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瞬間滅亡,這個瞬間是多長?

名字很難取的好嗎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撞擊瞬間的速度為40千米每秒,撞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10億倍廣島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能量。


有意思的是,作為地球上曾經的霸主——恐龍,也在6500萬年前左右集體滅絕,有關恐龍的化石最後也是出現在6500萬年前。所以這就讓人懷疑,恐龍的滅絕是不是跟這個隕石撞擊有關,事實也的確證明,這個隕石撞擊造成的影響不可忽略,甚至是它直接導致了當時地球上絕大多數物種的滅絕。

至於隕石撞擊是怎麼造成恐龍滅絕的,這是一個值得考究的問題。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以及臨近的海洋,有一個明顯可見的撞擊坑,坑的直徑達到了驚人的230千米,撞擊瞬間,可以說周圍幾十千米的生物瞬間滅絕,但是這還不足以影響到離得遠的大洲上的生物。其它生物的滅絕,還是隕石撞擊到來的後續影響。


撞擊中心周圍幾十千米的生物倒的確是瞬間就滅亡了,但是更多的生物是在之後慢慢滅絕的。撞擊帶來的影響,有火山爆發以及海嘯,而且是世界範圍內的,火山爆發使得地球上很多的地方成了一片火海,高達上百米的海嘯席捲全球各地,很多的生物都因此死亡甚至是滅絕。

但是這個卻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還要算撞擊激起的灰塵,在地球大氣的流動作用下,撞擊激起的灰塵高高飄在天空,而且流向世界各地。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裡,地球就被一層厚厚的灰塵蒙起來,遮天蔽日,造成了植物缺少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由此一來,大型食草恐龍就失去了食物,不就就滅絕了,而大型肉食恐龍,本來以食草恐龍為食,食草恐龍滅絕了,它們也就活不下去了。


要是說到恐龍滅絕的話,大型恐龍的確是滅絕了,但是那些小型的恐龍,其實真正意義上並沒有滅絕,而是演化成了今天的禽類,而大型的恐龍,的確是滅絕了。至於這個時間有多長,我相信不會很短,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恐龍才慢慢滅絕。事實不看這次小行星撞擊事件的話,恐龍也不太可能活到今天,在冰河期的時候,恐龍也是很難活下去的,只能說是這是物種演化的必然現象。


鏡像宇宙


恐龍的滅絕並不是瞬間的,而是持續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一個過程。

6500萬年前,一塊直徑有10公里的巨大小行星衝破重重障礙撞擊到了地球上面,在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撞擊出來一個巨大的深坑。由於小行星直徑過於巨大,所以撞擊周圍的動物直接被衝擊波殺死,而撞擊後小行星直接四分五裂,巨大的反衝力把溫度極高的小行星碎片和大量煙塵帶入到了大氣之中,於是很多地方下起了火雨,原始森林被點燃,大量的煙塵漂浮於空中,大量恐龍死於火災。




剩下的部分恐龍雖然距離撞擊位置較遠,但隨著粉塵在空中越積越多,太陽光大量被阻隔,導致地球溫度降低,植被不能生長,生態鏈遭到破壞。體型巨大的恐龍終於在低溫和食物短缺的困境中慢慢滅絕,整個過程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




當然了,以上也僅僅是人們的一種猜測而已。到底這個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能否導致恐龍滅絕,是怎麼滅絕的,具體細節已經遺落在歷史的長河中了。甚至有人懷疑恐龍的滅絕根本不是一顆小行星可以做到的,到底恐龍是如何滅絕,到現在仍是未解之謎。


科學探秘頻道


具體的時間不清楚,但瞬間這個詞肯定誇張了,如果說恐龍真的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滅絕的,這個滅絕的過程肯定存在一個時間段。

可能說確實有一部分的恐龍,是直接被小行星砸死的,但這些恐龍的數量有限,我估計最多不超過5%,而剩下的恐龍多是因為環境的突變而逐漸死亡的。

從現有的一些科學研究來看,小行星對地球最大的威脅,就是改變地球的整體環境。

那麼當年的那顆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將地表大量的灰塵帶入大氣層內,然後形成了一片隔絕太陽的雲層。

