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在農業園區規劃設計如何體現?

現代農業 都市農業 休閒農業 生態農業 規劃設計

——“互聯網+”在農業園區規劃設計如何體現?

“互聯網+農業”時代來臨促進了現代農業產業鏈重構,誘發生態及後發優勢釋放。“互聯網+農業”具有以下四大特點:一是用互聯網思維經營農業可以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推動農特產品供需雙方的直接對接。二是“互聯網+農業”可以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跨界融合。三是“互聯網+農業”可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實現一體化經營,帶動農村經濟集約化發展。四是“互聯網+農業”有助於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讓消費者通過掃碼即可瞭解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鏈條信息。

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基於多年農業農村規劃設計經驗和實踐案例,認為互聯網+農業在農業園區發展過程中承擔的作用主要為:提升農業生產技術、提供技術服務信息化平臺,包括產前的生產資料、技術服務平臺,生產過程中的基礎設施裝備信息化、技術操作自動化等;搭建信息溝通渠道,通過網絡信息流通、結算支付等建立新型市場,將農產品貿易網絡化,改變原有信息不對稱和交通區位條件不對等等情況;建設支付、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平臺,節約交易成本、縮短交易環節。

農業園區是以科技開發、示範、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把圍繞農業科技在不同生產主體間能發揮作用的各種形式,以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區域促進農民增收的各種類型都納入園區建設範圍。主要以發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典型示範以及農業服務的整體服務功能作用,探索傳統農業向高產、高效、優質的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路子。

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基於多年農業農村規劃設計經驗和實踐案例,認為要發揮出農業園區的上述相關作用,必須分類對待。其主要類型主要包括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都市農業園區、休閒農業園區、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生態循環園區及畜牧水產園區七大基本類型。這七大類農業園區的發展在現代農業發展主體指導思想的前提下又擁有各自不同的發展路徑,在農業園區的前期規劃時必須要明確自身的目標建設類型,分類對待。

“互聯網+”在農業園區規劃設計如何體現?

現代農業 都市農業 休閒農業 生態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