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林、馬三立之後,還有誰稱得上相聲大師?

1

最近心情不佳,就在西瓜視頻上找相聲聽,聽著聽著開始想一個問題——在相聲界,達到大師級別的能有幾人?

相聲名家也算群星璀璨,但是登堂入室的多,登峰造極的少,夠得上大師的寥寥無幾。

侯寶林是公認的相聲大師,相聲界集大成的人物。如果相聲大師的稱號只有一個名額,這個名額也該歸他。

另一位當然是馬三立。以前稱侯寶林為大師,稱馬三立為泰斗,泰斗貌似比大師還高几分。

如果說侯寶林有點居廟堂之高,那馬三立就算是處江湖之遠。侯寶林派頭太足,有時候表演,像一個風趣幽默的領導在講話。馬三立則不會,塌著肩膀、絮絮叨叨,像個碎嘴的老大爺,看著更親近。

侯寶林、馬三立之後,還有誰稱得上相聲大師?

第三個就得算上馬季,相聲界繼往開來的人物。在教育徒弟方面,馬季桃李滿天下,馮鞏、劉偉、趙炎、姜昆、黃宏、王謙祥,個個當年都是頂樑柱。

馬季學相聲的條件得天獨厚,他有四個老師:侯寶林、劉寶瑞、郭啟儒、郭全寶,四門捧一枝,因此,馬季的功底十分深厚。看馬季說相聲,不管跟誰搭檔,不管是逗哏還是捧哏,不管是單口、對口、多口,不管說學逗唱,他統統遊刃有餘。

馮鞏非常接近大師級水準。從與劉偉搭檔,到與牛群搭檔,佳作不斷。可隨之與牛群裂穴,馮鞏從春晚笑點擔當變成春晚釘子戶。

如果牛群馮鞏巔峰期還能再保持十年,那就是妥妥的大師級人物,作品質量硬得連侯寶林都比不上。不過,現在肯定是沒戲了。

現在最如日中天的,當然是郭德綱。郭德綱正值當打之年,尤其與于謙珠聯璧合,風生水起。就當今的相聲江湖看,郭德綱的影響力不是半壁江山,而是一統天下。

2

學和唱用相聲的行話稱為柳活。在柳活方面,侯寶林的造詣太高了,從現有視頻資料看,稱他無出其右也不為過。

《戲劇與方言》、《關公戰秦瓊》、《八大改行》、《賣布頭》,說這些相聲,柳活達不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根本沒法表演。還有,侯寶林倒口太厲害了,倒口就是學方言,從南到北,都學得惟妙惟肖。

馬三立表演柳活用得相對少。據說馬三立聽了侯寶林說的《八大改行》,唱唸做打無一不妙,他就不再說這段相聲了。而侯寶林聽了馬三立說的《黃鶴樓》,也心悅誠服,自嘆不如。

馬三立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有兩長兩短,長的是《吃元宵》、《黃鶴樓》,短的是《逗你玩》、《吃餃子》。

《吃元宵》是文哏中的經典,馬三立和王鳳山搭檔。講到孔夫子和子路、顏回在小飯館喝元宵湯,“掌櫃的,湯”,“掌櫃的,換大碗”,“掌櫃的,再來”,孔夫子的表情都能想象得出。相聲說到這份上,算是登峰造極了。

侯寶林、馬三立之後,還有誰稱得上相聲大師?

馬季在春晚上表演過單口相聲《宇宙牌香菸》和群口相聲《五官爭功》,還表演過傳統相聲《訓徒》。

群口相聲不好說,三個人在場上就顯得亂。看過好多段群口相聲,整體感覺一鍋粥。

《五官爭功》中,馬季和四個徒弟上場,笑料不斷而場面絲毫不亂,馬季駕馭舞臺的功底有多厲害,可想而知。而且這個作品還是馬季自己創作出來的。

還有很多人質疑馬季會不會說傳統相聲,這個根本不用質疑,他說了很多段,說學逗唱都涉及到了。比如《賣布頭》,可以與侯寶林相媲美。

3

從相聲風格上說,我最喜歡馮鞏。

很多人認為馮鞏功底不行,其實未必。馮鞏和郭冬臨合作的《舊曲新歌》,快板、單絃、吉他全用上了,可見功底是有的。但馮鞏的長處在說和逗上。

馮鞏不缺好作品,從1986年的《虎年談虎》到2000年的《舊曲新歌》,優中選優,拿出十個經典的完全不成問題。《虎年談虎》、《小偷公司》、《滅鼠軼事》、《拍賣》、《假話真情》、《無所適從》、《坐享其成》……哪個不是硬邦邦的佳作。而且笑料全是肉裡噱,這就太難得了。

侯寶林、馬三立之後,還有誰稱得上相聲大師?