在雲層的長時間遮擋之下,地面的植物大量的死亡,最後的結果就是生態鏈的崩潰。

那麼植物的大量死亡,就是生物滅絕的號角,因為在整個恐龍家族當中,食草性的恐龍非常多,當這些恐龍餓死之後,食肉性的恐龍也隨之覆滅。

但也不是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有一些小型的恐龍可能活了下來,因為現代的研究認為,一些鳥類就是恐龍進化而來的。

這些恐龍之所以能活下來,可能因為它們的體型過小,對於食物的依存性沒那麼大, 即使說大量的植物死亡,它們也可以食用一些剩下的植物。

於是在後來的發展當中,這些小型的恐龍進化成今天的鳥類,但進化是需要漫長的時間進行迭代的,所以我認為那些大型的恐龍,可能在幾個月到幾年中就迅速的滅絕了。

而那些小型的恐龍,則可以捕食一些小型的哺乳動物,然後要麼苟延殘喘一段時間,要麼就逐漸適應環境,然後進化成別的物種......


種植恆星


我們都知道,曾經在地球上無比繁盛的恐龍家族滅亡於6500萬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擊,這在生物進化學上基本成了一個定論,因為生物學家找到的恐龍化石几乎都是在6500萬年以前的,而地質學家也考證了6500萬年前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遺蹟,就是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撞擊地球小行星的大小大致為直徑十公里(有說直徑7.9公里)。而我們所看到的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一般都解釋為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恐龍的滅亡。那麼恐龍滅亡的時間是多長呢?其實不可能是一瞬間的。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還必須得說一下,直徑十公分這麼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會造成哪些現象,以及引起哪些影響?

首先,當上億噸的這顆小行星以極快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時候,它會被地球強大的拉力拉碎,形成幾塊巨大的岩石,這些岩石在大氣層中和空氣摩擦劇烈燃燒,發出極亮的光,並且釋放大量的煙塵,它們有的撞擊到了陸地,有的則掉落到了海中,由於這些岩石體積巨大,速度極快,掉落到陸地上的會引起一定範圍的地震,衝擊波甚至會影響到地殼下的地幔,引起周遭的火山爆發,並且還會在地面上濺起巨大的煙塵無數的石塊兒,被濺起的石塊有的甚至會飛出大氣層。


而掉到海里的巨石則會掀起沖天的巨浪,並引發海嘯,橫掃岸邊的一切。

這麼大的災難能瞬間滅絕恐龍嗎?不會的,在這樣的災難中,被直接殺死的恐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即便是這樣大的小行星撞擊造成的災難,也不會比北美洲的面積更大,那麼是什麼滅絕了所有的恐龍呢,最厲害的殺手其實是行星撞擊造成的煙塵。

前面說了,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後會形成許多煙塵,掉到地面上之後,也會濺起巨量的煙塵,並且還會引起火山爆發,同樣會向大氣層中釋放巨量的煙塵,這些遮天蔽日,在整個地球的大氣層中蔓延,漸漸蓋住了全球的天空,這樣一來,來自太陽的光芒就無法照射到地面上,那麼地面的溫度就會迅速下降,整個地球都陷入了冬天,連赤道地區可能都在零度以下,我們知道,恐龍是冷血動物,只能在適宜的溫度中生活,現在的爬行動物仍是這樣,氣溫低於20度就會行動不便,何況是零度以下呢?所以這一時期會有大批的恐龍被凍死。

但是這樣的災難影響的不止是恐龍家族,也影響到了其他的動植物,特別是植物門類,由於沒有陽光,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地球上大多數的植物都開始枯萎凋零,而植物的死亡也讓恐龍們失去了食物來源,所以又有大批的恐龍餓死了。

如上的過程大概會經歷一年的時間,但是也只是在最初的幾個月中,絕大多數的恐龍都被凍餓而死,然而這些煙塵在地球上空飄蕩了數年之久,有的地質學家甚至認為會在十年以上,恐龍們是極難撐過這麼長的時間的。

不過即便如此,也有一些生物學家認為有些很小個子的恐龍是挺過了這次災難的,然而這是小行星撞擊,徹底改變了地球的氣候,使得地球不再像以前那麼炎熱溼潤,而是變得相對比較寒冷乾燥,作為冷血爬行動物的恐龍,不太適合這樣的生態環境,但是身體恆溫的哺乳動物卻能適應這種生態環境,於是哺乳動物開始發展壯大起來。

