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地勘企業產業轉型,如何轉?

原文刊發於《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導 讀

文章基於新時代中央地勘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設計了其產業轉型的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提出應從業務(產品)檔次、業務類別、經營方式、企業管理、科技研發等方面進行產業轉型的思路,並從加強頂層設計、人才培養、企業文化建設、黨建工作四個方面對中央地勘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保障措施進行了探討。

0

中央地勘企業產業轉型,如何轉?

引 言

黨的十九大鄭重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發展環境和條件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目標任務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已經從“未發展起來”時期進入到“發展起來以後”時期。新時代之“新”,在於我們面臨著新的社會主要矛盾,也就是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深刻揭示了當前我國發展狀況和人民生活狀況的時代特點,同時也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兩個百年目標”“黨建進章程”“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促進人的發展”“人民的嚮往”“一帶一路”“五大發展理念”“生態文明建設”“國有企業地位作用”“供給側改革”“現代治理體系”等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都與中央地勘企業的產業發展緊密相關,這對中央地勘企業產業轉型提出了新任務和新方向。當前,中央地勘企業的打工經濟明顯,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轉型的基礎弱、動力不足,新興業務尚在培育期,缺少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支撐等問題仍然存在,產業轉型是新時代的中央地勘企業不可迴避的話題,需要企業立足當下,深入思考,重新審視競爭環境,進而採取應對措施,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

1

中央地勘企業產業轉型,如何轉?

產業轉型升級內涵及方式

產業轉型升級是指企業為提高持續競爭能力和產品、業務服務附加值,尋找新的經營方向而不斷變革的過程。轉型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增長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規模擴張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升級就是推進產業佈局向產業鏈高端發展、向有競爭力的新興業務發展,推進產權結構向股份化、多元化轉變,不斷實現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產權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全面優化。轉型與升級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

對於新時代地勘企業而言,轉型升級首先要徹底摒棄過去低成本粗放發展的老路,轉向通過創新來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優勢、提高質量效益之路,研究制定好企業轉型升級的原則和目標;其次,要找準適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創新方式和路徑,地勘企業的產業轉型升級既要通過生產工藝、產品的技術創新和拓展新業務來實現,又要通過管理方式、商業模式、服務和經營理念的創新來實現,還要在結構調整、資源整合、資本運作能力的提高上下足功夫,落實好產業轉型的主要任務。此外,地勘企業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要結合外部環境和自身實力,關鍵是做好就地轉型,切忌好高騖遠,研究論證好保障措施。

中央地勘企業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應由集團總部負總責,統籌調配各類資源,各二級企業及專業化公司是轉型升級的實施主體,按照集團要求落實好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各項任務,合理調配所屬三級企業(隊、院、所)人才、技術、資金、設備等生產要素,高效、有序推進企業轉型發展。

2

中央地勘企業產業轉型,如何轉?

發展目標與原則

2.1 發展目標

以地質工作需求為導向,以產業鏈(業務鏈)建設為核心,以產權為紐帶,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以加強管理為基礎,著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推進產業、產品、產權、組織結構優化升級,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發展,打造品牌企業。使中央地勘企業真正成為地勘行業及相關產業的引領者和帶動者,有效保證綠色發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對國家地勘行業發展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2.2 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質量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從注重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使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水平顯著提高,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綠色清潔生產,實現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發展。

二是堅持培育發展新動能。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從市場需求出發,沿產業價值鏈深度調整,採用和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加快掌握產業鏈先進技術、掌控價值高端環節,提升產品附加值。

三是堅持商業模式創新。打破慣性思維,適應互聯時代和共享經濟帶來的組織和生產方式變革,加快向網絡型、平臺型、服務型、品牌型企業轉變,創造高效盈利模式,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確立新的競爭優勢。

四是堅持合力共建。結合中央地勘企業發展歷程、功能定位與分類、企業優勢作用,切實加強企業間的有效聯合與合作,既要有引領者和主導者,又要有跟隨者和參與者,實現優勢互補、放大合力,推動中央地勘企業持續快速發展。

3

中央地勘企業產業轉型,如何轉?

