東北老年人會到南方過冬,這也會減少部分人口吧。

五、年輕人更願意到外地闖世界,不僅東北如此,其他省市的年輕人也是這樣吧,留在當地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

現在東北人已經遍佈全國,不,已遍佈大街小巷,不信你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