那麼那些很小個子的恐龍怎麼樣了呢?生物學家認為它們中的一部分開始向鳥類進化,個子變小,並且長出了保護體溫的羽毛,前肢進化成翅膀開始飛翔,於是一種新的物種出現了。

也有古生物學家認為,剩下的極少量的小個的恐龍由於沒有進化,終究沒有挺過地球生態環境的轉變,於這次小行星撞擊之後100萬年才全部滅絕,但淘汰它們的應該是哺乳動物的捕食了。


人類的方向


巨獸的黃昏。

首先要糾正一下,對恐龍大家族而言,滅絕的是非鳥類恐龍,鳥類恐龍繁衍至今,甚至比6500萬年前還要昌盛,如今地球擁有的鳥類物種數量,比哺乳類多兩倍,當然,也遠超過恐龍王朝盛世時的恐龍物種數量。


因此,如今的古生物學界正在轉變觀點,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只不過是巨獸的黃昏,遠不是恐龍王朝的黃昏,更不是恐龍滅絕的悲歌。


這次滅絕慘案,摧毀了當時地球上至少3/4的物種,包括植物和動物。除稜皮海龜和鱷魚外,就動物而言,沒有任何體重超過25公斤的四足動物倖存下來,無論是陸地上的還是海洋中的。是的,這是一次巨獸的黃昏。


只不過,恐龍正是巨獸的經典代表,最吸引眼球。


因此,無論是古生物學家還是大眾,大多把注意力放在了恐龍而且是巨獸型恐龍的身上了。這樣的觀念需要重新糾正,白堊紀滅絕慘案的受害者眾多,巨獸型恐龍只是其中的一類,從物種數量的角度看,它們甚至微不足道,也就區區數百種而已。當然,在白堊紀時期,它們的確繁衍眾多,繁榮昌盛,稱當時的地球大陸是恐龍王朝,大概也沒什麼人真有異議。而這次滅絕,將陸地恐龍王朝摧毀,也是事實。而且,多數逃過最初劫難的巨獸大概在數月內就會死於寒冷和飢餓。

圖示:恐龍王朝


大滅絕持續的時間很長,很可能數以萬年。但從地質學時間的角度看,數萬年也只是一瞬間。

圖示:滅絕分界線。小行星的撞擊徹底改變了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從植物到動物(陸地和海洋)都發生了鉅變。而物種大滅絕的發生持續了很長時間。


白堊紀摧毀恐龍王朝的那個小行星,大約直徑為10公里,它在如今被稱為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地方,那次撞擊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可怕的隕石坑,地質學家將其稱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隕石坑整體略呈橢圓形,平均直徑約有180公里,是地球表面已知的最大撞擊坑。這次撞擊釋放的能量大約為100萬億噸TNT,而人類製造的爆炸物中,最大的是沙皇氫彈,被引爆的那一顆當量為5000萬噸級,即這次撞擊相當於爆了200萬顆沙皇氫彈。

圖示:對沙皇氫彈的瞭解,幫助我們搞懂了為何那顆小行星的撞擊,造成了如此慘烈的後果。


不錯,兩百萬顆沙皇氫彈在同一地點瞬間爆炸,對當地的影響是災難性的,比如你會經歷難以置信的地震,難以置信的海嘯,但是,這還不足以直接導致全球性的大規模滅絕。畢竟隕石坑雖然很大,也就不過區區180公里左右。對人類來說,180公里的巨坑,足以讓人頭暈目眩,但從地球本身來評判,也不過就是一個青春痘罷了,而其直接影響範圍也就方圓數千平方公里。而且直接影響主要是天空和陸地,對地球的主要區域海洋,看起來沒有啥了不得的影響。

但這次撞擊,卻開啟了白堊紀第三紀(K-PG)滅絕事件,成為白堊紀的終章。


一切都因為沖天而起的巨大塵埃雲和熾熱的羽流。


當小行星撞擊地球時,碰撞的能量會蒸發隕石坑中的大部分地殼。這些碎片像火焰一樣升起,衝上天空,被稱為羽流。當這些碎片回落時,產生了烤爐效應。而羽流向東和西傳播,籠罩了整個地球。然後,這些高溫羽流受到地球引力束縛,又回落到大氣中,點燃了全球的森林。

而全球性大火產生的煙霧,影響深遠。改變了地球的氣候,而整個生態系統的鏈條突然斷裂。隨後,地球花費了大約三百萬年時間才從這次摧毀中得到恢復,但苟延殘喘的各類最終被這次事件滅絕的物種,大約掙扎了數萬年甚至十萬年之久。

