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米真的存在我們生活中嗎?

人造米是指澱粉類原料添加各種營養強化物質,用人工方法造粒、糊化、乾燥製成與天然大米相似之顆粒。人造米以1:200~300的比例與大米混合,使混合後的米煮成的米飯的營養價值顯著優於普通米飯

特徵

它是以雜糧生料、瓜果蔬菜類含水生料、米、魔芋粉為主要原料,經膨化、粉碎、攪拌、熟化制粒、烘乾製成。人造米制作成本低,易加工製作,成品質量好,澱粉含量低,營養豐富,成品外形光滑美觀,色彩多樣化,成品粘結性能好,口感柔和,不易老化,既可直接食用,也可供人們按大米的特點加工食用。 

人造米制作原料

以玉米、綠小豆、紅小豆、黍米、大米、苦蕎為原料,經篩選清洗、玉米去皮去臍、粉碎、摻兌攪拌、膨化、乾燥製成,所述各原料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計算)含量為:玉米超微細粉20~50%;綠小豆超微細粉5~25%;紅小豆超微細粉10~30%;黍米超微細粉2~9%;大米超微細粉15~40%;苦蕎超微細粉2~18%。在完全保證食物所固有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如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核黃素、賴氨酸、鈣、硒、鎂、鐵等,僅就維生素的含量就是水稻和小麥5-10倍,具有口感細膩,適口性好,飯味香,食慾強,易吸收,低糖,低澱粉,對人們身體有益健康食品,沒有任何添加劑等特點。

適用範圍

人造米作為大米的替代品供人們食用,不但適合於一般家庭,而且特別適合軍隊、野外作業者等各種特殊食用群體的需要。可供不同群體(如高血壓、肥胖症、糖尿病人、腳氣患者等)的人們選擇食用,特別是尤為適合長期駐守或作業於高原、沙漠、海島、野外等供給困難地方的人員選擇食用。玉米人造米人造米是以細米麵為原料,經過加水攪拌,膨化成形,冷卻、烘乾、過篩等工序加工而成,外觀像大米,用黃玉米做的人造米淡黃色,白玉米制作的為白色,都是半膨化狀態,有一定的透明度,用這種玉米做的飯比玉米麵、玉米渣做的飯好吃。目前市售人造米有加糖、加賴氨酸和維生素等多種類型,是一種極方便的食品。

人造米主要有三個特點:其一是改善了人們的食品結構,提高了玉米的營養價值,這是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機器內溫度達100攝氏度以上,壓力1765.08千帕(18千克/平方釐米),使澱粉糊化,蛋白質膠化,β-澱粉轉化為α-澱粉,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其二是生產人造米時,可按需要進行配方,加入人體必須的營養成分,如賴氨酸、礦物質、維生素,以生產各種適合嬰幼兒和老人的保健營養米,如市售賴氨酸含量1%以上的高賴氨酸人造米就解決了普通玉米缺乏賴氨酸的弱點;其三是這種米做飯省時節能,物美價廉。薯類人造米人造米是以薯類(甘薯、馬鈴薯)和穀物(玉米、高梁、大豆等)澱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一定數量的好麵粉和碎大米,經過與掛麵生產類似的工藝而製成的人造大米。人造大米形狀與天然大米相同,食味與性狀可與天然大米媲美,能經受淘洗浸泡,煮成飯後仍能保持飯粒形狀,同樣可口。


想吃到正宗東北大米,歡迎添加微信號諮詢(152083505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