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二戰許多槍械彈夾在側面或上面?

韋如傑


兔哥回答:戰爭歷來都是武器發展的催化劑,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世界級別的大戰,參戰國達到了60多個國家。而戰爭自然是用武器來說話的,因此,各國對武器的研製投入自然非常大,派生出了眾多的新型武器。而槍支更是每名士兵必須的裝備,自然是發展的重要一項內容。(↓上,斯特林沖鋒槍。下,為德軍傘兵衝鋒槍)




二戰中出現了很多的自動步槍,如,衝鋒槍、輕機槍等,這些單兵自動武器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射速高;同時也有一個共同的缺點:精度較差;當然這個是相對現在的自動步槍而言的。而且供彈方式也不統一,其中的自動步機槍的供彈方式有彈鼓式、彈匣式、也有彈鏈式的;而且,有從下面供彈的也有從上面供彈的,更是有從旁邊供彈的;為什麼會這樣呢?(↓上:捷克ZB-26輕機槍;下:勃然輕機槍)



使用目的,設計理念不同::二戰時採取彈匣供彈的都是衝鋒槍、輕機槍這樣的自動武器。當時二戰時期對這類武器的使用的理念主要是依靠連續的射速短時間即可以射出很多的子彈,採用掃射的方法靠子彈數量彌補精度的不足。二戰時的輕機槍,衝鋒槍對精度的要求並不是處於首位,主要是連續的射速。因此,對供彈方式對槍支帶來的影響不夠重視,所以,就出現了側面彈匣供彈和上面彈匣供彈的方式;而這樣佈置對戰壕中的作戰有利,也有利於運動中的手持。(↓下:司登衝鋒槍;下:勃然輕機槍)


供彈方式對射擊精度的影響:我們知
道槍支的精度受槍支重心的影響,如果採用側彈匣供彈,彈匣內裝有二三十發的子彈還是有一定重量的,對於槍支的軸線重心會產生偏離,特別是自動步槍,射擊時產生的振動嚴重,因此,對精度會帶來不利的影響。當時只所以還採取這樣側面供彈的方法主要的考慮的瞄準基線的降低,另外,側面供彈的彈匣按裝要比由下面供彈的彈匣方便。其主要原因還是使用的理念主要是強調火力而輕視精度。當然這樣的側面供彈的槍支的精度也處於可接受的範圍。(↓日本九六式輕機槍)



上面彈匣供彈:這樣的供彈方式主要是輕機槍,採用上面供彈的輕機槍雖然解決了槍支軸線重心的偏差問題,但對於瞄準會產生影響,由於有彈匣的遮擋,視線受阻,因此,其準星、缺口(照門)都需要偏離槍支的中心線,這樣會對瞄準時的舒適性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由於彈匣在上面也會遮擋觀察視線。採取運動中短停頓射擊時會影響操槍的握持性,上面彈匣供彈沒有下面供彈好。容易變產生軸線重心左右搖擺,影響精度;(↓布倫輕機槍)


典型的槍支代表:側面供彈的槍支有很多,當時屬於時尚,比較著名的有英國的“司登”衝鋒槍,該槍採用的就是側彈匣的方式,司登衝鋒槍二戰中可謂是名槍,其中走火現象也是出了名的;德國的MP18衝鋒槍,這款槍採用了側裝彈匣加蝸牛彈匣的奇特供彈方式,我國抗戰時也有引進,俗稱“花機關”;德國的FG42傘兵步槍也採用側彈匣供彈;英國的斯特林沖鋒槍也是側彈匣供彈;這樣做看來主要是為了在戰壕中或是臥姿射擊時便於隱蔽,不至於把頭抬的過高。機槍也有側彈夾供彈的,日本二戰時的九二式重機槍就採用了側彈夾供彈方式;(↓德國p28衝鋒槍)



上彈匣供彈的步機槍:衝鋒槍中奧大利亞的“歐文”衝鋒槍就是採用了上彈匣供彈的方式。機槍中更是普遍,如,著名的BZ-26捷克式輕機槍。英國的布倫輕機槍。日本的九六式輕機槍,還有英國專門為國民政府研製的“勃然”輕機槍都是採用上彈匣供彈的方式;另外日本二戰時期的歪把子輕機槍採用了漏斗式的供彈方式並且也是側面供彈。這些上面供彈的槍支為了能瞄準,都採取了準星瞄準缺口偏移的措施。日本的歪把子更是乾脆把槍托整個做成歪向一側的。(↓注意瞄準器的位置)