主要任務

地勘企業需要從業務(產品)檔次、業務類別、經營方式、企業管理、科技研發等多維度進行全面佈局,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3.1 在業務(產品)檔次和施工水平上,實現從“中低端”向“高端”的提升

一是加快調整資源勘查方向。勘查方向由已經飽和或漸趨飽和的常規礦種轉向國家急需緊缺礦種、優質高效非金屬礦產、新型能源,工作重點向金、銅、鋁土礦、錳、鉻、鎢、鋰、鍺、銦、稀土、石墨、鉀鹽、螢石、富磷礦、硼礦等資源勘查開發拓展;加快推進頁岩氣、緻密砂岩氣、煤層氣、油頁岩、油砂等清潔高效能源礦產的勘探開發和煤炭地下氣化技術研究,積極開展地下熱水、淺層地溫能、乾熱巖等不同類型地熱資源的調查評價。

二是加快調整資源勘查服務區域及領域。堅持綠色和諧勘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服務區域轉向資源條件好、環境承載力高的地區;加快提升地質勘查技術和施工工藝水平,積極開展深地探測,推進西部地區勘查以及海洋探測等工作。

三是紮實推進地質環境服務工作。加大長江經濟帶重要城鎮群地質環境綜合調查、礦業基地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力度,加強地災防治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繼續推進地質災害治理評估、設計、勘查、施工等業務,加快推進向地災復綠的園林設計、施工和環境影響評價等高端業務發展,主動掌握治山、治土、治水方面的新技術、新方法,擁有部分自有專利和核心技術。

四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加大地勘優勢產能海外佈局力度,加快建立與國際規則接軌的境外地質工作體系,境外地質勘查工作質量用國際標準來衡量,從參與國際工程施工向國際工程承包、國際經營轉變。

3.2 在業務類別上,加快從技術服務向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轉變

一是提升增值服務能力。加快從單純承接地質勘查、水工環調查、管網探測等技術服務項目向動態監測以及大數據分析、預報等經常性工作轉變,爭取政府經常性公益經費,加大公益性服務力度,逐步實現項目成果轉變成產品(集成創新)。

二是服務礦井安全高效開採。加快利用已有礦區地質工作成果資料,加強礦井地質規律分析研究, 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實現礦井海量高速動態數據採集,結合採礦生產現狀,建立煤礦井下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利用互聯網適時進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專家遠程分析,實現礦井地質信息動態管理、地質條件預測評價,提出防治措施,形成技術服務、監測預警、工程防治相結合的系統方案,快速、準確、實時地為礦井安全高效生產提供地質信息保障。

三是努力拓展地下空間探測業務。加快推進由地下管線探測向地下空間探測技術拓展,推動由地下管線探測向管線檢測、管線基礎應用、智慧物聯應用等業務延伸,搭建管線監控平臺,實現管線運行自動化、智慧化監控,提供保證管線運行安全的系統方案。

四是加強地災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積極推動重點區域地災調查、監測、預警和防治技術領域的科技攻關,針對重點區域的地災形成機理、地災防治工程技術、地災監測預警、地質環境評價與保護等四個方面開展研究,有效建立配置優化的監測網絡和地災風險預警系統,不斷提高地災防治能力。

五是加快推進地理信息產品集成應用。發揮地理信息業務全產業鏈優勢,加快推進由傳統數據採集、處理向高端數據集成應用的轉型,在智慧城市和智慧礦山管理系統建設方面實現核心技術自有化,為城市和礦山企業管理提供便捷高效智慧產品。

六是積極開拓環境汙染修復治理市場。在建設好相關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把握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動態和生態修復治理的方向,在重點地區率先佈局土壤及地下水汙染修復治理、水流域環境汙染治理、汙水處理等業務,做好一批土壤和地下水汙染防控和修復治理的示範工程,培育發展有實力有擔當的帶頭企業,逐步形成調查、評估、修復設計、施工一站式服務的特色環境治理業務體系。

3.3 在經營方式上,實現從技術服務向投資運營領域拓展

一是運用技術實力吸引相關資源要素。中央地勘企業必須在傳統技術服務的基礎上,增添相應要素(如資金、地質技術跨界組合、延長產業鏈條、盤活閒置資源)的投入,增強發展的動能,由單純某一階段技術服務向融資、建設、運營綜合服務的轉變,探索新的贏利點。

二是加快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建營結合”。在地熱能綜合利用、水利水電、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通過項目投資、合作開發、組建公司等方式,做大能源、環保開發產業。做好項目開發的設計、施工,利用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以及PPP合作運作模式,做好相關項目的全產業鏈運營,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加快推進“探採一體化”。充分發揮地質勘查的技術優勢,積極主動與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建立以“初級勘查公司”為主的商業礦產勘查運作模式,努力形成以初級勘查公司為平臺的投融資格局,重點開發國家急需的緊缺礦種,推動從取得資源到形成資產的轉化,實現資源優勢到經濟優勢的轉變。