即便以恐龍家族而言,那些體型較小的恐龍的最終滅絕也是漫長的時間,而不是一瞬間或者一個月內就能發生的事情,畢竟在鳥型恐龍存活繁衍至今的情況看,就能反推當時的滅絕,絕非短時期內發生的事情。雖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多數滅絕物種很可能熬不到撞擊後一週年。


但那些幸運活過一週年的物種中的多數,因為沒有及時適應隨後的冰期,也陸續滅絕,有研究稱在撞擊之後,即便在地球的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溫也下降到只有5度左右,並至少持續了數十年之久。



三思逍遙


“瞬間”就誇張了,雖然這顆直徑是十公里的小行星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兩百萬枚沙皇炸彈,但對於地球本身而言,並不是什麼致命打擊。

想要恐龍瞬間被消滅,恐怕也只有像上面這種圖片所描繪的情景了,地球都得被撞散了。

實際上這枚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所撞擊的地點,已經被人類發現。地點位於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北部,名為“奇科蘇盧布”隕石坑,直徑足足有一百八十公里(如下圖)



而這樣的小行星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使得撞擊點附近的生物直接死亡,而地球上其它部位的生物並沒有直接受到影響。


而恐龍真正死亡的原因是這顆小行星的後續傷害,撞擊導致的巨量碎屑粉塵等,逐漸籠罩了地球大部分地區,在此期間,地表溫度下降,大批植物開始死亡,生態系統開始崩潰,最終導致當時地球3/4的物種走向了死亡,恐龍自然不能倖免。而這個過程可能達到了數萬年之久。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6500萬年前一顆半徑5公里的隕石擊中了地球,落在了現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這並不是假說也不是猜測,而是目前已經發現的隕石撞擊痕跡。照理來說,一顆半徑5公里的隕石和地球的半徑6400公里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根據撞擊坑的痕跡判斷,當時隕石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速度達到了驚人的40倍音速,也就是1.36公里每秒,根據電腦建模計算,這顆隕石完全撞擊到地球表面時,它與大氣層摩擦留下的尾巴末端還在1萬米的高空上,1萬米的高空就是正常民航客機飛行的高度,你能夠想象這個威力嗎?

如果用數據來說,這顆隕石以40倍音速撞擊地球的能量相當於給地球投下了100億顆原子彈,相當於100萬億噸三硝基甲苯炸藥轟炸地球。直接導致地球發生10級大地震、海嘯和火山噴發還有地球地殼的地質活動,對於恐龍來說威脅最大的還不是這些,由於隕石撞擊地球揚起了大量的灰土塵埃,遮天蔽日,高度超過了15公里,植物無法光合作用就陸續死去,加上火山爆發噴出的濃煙和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完全摧毀了地球的生態環境,食草動物由於缺乏食物開始變成肉食動物,一些食草的恐龍也變成食肉恐龍開始互相殘殺,為求生存,整個生態鏈完全崩塌。

從地球上發現最晚的恐龍骨骼中瞭解到,整個恐龍滅絕的過程至少是花了100萬年的時間,並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樣一瞬間或者幾個月幾年就能完成的。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次隕石撞擊地球,才有了現在人類存在的可能,才有了現在高度發達的文明。嚴格來說,恐龍並沒有真正滅絕,很多是進化了。科學家認為現在的雞和一些鳥類是恐龍進化來的。


科學薛定諤的貓


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了基本上是一瞬間就完成的,但撞擊帶來的影響力絕不會是一瞬間就完成的,科學家們估計這個影響力至少持續成百上千年時間!

很多人認為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巨大沖擊波造成了恐龍的滅亡,事實也並非如此。衝擊波的破壞力雖然巨大,但持續時間並不長,範圍也不會波及全球,所以,如果僅僅是衝擊波的破壞力,恐龍就不會滅亡!

而比衝擊波破壞力更大的是撞擊後帶來的全球環境溫度鉅變,除了火災以外,更有撞擊瞬間形成的滿天塵埃造成環境鉅變,塵埃遮擋住了太陽,短時間內很難消失,沒有了太陽光滋潤,地球環境突變,總有龐大身軀的恐龍很難獲得充足的食物,死於飢餓!

滅絕的不僅僅有恐龍,當時地球上3/4以上的物種都因此滅絕了!不過縱如此,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還是很強的,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地球上再次呈現生機勃勃的畫面!

