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自支和自籌、自定事業編制區別

自收自支事業編制和自籌、自定編制殊途同歸,本質上一樣,但在編制認定上略有不同

事業單位編制類型按照財政供養方式分三種: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全額撥款即由財政全額列支單位運轉費用;差額撥款即財政列支單位運轉部分支出,其它的由單位經營或收費職能彌補;自收自支,顧名思義就是財政不撥款,單位運轉全部由自營或收費解決開支。這三種編制的共同點,就是都經過編制部門認定並登記,屬於國家承認正式編制,符合條件可以在體制內相互流動(自收自支調差額或全額,包括差額調全額,都屬於逆向流動,轉換編制都需要經過編委會,難度係數相對較大),屬於我們在事業單位機構和編制類型上常見的編制。

而自籌或自定編制就不一樣了

按照編制管理權限,地方使用的行政編制包括事業編,都是經過省級部門核定並分配給市縣使用的,有固定的配額、職數,定職能、定機構、定人員編制,市縣兩級並無增編或減編的權限。由於編制總量限定,地方特別是基層的縣區事務又逐年增加,導致人少事多,無法更好地承擔和開展業務工作。為了解決編制的空缺,一些地方於是採取了折中的辦法,經報當地市級組織人事編制部門統一後,自行核定了一部分自籌自定編制,用於招錄人員填補空缺。這部分編制經費由地方或單位自行籌措,編制只是在市級或縣級編制部門備案,沒有上報省級編制部門認定註冊,只是地方自行核定、自行使用的“小編制”,如同房產權的“小產權”。換而言之,自籌自定編制,只在地方適用,並不具備全省甚至全國通用的法定效應,不能作為調動、提拔的參照,嚴格意義上來說還不能算真正的事業編制。

自收自支和自籌、自定事業編制,一般都使用在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按照分類改革的要求,這類單位將在2020年底前全部轉企,取消編制。這意味著,自收自支、自籌、自定事業編制將被全部清理,退出體制範疇。今後,事業單位只有兩種單位: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在編制上也只保留兩種,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自收自支、自籌、自定編制將不復存在,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