四是加大國際化經營力度。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加快境外資源基地建設,建立“抱團出海”的協同機制,組成聯合體或建立找礦聯盟,在產能項目論證階段就要統籌考慮資源開發相關問題,優先選擇與國內大型礦業開發企業生產條件相似、礦產品生產配套齊全的項目作為突破口,實現境外投資的新突破。

3.4 在治理結構和企業管理上,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一是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各二級企業依據自身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逐步完成公司制改革,創造條件推動上市工作。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董事會、監事會建設,完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落實和維護董事會、經理層的合法權利,實現規範的公司治理。堅持黨管幹部原則與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相結合,不斷創新企業領導人員管理的有效實現形式。

二是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和層級分工。以企業戰略和經營目標為依據和出發點,按照“權責分明、職責清晰,精簡高效、分工合理”等原則,調整組織結構、優化組織流程。加快扁平化改造,壓縮管理層級,壓減法人層級和法人單位,擴大管理幅度,提升集團總部管控能力和二級企業經營能力,探索創新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推進經營工作向集團總部和二級企業聚集。

三是不斷提升資產經營效率。提高企業配置內外部資源和各類要素的能力,樹立“小資產控制大資源”的經營意識。高度重視技術實力、管理能力與經驗、品牌與渠道等要素,並形成實際控制權,有意識地加強企業運作策劃能力,提升資本效率和經營效率。要精細組織生產,強化產品質量意識,創建具有影響力的品牌。

四是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以相關業務產業鏈建設為主線,注重資源要素互補,推進產業協同,開展兼併收購和股權合作,補齊關鍵技術、核心資源、營銷網絡、市場品牌等方面短板,不斷完善產業鏈建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3.5 在科技研發上,加快實現產業創新與生產項目關鍵技術的突破

一是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拓展“互聯網+”運用領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促進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加快推進地質資料數字化,優化資源信息網絡服務系統,提高地質信息資料綜合利用率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二是加快重點領域科技攻關。繼續開展深部地質找礦攻關,加強戰略性、國家緊缺礦種成礦條件與找礦方向研究,為找礦突破提供基礎支撐;加強新型能源勘查與開發技術創新,開展地熱資源勘查評價方法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淺層地熱能應用環境與效益研究,以及頁岩氣、緻密砂岩氣、油頁岩和乾熱巖地質勘查技術攻關;發展地下空間高精度探測技術,推進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示範;加快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研究,重點在水、土壤汙染調查和修復技術集成等方面開展系統、全面和深入研究,繼續開展地質環境監測技術方法、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防治,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技術研究與應用。

三是加強創新平臺建設。積極與國內著名高校、科研單位等開展廣泛的產學研用合作,聯合成立重點實驗室、研發機構和實體,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機構、高科技基地、產業園,建立創新平臺,促進企業產品(業務)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一批雙創示範基地。加大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配置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四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專利、核心工藝、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申報工作,力爭在相關地質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方面的重點領域實現自主擁有,獨樹一幟;加強地質勘查標準化建設,保持行業權威性,增強市場話語權。

4

中央地勘企業產業轉型,如何轉?

保障措施

(1)加強頂層設計。產業轉型升級要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相結合,企業要重視前期籌劃工作,必須深入調研、反覆論證、廣泛徵求意見,科學合理地進行方案設計;要明確轉型升級的長期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研究制定重點任務與實施路徑,做好風險評估和變革管理,穩步推進並按實際情況不斷優化調整。

(2)加強人才培養。要逐步建立與轉型升級工作相適應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建立健全吸引優秀人才的激勵機制和晉升通道,為員工提供創新創業的土壤,拓展優秀人才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人才評價標準,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和幹事創業環境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礎,要營造公平公正競爭、鼓勵幹事創業、領導幹部帶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形成“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文化,讓市場化理念和契約化精神真正融入企業職工的“血液和基因”裡,形成動態的良性循環,持續推動企業轉型發展。

(4)加強黨建工作。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進中央地勘企業黨建工作,始終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將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信息

王磊(1972—),男,河北省灤南縣人,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高級工程師,管理學碩士,長期從事企業戰略規劃管理工作。

中央地勘企業產業轉型,如何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