人類還有要感謝6500萬年前的那次撞擊,不然的話我們很難誕生,想想看,在恐龍的統治時代,人類如此生存發展?


宇宙探索


恐龍最早出現在2.4億年前的三疊紀,在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末白堊紀大部分滅絕,只有少數部分生存下來,進化成了今天的鳥類。關於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主流觀點認為其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這也是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撞擊到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產生了直徑超過100公里的巨大撞擊坑。當時撞擊的地方是淺海區產生了高達幾百米的巨大海嘯,在一段時間內席捲全球引發火山爆發,並引起板塊運動產生地震。


瞬間的衝擊可能導致部分生物的死亡,但達不到滅絕的程度,但是隨著火山灰、隕石撞擊的碎片灰塵覆蓋全球遮天蔽日,這樣的情況長達數年之久。這對於地面生物是致命的,沒有陽光植物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這樣食物鏈就徹底崩潰了。

作為食物鏈頂端的恐龍沒有食物,遮天蔽日導致溫度下降全球進入冰川時代,最終大量的生物都滅絕了。這個時間可能是幾十年、幾百年甚至是幾十萬年。有一些幸運的殘留的動物,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演化,又形成了現在地球生機勃勃的樣子。

所以說人類文明的出現和發展,得感謝那顆撞擊到地球的小行星。



科學黑洞


關於恐龍滅絕這個問題,我一直有一個不成熟的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可能會認可。

我們知道陸地上面最高的動物就是長頸鹿了。長頸鹿一般也就是六七米高,地球上就沒有發展出更高的動物了。

這是為什麼呢?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下一個我們在高中的時候都學過的物理現象。

當我們把一個管子灌滿水,然後立起來以後,把頂端封住,底下打開。如果這個管子的長度是超過10米的,我們就會發現,由於重力的作用,管子的頂部會產生一段真空。

也就是說按照地球目前的重力,水在豎直方向上不產生真空的極限高度就是10米左右。

所以發展不出高於10米的生物就很好理解了,血液的比重比水還要大。假設一個生物的高度要超過10米,它的心臟必須無比的強大,不斷的把血液泵到超過10米的高度。接近10米的時候,心臟的壓力就非常大了。很可能在往10米發展的過程中,由於演化不出更強大的心臟,要麼因為腦缺血死亡,要麼因為心臟承壓過度死亡。

我們在看恐龍,他們的高度很多都超過10米。他們是怎麼被演化出來的呢?於是我關注了一下恐龍時代的地球的旋轉速度。發現那個時候地球的自轉速度是遠大於目前地球的自轉速度的。

地球的自轉速度是不斷的受到太陽引力的影響而減弱的。在恐龍的那個年代,地球的自轉速度比現在要強,那麼在地球質量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它自轉速度更強,離心力抵掉了一部分的重力,所以在地面上的動物實際受到的重力就比現在要少得多。

因此在恐龍生存的年代,如果我們做同樣的實驗,把一個很高很高的館子裡面充滿水,然後上端堵住立起來。可能那個時候的水柱高度可以達到40米,而不產生我們前面所說到的真空現象。因此就可以演化出體型如此巨大的恐龍。

那麼當小行星發生碰撞的時候。有可能這一次劇烈的碰撞急劇降低了地球的自轉速度。導致體型巨大的生物都在那個時間段滅絕了,體型巨大的食草動物滅絕以後,以它們為食的大型食肉動物也就跟著滅絕了。這種滅絕的速度可能比遮天蔽日的火山灰來的更猛烈一些,因為撞擊後地球的自轉速度急劇降低,瞬間地球上的重力提高到原來的2~3倍。

那麼超過10米的大型動物就會在瞬間因為心臟衰竭或者腦缺血而死亡。還沒等到火山灰遮天蔽日,他們就已經成為屍體了。

小行星碰撞說雖然有實際考察的根據,但是沒有解釋為什麼大型動物死亡了,而小型的動物卻存活下來了。他沒有解釋為什麼同樣是爬行動物,同時代的恐龍滅絕了而比它們體型更小的蜥蜴,巨蜥,鱷魚,烏龜。沒有因為缺少食物而死亡。

但是地球自轉速度變慢,卻可以導致大型動物的死亡以及小型動物的存活。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點見解,希望大家可以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