總之二戰中槍支的供彈方式主要以方便使用,便於隱蔽為目的,對精度要求不高,正是這樣的指導思想影響到了槍支供彈方式的設計,因而出現了側面供彈和上面供彈的方式出現。也是武器發展的一個客觀階段和必須要走的一個過程。(↓上:德國P18衝鋒槍,俗稱花機關;下:奧大利亞“歐文”衝鋒槍)



兔哥42928


主要是當時技術水平低,這樣做,可以儘可能的做到最完美。ZB26、DP27、九六式、九九式、布倫等輕機槍,彈匣都在上方。而司登衝鋒槍和MP18衝鋒槍FG42,彈匣也都在槍的側面。

這樣做其實有很大好處的,但是弊端也是很大。彈匣放上面的輕機槍多為導氣式解鎖,彈匣在上方,可以儘可能的讓射擊高度降低。而且,頂置供彈的優點也很明顯,彈匣離槍膛更近,同時便於換彈匣,非常快速,這是彈匣在下方的槍不能比的。

還有就是結構上,彈匣在上方的機槍結構簡單,一旦發生故障,維修非常方便。彈匣在下方的機槍,維修起來就比較麻煩。同時缺點也是很明顯的,不便於瞄準,重心偏高。

彈匣側面的主要是衝鋒槍,例如司登。彈匣橫插,更加便於士兵臥倒射擊,同時,橫插的彈匣在一個換彈匣的時候要比下方彈匣更快,更便捷。但橫插的彈匣缺點更明顯,重心偏移,射擊不好控制。同時,增大了體積。

歸根結底,不管彈匣在哪個位置,都是因為當時技術所限,槍械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摸索階段。最後人們發現,還是彈匣在下面更合理。


軍武文齋


二戰時期,將槍械的彈匣裝在側面包括機匣上方,不是衝鋒槍就是輕機槍,特別是輕機槍,將彈匣置於機匣上方,非常方便射手更換彈匣,有利於輕機槍火力的持續性,典型的機匣上方供彈的輕機槍有捷克ZB-26、英國布倫式、日本九六/九九式等。

至於第一把投入實戰的德制MP-18衝鋒槍,卻採用了側面供彈方式,影響了日後某些衝鋒槍的供彈,譬如英國司登式衝鋒槍就借鑑了德制MP-18衝鋒槍的供彈方式,儘管整槍研製卻參考了二戰時德軍另外一支著名的衝鋒槍MP-40式。

由於MP-18衝鋒槍最早使用了32發蝸牛彈鼓,倘若製作成下供彈,會導致形狀會非常奇特,且側面供彈方式,臥姿射擊火線降低,持槍的射手會感到更舒適,非常適合一戰時期無處不在的塹壕戰,因此,MP-18衝鋒槍就是一把為塹壕戰而誕生的衝鋒槍。

考慮到輕機槍是步兵班最主要的火力支援武器,且當時的輕機槍事實上也不輕,輕機槍只是相對重機槍而言的,重量都在10公斤左右,因此整槍較重,不變端起來射擊,主要是陣地戰使用,以持槍者臥姿射擊為主,大都採用了機匣上方裝彈匣的模式,降低了火線高度的同時,也方便射手快速更換彈匣。

甚至澳大利亞的歐文衝鋒槍,都採用機匣上方插彈匣的方式,因為此槍主要是以腰間挾持射擊為主,上插彈匣有利於快速換彈匣,保持衝鋒槍的火力持續性,儘管後來廠家開發了下插彈匣的歐文衝鋒槍,但澳大利亞軍隊並未採購裝備。

當然,機匣上方插彈匣的輕機槍包括極少數的衝鋒槍,會影響射手的視線,瞄準具是偏向一側的,所以現代班用機槍,就不再採用上插彈的模式,而改成機匣下方供彈具方式,或乾脆使用彈鏈供彈。

側彈匣供彈方式,儘管非常有益臥姿射擊,但卻導致槍械重心偏向一側,且隨著彈匣中子彈的射出,重心時刻都在變化,對射擊精度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控槍的舒適性。


