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英國為何發動蘇伊士運河戰爭?

陳京-曾經


那是英國殖民地體系徹底坍塌前的一次最後瘋狂,不出意外的失敗了,於是英國人開始老老實實的當美國的走狗小弟。英國和法國作為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國家,其海外干涉和部署能力反而超過了二戰同盟國主力的蘇聯和美國。對於美蘇來說,兩個已經衰落的國家卻控制著大部分“陽光下的土地”是完全不可接受的。為此,美國在中東和非洲地區多次扶持自己的勢力,蘇聯則發起了民族解放運動,都在試圖摧毀英法在第三世界國家中的影響力。

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期間長期處於對抗狀態。雙方在經濟、科技、政治和軍事上進行著全方位的對抗。然而,美蘇卻還在冷戰中有過多次聯手,為了共同的目標,不惜放下雙方的矛盾,來解決兩個老牌帝國。這兩個帝國就是英國和法國。

而英法雖然實力已經大幅度倒退,但是依然不甘心失敗。皇家海軍雖然無法像一戰時期一樣制霸大洋,但是維持海上運輸線,保障登陸作戰卻完全可行。在蘇伊士運河戰爭中,英國和法國為了打擊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的企圖,在周邊地區發動了登陸作戰。相比於缺乏訓練的埃及軍隊,英法聯軍不僅裝備上有優勢,部隊中大量的二戰軍士、軍官也保證了部隊優秀的訓練素質。戰後第一代的武器裝備更是有著決定性優勢。

英法聯軍在登陸作戰中僅僅損失不到200人,以色列空降兵大約1100人,而埃及軍隊則損失接近一萬人。在登陸作戰後,英法聯軍總共向蘇伊士運河周邊地區投放了接近8萬人的地面部隊,不僅控制了運河區,還直接威脅到埃及的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

然而,美蘇顯然無法接受英法繼續控制蘇伊士運河這一重要水道的企圖。蘇聯為了保障埃及和阿拉伯國家的獨立,避免英法重新控制中東局面的發生,甚至直接提出了核打擊威懾。此時,蘇聯已經裝備中程彈道導彈,其綜合突防能力遠遠超過戰略轟炸機等投送手段。而美國在面對共同敵人時,默許了蘇聯的威懾,並且威脅要派遣美軍直接介入這一地區威脅,強制隔離雙方部隊。

美蘇的強烈反應直接導致了聯合國歷史上第一次針對常任理事國的決議誕生。美國和蘇聯共同建立了聯合國緊急部隊,即UNEP 1。這一部隊包括了12萬人次的蘇軍官兵和6萬人次的美軍,依靠強大的地面部隊直接隔離了英法聯軍和埃及武裝部隊的接觸。而面對遠遠超過自己實力的聯合國緊急部隊和背後的強大勢力,英法最終選擇了服軟。

蘇伊士運河危機直接代表了英法兩國不再作為一個“殖民帝國”存在於國際舞臺。雖然其文化、語言影響力依然在影響殖民地居民,但是民族解放、民族獨立運動已經逐漸興起。在1960年代後,英法徹底放棄了其在大部分殖民地的特權,將冷戰爭鋒相對的舞臺直接讓給了美國和蘇聯,從此淪為五常中的“二流”國家。


科羅廖夫


我是“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當今世界,在中東地區,從軍事上看,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只能是蘇伊士運河,沒有之一。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境內,全長175公里,溝通地中海和紅海,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重要戰略通道,自從1869年運河通航以來,一直被英國和法國所控制。

二戰結束後,英、法這兩個老牌帝國被大幅消弱,從世界一流強國變成二流,卻沒有二流國家的覺悟,沉溺於曾經的輝煌不能自拔,依然想控制著蘇伊士運河這個戰略要地。

1952年七月,以納賽爾為首的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法魯克王朝,建立埃及共和國,然後抱上蘇聯的粗腿,要求英國從埃及撤軍。

1956年6月,英國心不甘情不願地從埃及撤走軍隊,但蘇伊士運河公司是英法兩國的,運河依然在英法兩國控制之下。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突然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運河公司財產全部歸政府所有,這一招,不僅動了英法兩國的奶酪,而且動了英法的卵巢。

英法兩國一邊準備對埃及動手,一邊在國際上對埃及發動外交攻勢,企圖讓運河“國際共管”。但安理會否決了英法的圖謀,英法只剩下武力解決這一條路。

但英法兩國在地中海上的兵力不足,於是邀請以色列加入戰爭。因為埃及禁制以色列船隻經過蘇伊士運河和蒂朗海峽,以色列早已對埃及恨之入骨,悄悄制定了入侵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的作戰計劃,現在受到英法兩國的戰爭邀請,雙方一拍即合。

三國經過秘密磋商,制定了作戰計劃,由以色列先進攻西奈半島,接著英法軍隊從地中海空襲埃及,然後登陸作戰,向運河區進攻,切斷埃及軍隊退路,一舉全殲埃及軍隊。

分贓方案是,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英法佔領運河區。


麻辣戰爭


可能有部分朋友不太瞭解"蘇伊士運河戰爭"是哪次戰爭,其實就是咱們常說的第二次中東戰爭。而所謂的蘇伊士運河戰爭其實就是英國聯合法國、以色列對埃及實施的群毆。

眾所周知,蘇伊士運河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它連接起地中海和紅海,極大的縮短了歐亞之間的距離,也是溝通歐亞非三大洲的重要樞紐。自這條運河開通以來,英法就一直保持著對它的實際控制權,而且當年英國佔領埃及後,還在蘇伊士運河沿岸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基地。隨後的"英埃條約"更是白紙黑字的肯定了英國在此地的駐軍權。

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英法兩國的實力被大幅削弱。埃及趁勢爆發了大規模的民族解放運動。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由納賽爾領導的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並推翻了英國控制下的法魯克王朝。埃及的君主制也在這場政變中轟然崩塌,新的共和國隨之誕生。

新成立的埃及政府在廢除了英埃條約後,還將蘇伊士運河的管理權收回。這引起了英法極大的不滿。在多次會議協商無果後,英法決定聯合以色列通過武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最終,在兵力和裝備懸殊的情況下,英法以三國全殲埃及軍隊……

我是軍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