郭德綱說過,就算是相聲大師,說了上百上千段,能讓人記住的,也就那麼十段八段。從這個角度上看馮鞏,簡直是相聲界的大神。

馮鞏和牛群把子母哏發揮到了極限,連馬季都自嘆弗如。馬季也說過子母哏,比如《老少樂》、《吹牛》,只能算優秀,達不到經典。

馮鞏還有一大特點,就是相聲節奏快。老一輩的表演相聲,說話慢,慢條斯理,聽著讓人著急,可能跟以前生活節奏慢有關。

馬季在語速上就加快了,馮鞏的語速更快,不管搭檔劉偉還是搭檔牛群,都是發音清晰,風格熱情洋溢,包袱帶著一股脆勁。

馮鞏以後遊走在相聲和小品的邊緣,一直找不到巔峰狀態。當初劉偉與他裂穴後,也找不著北,可見搭檔有多重要,換搭檔就等於換風格。尤其馮鞏和牛群這種子母哏,相互依存度很強。

不過也有例外。馬季以前和唐傑忠、劉偉、趙炎都搭檔過,不管是捧還是逗,都是一副遊刃有餘的氣派。這似乎也可以說明,馮鞏較之馬季,功底還是偏薄弱。從造詣看,馮鞏距離大師,還有些距離。

4

很多人都讚賞郭德綱柳活使得好,以前不知道天平歌詞,是從郭德綱的相聲中瞭解到的。

郭德綱說過《八大改行》。侯寶林說這段相聲一般就是說三四個改行的故事,而郭德綱年富力強,真的說了八個,從蓮花落到梆子,大展才藝。

但是,這類相聲作為技藝展示可以,聽上去意思不大、笑點不多,畢竟時代不同了。

侯寶林學金少山的花臉,那就得唱出金少山的味道。學龔雲甫的老旦,就得唱出龔雲甫的味道。現在大家連金少山、龔雲甫的唱腔什麼特點都搞不清楚,也就無所謂像還是不像。

郭德綱也說過《賣布頭》,學小販吆喝,比侯寶林終究有差距。說這類相聲,感覺郭德綱和于謙都難以完全施展開,發揮空間不大。

侯寶林、馬三立之後,還有誰稱得上相聲大師?

郭德綱厲害之處在於說和逗。學和唱相當於菜品中的雕花,有它更講究,但是吸引顧客的不是靠這個。郭德綱偶爾來一下,露一手,增姿添彩,也顯得肚囊寬綽。但是他能紅靠的還是那些以說和逗為主的作品。

說和逗不容易,郭德綱可是自幼學評書打下的底子。聽他說相聲,講述一件事,在乾脆利索、鋪墊渲染、插科打諢之間,遊刃有餘,就憑這一手就能甩開99%的同行。

郭德綱傳統相聲改得好的,也是以說逗為主,比如《西征夢》、《託妻獻子》,把時代背景換了,增加零碎,笑料不斷。

新的相聲也有不錯的,比如《我是黑社會》、《我這輩子》。主要靠他和于謙之間逗樂。

郭德綱的相聲整體顯得鬆散,緊湊感不足。如果把這些枝枝蔓蔓都砍掉,又顯得沒趣。比如那年上春晚說的《敗家子》,太快太緊,笑點全沒了。

若論單一作品拿出來跟馮鞏的《小偷公司》、《坐享其成》、《拍賣》、《舊曲新歌》等比較,似乎都有所不如。但是整體比較,郭德綱各種類型的都有,則顯示出相聲大家的造詣來了。

5

相聲中加入一些葷段子,是郭德綱飽受爭議的地方。

說到葷段子,有兩個名言。一是與侯寶林有關,他大約意思是說,好容易把相聲中那些髒的東西摘洗乾淨,現在很多人又改回來了。

另一個是與趙本山有關,他說:“二人轉就是豬大腸,,如果洗乾淨了也就不是二人轉了。”

相聲難說,兩個人站在臺上,表現形式太單一。聽侯寶林、馬三立的很多相聲,全程講述都沒什麼笑點,只靠抖最後一個包袱,有時候最後那個包袱也不算響。

侯寶林去中南海表演,新相聲領導不愛聽,還是愛聽那些傳統的。我是不相信他翻來覆去說《賣布頭》、《八大改行》、《關公戰秦瓊》、《猜謎語》。如果這樣,去三次就沒料可說了。

侯寶林、馬三立之後,還有誰稱得上相聲大師?

但必須說,郭德綱、于謙能走紅,不單純靠這些重口味、葷段子,而是有藝術功底在後面支撐。如果只靠走下三路,那也只能火一陣子。郭德綱的相聲笑過之後還願意聽第二遍,第二遍聽了還覺得好笑,這就是功力。

評價一個相聲或者一個小品的高低,能不能經得住第二遍看是個很重要的標準。能經得住第二遍看的,必然有其門道在裡邊。

再者,郭德綱主要拿于謙和于謙的父親砸掛,整體無傷大雅,而且還形成一套體系,比如網上有人整理的——

“于謙父親,又名於小謙,於又謙,於再謙,於還謙,王老爺子,於德綱,於進鍋,於得水,於老謙,於幼謙,於不謙,北京於八爺,王建國,王富貴,雙刀李老大,神拳太保,郭小於,於沸騰,於不敗,於不群,於東方……”

6

大師如名酒,需要年頭醞釀。但是,從郭德綱的造詣和成績來說,馬季之後又一位大師,基本沒什麼問題。

相聲不會再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了。目前郭德綱的徒弟看上去也紅紅火火,但是基本經不住聽第二遍,觀眾主要是愛屋及烏。

目測郭德綱這些成名的徒弟,進一步成長空間都不大。高手需要培育,更需要天賦,天賦就是那1%的靈感,比99%的汗水還寶貴。

很多人都說郭德綱的作品不如以前了,這也是對他的苛求,或許他的黃金期會慢慢過去,而下一個高手橫空出世,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