國平軍史


眾所周知在二戰中誕生了很多的槍支,其中就包括了各種各樣的機械槍、重機槍、輕機槍、步槍等等,不過我們也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些槍支的彈匣是安裝在槍身的上方的。

舉一個例子,二戰時德國生產的MP18衝鋒槍也被稱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衝鋒槍之一,不過這並不是本文所要介紹的重點,我們所要介紹的重點那就是這款衝鋒槍的彈匣採取的是側插的方式。

這款衝鋒槍最多隻能安裝32發子彈,而且由於採取的是側插的形式,這就表明了這款衝鋒槍只能用臥姿的形式在戰壕中瞄準射擊敵方,只適合一戰那種近距離的作戰方式。

總而言之側插和上插所生產出來的槍支都是適合當年戰爭格局的影響,但是這種傳統的設計方法是特別不利於二戰的射擊環境,因此逐漸就被淘汰了。






高志宏-馬到成功


側面或者上部供彈那些鬼畜們基本都是一戰作戰思路的餘孽。

我們常常能看到兩種喜歡將彈匣插在上面或者側面的——衝鋒槍-機槍

衝鋒槍:一戰時期出現的兩把衝鋒槍——意大利改自帕羅沙1915的貝瑞塔1918,不過這個等會說

另一把是比較知名的花機關,德國MP18

而一戰打的是塹壕戰,MP18設計的理念就是在一波衝敵軍塹壕的時候提供一定火力壓制,衝入塹壕之後無腦潑水。但這兩種作戰模式中,都不怎麼需要三點一線的去瞄準。而只需要端著腰射就行,可以腦補一下腰射姿勢是握著側邊彈匣更舒服還是握著下護木舒服,尤其是控槍方面。

而在塹壕防禦作戰中,如果使用下置彈匣的話,會導致身體暴露面過高。但MP18(或者說伯格曼)不會。


機槍,或者說輕機槍一般都為上置彈匣。因為全威力步槍彈的長度做不成像MP18一樣的前握把,另一個原因則是上部供彈也有利於利用一些重力來幫助彈匣供彈更順。

輕機槍這個概念在一戰時期雖然還挺模糊的,但是到了戰後有了一定思路——步兵班一級的支援火力。那會有個行進間射擊的訓練,像下面這圖。

主要是輕機槍手(自動步槍手)一邊行進一邊連續射擊壓制敵方,好讓自家步兵衝進對方塹壕搞事情。

而這種壓制對於準頭沒啥要求(上置彈匣機槍的準心在側邊),而且另一個原因同衝鋒槍,在陣地防禦的時候,如果下置彈匣會導致身體暴露面增加。還有個因素就是下置的彈匣讓槍的仰角降低,比如敵人在山上,你在下邊,下置彈匣容易插到土...

順便說,意呆利第一把衝鋒槍的原型帕羅沙1915是這個樣子的,他初衷是作為輕機槍使用,所以彈匣也在上方。

而到了二戰乃至戰後這種側邊或者上方供彈的設計落伍的原因也很簡單。

塹壕這種靜態戰模式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包抄穿插的機動戰。不需要你趴著或者蹲坑,這樣下置彈匣容易插土裡的劣勢就淡化了。

另外側面彈匣會導致槍支有個腰間盤突出的怪玩意,這對於攜帶來說不舒服,容易磕磕碰碰損壞或者掛到東西。重心也偏。

上置彈匣的話因為槍管上方瞄準線被彈匣擋了, 所以只能從側面瞄,這對精度和校槍難度有很大影響。


瘋狗的輕武


為啥二戰槍械彈匣在上面或者在側面?

我覺得吧,彈匣這樣佈置降低槍的重心,低重心在槍連續射擊的時候穩定性好,可控性極佳,便於瞄準,由於當時交戰雙方的距離一般在150米以內,這個是彈匣在下面的槍沒有辦法比的。更換彈匣很方便,不管是在上面還是在側面,都很快,而且不容易卡殼。

那麼為什麼現代的槍彈匣都是在下面呢?那是因為需要安裝瞄鏡和其他戰術附件,包括機槍。在作戰的時候有瞄鏡可以幫助士兵提高射擊精度,減少瞄準時間,所以彈匣只能放下面了。放側面也不行,不方便瞄準,容易傾斜角度,有的槍沒有安裝那也是為安裝預留位置。

以上是我個人理解,如有不到,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